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谈春晓 过计建 王昕炜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7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78例中,超声内镜提示7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53例...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7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78例中,超声内镜提示7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囊肿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3例为腔外大血管压迫。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无1例穿孔,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内镜是检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内镜治疗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燕 龚镭 +6 位作者 唐学军 彭晓斌 谈春晓 王小云 华萍 任元梅 周平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膜,完成内镜评估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内镜下治疗指证。研究分析 LST 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内镜分型和病理结果,统计观察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5例结肠 LST 肿瘤直径2.0~5.0 cm,平均直径(2.4±1.7)cm,病灶部位直肠28例(43.1%),乙状结肠11例(16.9%),降结肠6例(9.2%),结肠脾曲2例(3.1%),横结肠9例(13.8%),结肠肝曲4例(6.2%),升结肠2例(3.1%),盲肠3例(4.6%)。LST 内镜分型中形态呈颗粒均一型23例(35.4%),结节混合型27例(41.5%),扁平隆起型13例(20.0%),假凹陷型2例(3.1%);LST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2例(18.5%),管状绒毛状腺瘤19例(29.2%),绒毛状腺瘤26例(4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0.7%),黏膜内癌1例(1.5%)。65例 LST 病灶均应用 Pre-cut-EMR 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时间(18.0±11.7)min,整块切除率100.0%,完全切除率100.0%,术中即刻出血5例(7.7%),术后7天内迟发出血1例(1.5%),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应用 Pre-cut-EMR 能完全切除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术及双导丝术在困难性插管ERCP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雄 龚镭 +3 位作者 彭晓斌 唐学军 王小云 谈春晓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术及双导丝术在困难性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158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法(A组)、双...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术及双导丝术在困难性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158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法(A组)、双导丝法(B组)和单导丝法(C组)3组。比较三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8例A组患者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93.1%,56例B组患者插管成功50例,成功率89.3%,44例C组患者插管成功26例,成功率59.1%,A和B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B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胰腺炎4例,出血6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20.7%;B组并发术后胰腺炎5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16.1%;C组并发胰腺炎7例,出血2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29.5%,3组均无穿孔发生。B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A与C组,B与C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继续常规单导丝插管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与双导丝法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 双导丝法 单导丝法
下载PDF
改善胃排空障碍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高珏 龚镭 +1 位作者 朱颖炜 谈春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耐信)、耐信加多潘立酮或体表胃肠起搏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确诊GERD且经X线胃排空检测证实合并胃排空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耐信口服)、B...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耐信)、耐信加多潘立酮或体表胃肠起搏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确诊GERD且经X线胃排空检测证实合并胃排空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耐信口服)、B组(耐信加多潘立酮口服)、C组(耐信加体表胃肠起搏)。分析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食管炎、胃排空情况及首次复发时间。结果:①B、C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及胃镜下食管炎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显著高于A组(P<0.05);②B、C组胃排空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③停药后首次复发时间:C组较B组显著延长(P<0.05),B组较A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合并胃排空障碍的GERD患者,予耐信联合多潘立酮或体表胃肠起搏,症状评分及食管炎的改善优于单用耐信治疗;且耐信联合胃肠起搏者比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者首次复发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排空 埃索美拉唑 胃肠起搏 多潘立酮
下载PDF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对食管动力测试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彭晓斌 吴高珏 +3 位作者 胡臻 谈春晓 唐栓 龚镭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606-1608,共3页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其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临床研究显示该病具有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且患者食管压力多有不同程度异常[1]。目前治疗RE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动力药为主,长期临床...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其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临床研究显示该病具有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且患者食管压力多有不同程度异常[1]。目前治疗RE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动力药为主,长期临床显示两类药物尽管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在改善食管胃动力方面效果有限[2]。