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水绵 许超尘 饶华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离情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住院≥2次的RA患者835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19例)和感染组(216例)。分析两组...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离情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住院≥2次的RA患者835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19例)和感染组(21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感染的菌群种类、感染部位等。结果835例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率为25.87%,例次感染率为31.02%,多重感染率为5.56%,多次感染率为14.81%,严重感染率为4.17%,病死率为0.93%。呼吸系统(40.54%)、泌尿系统(27.80%)及皮肤组织(15.44%)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多部位感染以呼吸系统合并其他感染为主。共分离病原菌170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4.1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2.9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株占16.07%)、金黄色葡萄球菌(18.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25%)、肺炎克雷伯菌(7.06%)和铜绿假单胞菌(6.47%)。感染组患者年龄、病程、男女比例、合并糖尿病的例数均大于未感染组,9例严重感染者均为混合感染且有激素使用史,88.89%同时有免疫抑制剂使用史;预后不良4例,死亡2例。结论RA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并不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可出现致死性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监测对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应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感染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骨代谢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辉福 林凤耀 +3 位作者 高德兴 苏禹榕 饶华春 许超尘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的特点,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81例,观察2组骨代谢变化,以及β-胶原特殊序列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 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的特点,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81例,观察2组骨代谢变化,以及β-胶原特殊序列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组的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含量显著降低,而β-胶原特殊序列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β-胶原特殊序列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呈正相关,与骨密度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成骨细胞活性较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高,并且炎症及抗CCP抗体可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 骨代谢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穴位敷贴加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许文锟 许超尘 +1 位作者 苏禹榕 林凤耀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桂枝芍药知母汤穴位敷贴加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疾病活动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 目的:探究桂枝芍药知母汤穴位敷贴加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疾病活动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穴位敷贴加离子导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免疫功能及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M(IgM)、IgG、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SA2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穴位敷贴加离子导入可明显改善患者疾病活动度,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桂枝芍药知母汤 穴位敷贴 离子导入
下载PDF
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游玉权 陈长贤 +3 位作者 许超尘 李中钦 蔡美美 刘联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口服联合骶髂关节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口服。2组1个疗程均为24周。采...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口服联合骶髂关节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口服。2组1个疗程均为24周。采用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综合评价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组患者的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BASDAI、BASFI、BAS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BAS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DAI、BA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两者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效果,可在短期内显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针刀疗法 骶髂关节松解术 C型臂
下载PDF
ABC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闽南地区人群原发性痛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会勇 许超尘 +4 位作者 王清瑶 游玉权 饶华春 郑晨娜 刁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ABCG2)第5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C421A位点与中国闽南地区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为闽南地区人群痛风的早期诊断筛选合适的遗传标记。方法:采用改进的三引物法对154例痛风患者和16...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ABCG2)第5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C421A位点与中国闽南地区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为闽南地区人群痛风的早期诊断筛选合适的遗传标记。方法:采用改进的三引物法对154例痛风患者和16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扩增检测,利用统计学分析SNP位点(rs2231142)的基因型携带频率、相对危险度及与闽南地区人群痛风发病相关性。结果:痛风患者AA型携带频率为18.80%,而正常人群中为8.12%,痛风患者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痛风患者AA型携带频率为43.52%,而正常人群中为23.44%,P<0.01。rs2231142位点多态性与痛风发病显著相关(F值为31.97,P<0.01),AA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相比,发病风险提高了4.397倍,经校正后为4.371倍;A/C杂合型携带者发病风险提高了3.250倍,校正后为2.879倍;A等位携带者发病风险与C等位基因相比提高了2.516倍。另外rs2231142位点的多态性对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尿酸、尿尿酸、C–反应蛋白、甘油三脂、尿素氮、肾结石等生化指标检测值有显著影响。结论:ABCG2基因上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31142与闽南地区人群痛风发病有很大相关性,可以作为闽南地区人群痛风早期诊断的一个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2231142 三引物法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联合检测AKA、抗CCP抗体与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许超尘 饶华春 +1 位作者 游玉权 王世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检测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AKA,ELISA检测抗CCP,免疫比浊法检测RF。共检测115例RA患者,10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00例健康...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检测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AKA,ELISA检测抗CCP,免疫比浊法检测RF。共检测115例RA患者,10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0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者)。结果115例RA患者中AKA、抗CCP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37.4%、75.7%、70.4%,10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为4.9%、6.9%、13.7%,100例健康体检者阳性率分别为0%、0%、3%。结论AKA、抗CCP均是特异性诊断指标,两者与RF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CCP抗体 抗角蛋白AKA抗体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许超尘 游玉权 +2 位作者 郑辉福 林跃宏 庄琼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3号方)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开放性研究的原则,将80例A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7.5mg每日2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柳氮磺胺吡啶1.0g每日2次、正...