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吸入硫酸镁及沙丁胺醇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长琼 杨径 孟新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联合吸入 7.5 %等渗硫酸镁及 1%沙丁胺醇对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5例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 ,每组2 5人。A组雾化吸入 7.5 %等渗硫酸镁溶液 3ml后间歇 5min ,再吸入生理盐水 3ml。B组雾化吸入0 ... 目的 :探讨联合吸入 7.5 %等渗硫酸镁及 1%沙丁胺醇对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5例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 ,每组2 5人。A组雾化吸入 7.5 %等渗硫酸镁溶液 3ml后间歇 5min ,再吸入生理盐水 3ml。B组雾化吸入0 .1%沙丁胺醇 3ml后 ,间歇 5min再吸入生理盐水3ml。C组雾化吸入 0 .1%沙丁胺醇 3ml后 ,间歇5min再雾化吸入 7.5 %等渗硫酸镁溶液 3ml。于吸药前、后 15min分别作用力肺活量 (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最大呼气流量 (PEF)的检查 ,并分别测A、C两组吸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的变化。结果 :3组吸药前后肺功能指标占其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浓度 (FVC %、FEV1%、PEF %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间吸药后 15min肺功能比较 :B组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C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 (P <0 .0 1)和A组 (P <0 .0 1)。A组及C组吸药前后收缩压、舒张率、心率和呼吸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联合吸入7.5 %等渗硫酸镁及 1%沙丁胺醇对发作期哮喘患者的治疗有协同作用 ,能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硫酸镁 沙丁胺醇 雾化吸入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老年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及预警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长琼 王伟 高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553-1554,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75例老年非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组)及70例健康体检组(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患者预后并进行...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75例老年非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组)及70例健康体检组(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患者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PCT浓度、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组(P均<0.05)。3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死亡组PCT浓度明显高于好转组及痊愈组(P均<0.01),好转组PCT明显高于痊愈组(P<0.01);死亡组CRP高于好转组及痊愈组(P均<0.05),好转组CRP与痊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好转组及痊愈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CT≥10.0 ng/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CT≥0.5 ng/L组及PCT≥2.0 ng/L组。结论血清PCT是诊断老年肺部感染的重要指标,PCT≥10.0 ng/L对患者的预后有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部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许长琼 杨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INF) α ,白细胞介素 (IL) 6 ,IL 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 5 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组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组 ,另设 5 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INF) α ,白细胞介素 (IL) 6 ,IL 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 5 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组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组 ,另设 5 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动态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INF α ,IL 6 ,IL 8含量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感染性休克组及MODS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NF α ,IL 6 ,IL 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 P <0 .0 1) ,MODS组高于感染性休克组 (P <0 .0 1) ,且病死病例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P <0 .0 5 )。IL 6与IL 8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INF α ,IL 6 ,IL 8参与了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轻重 ,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999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0例——附对照组50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许长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26,共1页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年来采用雅安三九药业生产的999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此病15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所选病例均参照《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版)...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年来采用雅安三九药业生产的999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此病15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所选病例均参照《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版)诊断标准,排除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鱼腥草注射液
下载PDF
肠泰合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长琼 倪小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3期160-161,共2页
目的:观察肠泰合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AAD患者73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38例,Ⅱ组35例。两组均停用抗菌药物,给予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泰合剂口服及山莨菪碱口服,疗... 目的:观察肠泰合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AAD患者73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38例,Ⅱ组35例。两组均停用抗菌药物,给予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泰合剂口服及山莨菪碱口服,疗程7~10 d;Ⅱ组给予肠泰合剂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临床症状、大便凃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泰合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AAD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肠泰合剂 山莨菪碱
下载PDF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长琼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以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16例患者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作为VAP感染组,未感染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的危险因素。结果VAP发生率为36.21%;慢...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以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16例患者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作为VAP感染组,未感染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的危险因素。结果VAP发生率为36.21%;慢性肺疾病、糖尿病、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使用胃酸抑制剂、鼻饲、仰卧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结论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肺炎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COPD患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长琼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的...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痰热清治疗组和对照组,痰热清组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5%葡萄糖溶液250ml,ivgttq24h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5%葡萄糖溶液250ml,ivgttq24h,两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2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8%,对照组为72.00%(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细胞因子IL-6、IL-8、IL-17、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FEV1%、MM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明显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IL-6、IL-8、IL-17含量,提高治疗效果,并能显著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6 白介素-8 白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 肺功能
下载PDF
β_2-微球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长琼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阻塞性阻疾病 Β2-微球蛋白 血清诊断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长琼 何卫平 +1 位作者 孟新科 陈伟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索血液净化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并评价中毒严重程度评分(thepoisoningseverityscore,PSS)与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3例毒鼠强中毒患者,与常规治疗的11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并对所有患者作入... 目的:探索血液净化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并评价中毒严重程度评分(thepoisoningseverityscore,PSS)与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3例毒鼠强中毒患者,与常规治疗的11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并对所有患者作入院时即刻PSS评分及随访PSS评分。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心肌酶、APACHEⅢ评分及脑电图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入院时PSS评分≥2分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PSS评分<2分者(P<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毒鼠强比常规方法更有效。PSS评分能较准确地判断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鼠强中毒 血液净化 中毒严重程度评分 病情评估
下载PDF
