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队形在体育课组织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谈仲奇 《体育与科学》 1981年第4期37-38,共2页
一堂课的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队形,不论是教、是学、是分还是合,必须有一个适应于课的任务,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的队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课的密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在注意发挥队形在体育课组织教学中的作用方面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堂课的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队形,不论是教、是学、是分还是合,必须有一个适应于课的任务,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的队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课的密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在注意发挥队形在体育课组织教学中的作用方面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队形用之要得法 队形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训练的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组织 队形 教学训练 学生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课的密度 教学中 组织学 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
下载PDF
自由度与能动力的认识——谈体育“课堂社会”开放教育
2
作者 谈仲奇 姜建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自由与自由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就自由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自由”催化创造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发展、身心的同步发展、“角化”的形成、动作技能... 本文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自由与自由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就自由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自由”催化创造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发展、身心的同步发展、“角化”的形成、动作技能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体育课“课堂社会”的开放教育提出了几点看法:1、时间开放;2、空间开放;3、课序开放;4、组织开放;5、层次开放;6.项目开放;7、指标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 几点看法 空间开放 教学实践 主体位置 交往互动 培养学生 教师 个性发展
下载PDF
探索体育“课堂社会”教育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建华 谈仲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63-69,61,共8页
本文运用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的原理,结合体育课的实际,提出了“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动态开放”的“课堂体育社会”和进行“课堂”社会”教育的若干途径,这对上好体育课,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课堂社会 教育途径 互动合作 权利义务 体育课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心理品质 体育教育 角色意识 教学关系
下载PDF
“共生效应”与体育课堂教育之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国耀 邵宗仪 谈仲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48-49,共2页
1 何谓“共生效应”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体育课上单个独练时进步不大,而在几人交互与共同行为时,就会相互促进,产生谐振作用。某个班中两名学生同时跳过1.58米以上的高度并非偶然,是他们情趣相投、同道、同玩、同练的结... 1 何谓“共生效应”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体育课上单个独练时进步不大,而在几人交互与共同行为时,就会相互促进,产生谐振作用。某个班中两名学生同时跳过1.58米以上的高度并非偶然,是他们情趣相投、同道、同玩、同练的结果,正如其中一人说:你想成为什么佯的人,多少取决于你与谁常在一起有关,大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我纳入“互动”轨道及“共生”的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效应 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 心理环境 创导环境 谐振作用 相互作用 “互动” 交互活动
下载PDF
从身心群角度探讨评课标准
5
作者 周国耀 姜建华 +1 位作者 宋兰良 谈仲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2,87,共6页
本文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首先确立了体育教育的目标指向,认为其目标指向是学生身、心、群三育的谐调发展。进而在身、心、群育的基础上确定了评价体育课的指标和方法。
关键词 评课标准 目标指向 教育目标 心理活动 共同作用 培养能力 主体意识 体育教育 四个环节 合作意识
下载PDF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探讨
6
作者 周云卿 谈仲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前,在提高每天一小时锻炼的效益方面,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改革,做了一些尝试。为此,笔者对上海市控江、天山、市东、惠民、延吉、凤城等28所中学进行了调查,现将几种不同的新尝试,汇集研究如下。一、五种形式,各具特色1.放手发动,自愿组... 目前,在提高每天一小时锻炼的效益方面,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改革,做了一些尝试。为此,笔者对上海市控江、天山、市东、惠民、延吉、凤城等28所中学进行了调查,现将几种不同的新尝试,汇集研究如下。一、五种形式,各具特色1.放手发动,自愿组织: 以年级为单位,学生按志愿与体能相仿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形式 运动队 兴趣爱好 传统项目 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课教学 锻炼小组 体锻标准 体能
下载PDF
从身、心、群角度探讨评课标准
7
作者 上海体育教学课题研究组 周国耀 +2 位作者 姜建华 宋兰良 谈仲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5-61,共7页
从体育教育这一角度来审视,体育课是社会形态的群络组合,身心活动贯穿于关系交往的全过程。身动心随,心悦身展,由外到里,里外统一于和谐的群育活动之中,发展理性,充当角色,体现合作、对抗、团结、友好、信任、理解,彼此融洽,配合默契,... 从体育教育这一角度来审视,体育课是社会形态的群络组合,身心活动贯穿于关系交往的全过程。身动心随,心悦身展,由外到里,里外统一于和谐的群育活动之中,发展理性,充当角色,体现合作、对抗、团结、友好、信任、理解,彼此融洽,配合默契,使每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与实现。课堂气氛既恬静而活跃,又宽松而严谨,处处洋溢着愉快、热烈、成功、喜悦、兴奋的情绪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课标准 体育教育 和谐发展 身体活动 心理活动 体育课 评估方法 互动合作 教育目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下载PDF
体育课中“德行”素质构思及其运转机制
8
作者 周国耀 姜建华 谈仲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8-74,共7页
“德行”即一个人道德品质所外延的方式,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本文对体育课中“德行”的基本特点、素质构思、运转的心理成分以及运转的动力机制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体育课 道德行为 素质 运转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