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对等效短路比的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振荡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茂兰 许诘翊 +2 位作者 严喜林 冯雷 谢小荣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4,共9页
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面临与电压支撑强度密切相关的振荡稳定性问题,在海量运行方式下,逐一建立精细化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过程耗时较长。短路比指标可直观反映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和稳定裕度,但现有短路比无法适用于无同步机电源... 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面临与电压支撑强度密切相关的振荡稳定性问题,在海量运行方式下,逐一建立精细化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过程耗时较长。短路比指标可直观反映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和稳定裕度,但现有短路比无法适用于无同步机电源的系统。为此,将短路比概念合理扩展至全电力电子化系统,基于戴维南等效网络来度量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进而提出了能快速评估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振荡风险的相对等效短路比计算方法,并阐明相对等效短路比能够全面考虑新能源场站发电功率、交流网架结构以及新能源设备变流控制系统等多重因素对振荡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相对等效短路比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柔性直流输电 构网型控制 电压支撑强度 振荡稳定性 相对等效短路比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近工频耦合振荡机理与特性分析
2
作者 彭茂兰 许诘翊 +2 位作者 严喜林 张楠 谢小荣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6,共7页
针对近工频耦合振荡这类新型振荡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其发生机理和稳定特性。建立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全电磁暂态模型,仿真展示了近工频耦合振荡的发生条件。通过分析设备在振荡频率下的复功率分布,阐明系统振荡源头与传播特性。... 针对近工频耦合振荡这类新型振荡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其发生机理和稳定特性。建立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全电磁暂态模型,仿真展示了近工频耦合振荡的发生条件。通过分析设备在振荡频率下的复功率分布,阐明系统振荡源头与传播特性。基于在线阻抗分析研究振荡发生的电路机理,分析影响振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次/超同步近工频段,光伏电站表现为电阻为负的容性元件,与柔直送端换流站、输电线路共同构成负阻尼的串联谐振电路,从而引发不稳定的近工频耦合振荡;光伏网侧换流器、柔直换流器控制参数和输电线路电抗等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构网型控制 柔性直流输电 近工频耦合振荡 阻抗模型
下载PDF
电力系统变流器构网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6
3
作者 许诘翊 刘威 +2 位作者 刘树 常富杰 谢小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86-3594,共9页
随着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的渗透率增加,电力系统有着惯性减小、系统强度变弱的趋势,稳定性问题愈发严重。构网(grid-forming,GFM)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变流器的电压、频率支撑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对构网控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 随着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的渗透率增加,电力系统有着惯性减小、系统强度变弱的趋势,稳定性问题愈发严重。构网(grid-forming,GFM)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变流器的电压、频率支撑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对构网控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首先,比较了构网控制技术与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控制技术的差异,介绍了4类构网控制策略。然后,分析了构网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介绍了具体的应用场景。最后,指出了该技术仍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跟网型(GFL)控制 构网型(GFM)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 下垂控制 虚拟同步发电机 虚拟惯量
下载PDF
数学学习中培养自身数学素养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许诘翊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第44期113-114,共2页
数学课程不仅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时其还是一项终身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高中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自身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实现数学学科与应用数学的有机结合。本文简... 数学课程不仅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时其还是一项终身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高中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自身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实现数学学科与应用数学的有机结合。本文简要就高中学生如何实现个人数学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高中学生提供数学素养培养措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 培养 高中学生 数学课程 高中阶段 课程学习 应用数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