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长琼 倪小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857-857,共1页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肝苏颗粒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对照组仅用多烯磷脂酰胆硷口服,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9%、对照组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肝苏颗粒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对照组仅用多烯磷脂酰胆硷口服,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9%、对照组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苏颗粒 多烯磷脂酰胆硷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长琼 《中国校医》 200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危重病监护室46例AA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10.09%,其中医院获得性消化...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危重病监护室46例AA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10.09%,其中医院获得性消化道感染占27.33%,AAD占消化道感染的58.22%。第3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较易发生AAD,住院天数、禁食、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手术、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AAD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各种医疗干预措施,缩短住院时间,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AA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肠炎 伪膜性
下载PDF
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廖映玲 李小珍 +2 位作者 张代惠 韩艳萍 许长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36-338,341,共4页
目的:了解神经内、外科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外科收治的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为对象,对98... 目的:了解神经内、外科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外科收治的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为对象,对9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中,98例发生了VAP,172例未发生VAP,VAP发生率为36.30%。共分离出124株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69株(55.65%),其次为真菌30株(24.19%)、G^+球菌25株(20.16%),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长、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生素、严重的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等。结论:充分认识VAP的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肺炎 细菌感染 真菌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碱中毒75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顺庭 孟新科 +1 位作者 吴华雄 许长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3-383,38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毒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5例COPD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动脉血气PaO2 、PaCO2 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下患者氨茶碱中毒的发生率。...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毒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5例COPD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动脉血气PaO2 、PaCO2 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下患者氨茶碱中毒的发生率。同时总结COPD患者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结果 不同病程 ,不同动脉血气PaO2 和PaCO2 ,有、无合并症的者氨茶碱中毒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 :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结论 COPD患者并发肺心病、冠心病、肝功能不全、PaO2<6 0mmHg时 ,使用氨茶碱治疗易发生中毒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氨茶碱中毒 老年人 治疗
下载PDF
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伟 刘德红 +3 位作者 李卓成 罗蓉 许长琼 杨自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大鼠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分析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采取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法验证;采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大鼠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分析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采取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法验证;采用腺病毒包装VEGF165基因,按照不同比例转染内皮祖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自带绿色荧光蛋白验证转染效率;以未转染及转染空载体为对照;采用MTT法验证转染VEGF165基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结果分离诱导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分化良好,FITC-UEA-I及Dil-Ac-LDL均呈阳性;按照细胞病毒比1:50转染内皮祖细胞的转染效率最高,且细胞状态不受影响;转染VEGF165基因的内皮祖细胞能分泌大量的VEGF,提高培养上清液中的总VEGF水平,其增殖能力也明显强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结论通过腺病毒载体转染VEGF165基因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分泌VEGF,提高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腺病毒 转染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 刘德红 +2 位作者 许长琼 李卓成 裴晓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03-305,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及脉率等主要生命体征,H...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及脉率等主要生命体征,HE染色法检测肺部损伤情况、PAS染色法检测肾脏损伤情况,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肺部及肾脏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聚集情况。结果:盲肠结扎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下降,体温、脉率及呼吸频率上升,但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大鼠的生命体征都得到改善;肺部HE染色及肾脏PAS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均较模型组减轻,追踪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定位发现,在肺部及肾脏都有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聚集。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以迅速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对脓毒症大鼠的器官功能受损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法
下载PDF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腹部手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伟 刘德红 +2 位作者 许长琼 李卓成 杨自华 《抗感染药学》 201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间确诊行腹部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 目的:评价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间确诊行腹部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值及患者休克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等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乳酸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后,观察组患者乳酸清除率为(46.2±8.1)%和(64.6±1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30.1±7.9)%和(48.2±8.7)%,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休克恢复时间(3.8±1.5)d和ICU停留时间(12.3±3.1)d均短于对照组(5.2±2.4)d和(19.2±4.3)d(P<0.05);前者28 d病死率为13.04%显著小于对照组为47.8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给予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氢化可的松 腹部手术
下载PDF
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和TNF-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王伟 许长琼 +1 位作者 李卓成 罗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于术前、术后检测38例手术、40例择期手术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CD14和TNF-α的浓度。结果: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组sCD14和TNF-...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于术前、术后检测38例手术、40例择期手术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CD14和TNF-α的浓度。结果: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组sCD14和TNF-α水平于术后1d开始增高,至术后20d仍处于高水平状态。sCD14和TNF-α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为r=0.928,P<0.05。结论:sCD14和TNF-α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sCD14和TNF-α浓度升高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sCD14和TNF-α是反映术后并发感染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可溶性CD1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CD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患者炎症介质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长琼 王伟 +2 位作者 王怀宁 刘德红 冯晓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2月~7月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观...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2月~7月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观察CD14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关系。结果-159TT基因型患者死亡率(69.2%)明显高于-159CT(23.1%)及-159CC患者(7.7%)(P〈0.05)。-159TT纯合子TNF-α、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基因-159CT(P〈0.05)及-159CC(P〈0.05),而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CD14—159TT基因型可能对严重感染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及降低抑炎因子IL-10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4 内毒素类 感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长琼 周炯峰 +1 位作者 魏刚 刘德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6期6345-6345,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8例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40例非老年人对比。结果老年组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非老年组以意外伤害及中毒多见;老年组复苏前室颤发生率、肾上腺素...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8例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40例非老年人对比。结果老年组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非老年组以意外伤害及中毒多见;老年组复苏前室颤发生率、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大于非老年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而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低,早期气管插管、及时电除颤对抢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治疗 心肺复苏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CD14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许长琼 王伟 +2 位作者 王怀宁 刘德红 冯晓玲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并研究CD14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的T等位基因频率(78.4%)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频率(21.6%),且-159TT基因型患者病死率(84.6%)明显高于-159CT(15.4%)及-159CC患者(0)(P〈0.05)。结论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的易感性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4 多态现象 遗传 感染 疾病易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