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教育干预对梅尼埃病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许静飞 严庆丰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87例,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进行梅尼埃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障碍量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87例,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进行梅尼埃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障碍量表(DHI)、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平衡、眩晕、头晕、恶心、视觉敏感、头痛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DHI情感性、功能性、身体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尼埃病对患者前庭功能、心理及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前庭症状,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症状 眩晕 健康教育
下载PDF
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观察及复发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祖芬 许静飞 +1 位作者 叶群 贺丽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5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总结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复发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93例,均采用Ponseti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左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 目的总结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复发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93例,均采用Ponseti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左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腓骨肌的表面肌电变化并比较;比较治疗前、完成治疗后Pirani评分疗效变化情况,并从初始Pirani评分、支具依从性、初治年龄、性别、侧别、跟腱切断、初始石膏矫正次数进行复发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腓骨肌在平均振幅上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在平均频率、中位频率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Piran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接近正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比率分别为84.94%、9.68%、5.38%,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00%、10.75%、8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治疗后有8例复发,初始Pirani评分、支具依从性是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单影响因素(P<0.05),而和初治年龄、性别、侧别、跟腱切断、初始石膏矫正次数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Pirani评分、支具依从性是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onseti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保守治疗首选方法。儿童支具依从性、初始Pirani评分高是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上对初始Pirani评分高患儿要开展密切随访,提高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seti法 儿童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疗效 复发 表面肌电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原文传递
Tübingen支具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祖芬 许静飞 +1 位作者 叶群 贺丽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总结影响Tübingen支具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的因素,并及时采用有效对策以期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求治的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78例,均采用Tübingen支具治疗,固定3个月... 目的总结影响Tübingen支具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的因素,并及时采用有效对策以期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求治的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78例,均采用Tübingen支具治疗,固定3个月无效后改人字形石膏固定退出试验。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Mckay标准、Severin标准疗效情况,评价相关角度,并从性别、初治年龄、脱位类型、分型、复查次数、依从性、临床分型进行疗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股骨近端干垢端中心边缘角(CE)、髋臼指数(AI)分别为(-36.74±13.55)°、(35.11±6.31)°,完成治疗后则分别为(30.55±4.57)°、(24.41±3.41)°,CE角显著提高,AI角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Mckay标准、Severin标准优良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21%、93.59%,81.05%、93.59%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übingen支具固定失败5例,初治年龄(≥6个月)、左侧脱位、Grafb分型(Ⅲ、Ⅳ型)、支具依从性差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Tübingen支具固定失败单危险因素单影响因素(P<0.05),而和性别、脱位类型、复查次数无关(P> 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治年龄、左侧脱位、Grafb分型、支具依从性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Tübingen支具固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übingen支具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显著但仍有失败,影响因素有初治年龄、左侧脱位、Grafb分型、支具依从性,临床上要注重早期对新生儿和幼儿筛查,加强健康宣教,注重监护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übingen支具 早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Grafb分型 支具依从性 初治年龄 Logostic多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