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3号方)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开放性研究的原则,将80例A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7.5mg每日2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柳氮磺胺吡啶1.0g每日2次、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mg每日2次口服和每日复方丹参针2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熏洗3号方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2组治疗前后在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活动障碍指数和晨僵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熏洗3号方离子导入治疗具有改善AS的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许超尘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评价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服青霉胺治疗。两组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肿... 目的:评价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服青霉胺治疗。两组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双手握力及晨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且对ESR、CRP、RF的影响也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优于青霉胺联合甲氨喋呤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正清风痛宁 治疗应用
下载PDF
采用改进的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对痛风相关SNP位点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晨娜 王清瑶 +3 位作者 黄玉香 叶桂华 许超尘 杨会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对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进行改进,实现直接对外周血样本进行痛风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方法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肝素钠和枸橼酸钠等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以rs1165205位点为靶位点,配制适用于全血扩增的&q... 目的对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进行改进,实现直接对外周血样本进行痛风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方法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肝素钠和枸橼酸钠等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以rs1165205位点为靶位点,配制适用于全血扩增的"YW"缓冲液,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实现SNP分型检测。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和40例痛风患者,对其进行SNP基因型检测。结果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对rs1165205位点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检测一致。80个样本中rs1165205位点各基因型在发病人群和未发病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结论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可以直接对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痛风SNP位点进行快速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引物扩增法 等位基因 基因扩增 痛风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组蛋白甲基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永华 许超尘 +2 位作者 温扬敏 游玉权 陈淑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蛋白修饰情况。方法收集27例AS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静脉血;分离PBMC,采用H3K4、H3K9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提取组蛋白和检测H3K4、H3K9甲基化水平;半定量PCR法检测AS患者的PBMC组蛋...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蛋白修饰情况。方法收集27例AS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静脉血;分离PBMC,采用H3K4、H3K9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提取组蛋白和检测H3K4、H3K9甲基化水平;半定量PCR法检测AS患者的PBMC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SET1、SUV39H1和SUV39H2)的mRNA表达水平;ELISA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3、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AS患者PBMC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两者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PCR结果显示AS患者PBMC的SET1和SUV39H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健康对照者的1.73和0.68倍(P<0.05),而两者PBMC的SUV39H2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中IL-23、IL-17、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P<0.01);AS患者PBMC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与血清中IL-23、IL-17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PBMC组蛋白甲基化呈现异常,且与AS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组蛋白甲基化 半定量PCR
下载PDF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超尘 《中国乡村医药》 1999年第7期15-16,共2页
我院1987年8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恙虫病60例,其中并发中毒性心肌炎12例,中毒性肝炎26例,中毒性脑病1例,支气管肺炎6例。发病年龄4~56岁(平均27岁)。男34例,女26例。本组病人都居住在本院周围4个乡镇(下称本区),房屋周围大部分是果林或... 我院1987年8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恙虫病60例,其中并发中毒性心肌炎12例,中毒性肝炎26例,中毒性脑病1例,支气管肺炎6例。发病年龄4~56岁(平均27岁)。男34例,女26例。本组病人都居住在本院周围4个乡镇(下称本区),房屋周围大部分是果林或者山坡旱地,发病前1~3周有野外活动或坐卧草地史者占95%(57/60)。起病急,均有高热(体温39~41℃),伴畏冷43例;寒战1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TNF-α拮抗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合并胃出血2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璐 郑辉福 +2 位作者 许月霞 许文锟 许超尘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8期127-128,共2页
本文详述TNF-α拮抗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合并胃出血2例,并探讨了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种类,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胃出血 TNF-α拮抗剂
下载PDF
ACCPA,RF及Ig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13
作者 郑晨娜 周艳 +2 位作者 饶华春 杨会勇 许超尘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CCPA)、类风湿因子(RF)及免疫球蛋白(Ig)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RA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为...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CCPA)、类风湿因子(RF)及免疫球蛋白(Ig)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RA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中ACCPA,RF及I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每种指标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其测定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种诊断指标中RF的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77.08%;Ig敏感性为85.42%,特异性为47.92%;ACCPA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3.75%;但是,三者联合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85%和73.9%。结论 ACCPA,RF及Ig三种指标联合用于RA诊断,不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也可以根据ACCPA来判断RA患者的严重程度,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CP抗体(ACCPA) 类风湿因子(RF) 免疫球蛋白(Ig)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指标
下载PDF
氟乙酰胺中毒50例诊治体会
14
作者 许超尘 《中国乡村医药》 1999年第9期27-27,共1页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目前已较少使用,但在市场上仍用作毒鼠剂销售。其中毒在农村比较常见,我院1988年3月至1998年11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50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 诊断 治疗 鼠药中毒
下载PDF
实验室多项目组合检查在关节腔积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庆昕 饶华春 许超尘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0期2239-2240,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积液的病因,寻找特异的诊断指标为临床和实验室工作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191例已明确诊断的膝关节腔积液患者,进行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下检查,生化、免疫、微生物检查。结果 191例引起膝关节腔积液的患者... 目的探讨关节腔积液的病因,寻找特异的诊断指标为临床和实验室工作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191例已明确诊断的膝关节腔积液患者,进行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下检查,生化、免疫、微生物检查。结果 191例引起膝关节腔积液的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并列38例,居首位,各占19.90%,强直性脊柱炎31例,占16.23%;类风湿关节炎组中类风湿因子均值为568U/mL,痛风性关节炎组中尿酸均值为504μmol/L,28例痛风性关节腔积液检出尿酸盐结晶,化脓性关节炎组中白细胞数53.5×109/L,中性粒细胞0.92,葡萄糖均值1.7mmol/L。结论多项目组合检查在诊断与鉴别诊断关节腔积液的性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积液 病例分布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腔积液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丽花 杨清兰 +3 位作者 饶华春 郭庆昕 许超尘 郑辉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716-2718,共3页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腔积液的特征,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170例明确诊断为RA患者的关节腔积液的一般性状、细胞学检查、生化、免疫指标,并比较患者关节腔积液与血清总...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腔积液的特征,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170例明确诊断为RA患者的关节腔积液的一般性状、细胞学检查、生化、免疫指标,并比较患者关节腔积液与血清总蛋白、尿酸、类风湿因子水平,以及不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患者的关节腔积液与血清总蛋白、尿酸、类风湿因子水平。结果170例患者膝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23.0(13.3,35.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0(64.0,86.0)%,总蛋白41.5(35.8,46.8)g/L,尿酸244.5(189.3,297.0)μmol/L,类风湿因子172.2(65.4,377.6)U/L,部分患者关节腔积液中可检出Reiter细胞、狼疮细胞及类风湿细胞等病理细胞。关节腔积液中总蛋白水平低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关节腔积液还是血清中,抗CCP抗体阳性组的类风湿因子水平均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关节腔积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症细胞集聚,总蛋白、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而且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关节腔积液及血清中类风湿因子水平较抗CCP抗体阴性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腔积液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异常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水绵 郑辉福 +2 位作者 许超尘 饶华春 吴振斌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异常临床相关因素的特点。方法:选取119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根据患者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55例,骨量减少组38例与骨量正常组26例,纳入患者年龄、病程、绝经与否、C...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异常临床相关因素的特点。方法:选取119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根据患者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55例,骨量减少组38例与骨量正常组26例,纳入患者年龄、病程、绝经与否、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25羟维生素D3[25-(OH)D3]、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及骨密度(BMD)等十项指标,分析比较3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3组间年龄、病程、女性绝经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髋关节BMD明显低于腰椎BMD(P < 0.05);骨质疏松组β-CTX、ESR、RF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与绝经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自身抗体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年龄与绝经后女性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骨量异常程度与β-CTX、ESR、RF等有关,不同骨骼部位BMD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量异常 危险因素 临床因素
下载PDF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柳三凤 许超尘 +4 位作者 周泉腾 黄志培 廖聪龙 田东 黄霄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2例共370侧肢体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腕管综合征(CTS)的患者,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DML),食指、中指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环指...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2例共370侧肢体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腕管综合征(CTS)的患者,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DML),食指、中指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环指在正中神经、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2例共370侧肢体患者异常情况为:正中神经DML延长244条(异常率65.9%,244/37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18条及CMAP波幅未引出18条(异常率36.8%,136/370),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24条(异常率6.5%,24/37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301条(异常率81.4%,301/370),SNAP波幅下降249条及SNAP波幅未引出52条(异常率81.4%,301/370)。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的肌肉79块(异常率21.4%,79/370)。对23例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异常的患者,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在环指SNAP潜伏期的差值,差值均大于0.4 ms。结论:肌电图检查能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有重要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 尺神经 正中神经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以中耳炎首发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19
作者 许文锟 苏禹榕 +1 位作者 林凤耀 许超尘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第5期29-30,44,共3页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 angiitis,GPA)既往在临床上被称为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属于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对患者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肾脏造成侵害,临床表现多样,较为典型...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 angiitis,GPA)既往在临床上被称为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属于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对患者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肾脏造成侵害,临床表现多样,较为典型的首诊表现为头部和颈部出现病变症状。统计显示,约有33%的GPA患者首发症状为耳部病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首发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临床诊治 医案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痛风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及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会勇 许超尘 +4 位作者 王清瑶 郑晨娜 游玉权 林俊生 刁勇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8-491,共4页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还可表现为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和慢性肾...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还可表现为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和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尿酸升高常伴发代谢综合征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原发性痛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2005年的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19%、痛风为1.14%。因此加大对痛风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痛风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分子机制 发病年龄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痛风石 基因诊断 高尿酸血症 尿酸性尿路结石 尿酸排泄减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