近年来,马来酸曲美布汀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滑肌功能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反流性食管炎 促胃动力药 ESOPHAGITIS 临床显示 胃动力 人群发病率 抑酸药物 莫沙必利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倪景斌 谈春晓 +1 位作者 朱颖炜 龚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30例,其中出血组16例,未出血组14例,分别进行常规电子胃镜和EUS检查,EUS检查主要了解EGV及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PEV)、奇静... 目的 :研究和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30例,其中出血组16例,未出血组14例,分别进行常规电子胃镜和EUS检查,EUS检查主要了解EGV及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PEV)、奇静脉情况等。结果:常规胃镜检出30例患者均有食管静脉曲张(EV),EUS检出15例;常规胃镜检出胃底静脉曲张(GV)者11例,EUS检出19例。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中EUS各检测出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阳性患者15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中,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为(6.1±2.3)mm,奇静脉最大直径为(11.8±1.9)mm;未出血组患者中,两者分别为(3.7±1.7)mm和(8.1±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对胃底静脉曲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食管周围曲张静脉穿通支、奇静脉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胃静脉曲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
7
作者 谈春晓 《大医生》 2019年第14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控制出血,预防再次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四联疗法 胃溃疡出血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龚镭 孙雄 +3 位作者 金士毛 胥明 谈春晓 唐学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5例,手术治疗组65例,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AOSC患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起重要作用。结论:对AOSC患者应该首先明确其病因,对于年龄较轻、基础情况良好、肿瘤性疾病、内镜治疗不成功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年龄大、基础病症较多、梗阻为单纯的结石或良性狭窄引起者可采用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
下载PDF
体表胃肠起搏与多潘立酮对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高珏 龚镭 +2 位作者 朱颖炜 王昕炜 谈春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体表胃肠起搏、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72例符合PDS罗马Ⅲ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潘立酮组(多潘立酮10 mg,tid)、胃肠起搏组(体表胃肠起搏30 min/d)和联合治疗组(多潘立酮10 mg... 目的:观察分析体表胃肠起搏、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72例符合PDS罗马Ⅲ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潘立酮组(多潘立酮10 mg,tid)、胃肠起搏组(体表胃肠起搏30 min/d)和联合治疗组(多潘立酮10 mg,tid和体表胃肠起搏30 min/d),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后予以临床症状评分、X线胃排空检测、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健康对照组24例予胃排空检测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①治疗前,PDS患者胃排空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PDS 3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多潘立酮组与胃肠起搏组临床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均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③PDS 3组治疗后,胃排空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组之间无差异(P>0.05);④治疗后,PDS 3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和胃肠起搏组在精神健康这个维度上较多潘立酮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体表胃肠起搏是治疗PDS安全有效无创的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胃排空、提高生活质量,与多潘立酮的近期疗效相似;与多潘立酮联合使用,更有助于缓解PDS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起搏 多潘立酮 餐后不适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颖炜 范丽 +4 位作者 吴梦颖 龚镭 谈春晓 吴高珏 胥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共收集血吸虫肝硬化患者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例,行Child-pugh分级:A级27例(A组),B级31例(B组),C级22例(C组)。10例体检健...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共收集血吸虫肝硬化患者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例,行Child-pugh分级:A级27例(A组),B级31例(B组),C级22例(C组)。1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Ⅰ、Ⅲ型胶原和血浆PAI-1的变化。结果:血吸虫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中PAI-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随肝硬化进展,血浆PAI-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C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为(51.48±2.83)μg/L,B组为(40.39±2.64)μg/L,A组为(25.67±1.43)μg/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I-1在肝硬化进展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血浆PAI-1和Ⅰ、Ⅲ型胶原与肝硬化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 丙型 血吸虫病 肝硬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及术后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昕炜 龚镭 +1 位作者 吴高珏 谈春晓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术后治疗。方法对2010年1月至今我科就诊的85例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患者进行内镜粘膜切除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术后治疗。方法对2010年1月至今我科就诊的85例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患者进行内镜粘膜切除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结果、术后治疗方案等。结果 85例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中包括炎性息肉26例,腺瘤21例,早期癌2例,平滑肌瘤36例,均经内镜粘膜切除术完整切除,术后予禁食、抑酸、止血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仅1例早期食管癌半年后原位复发,再次行内镜粘膜切除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EMR是治疗上消化道局灶性隆起病变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切除术 上消化道 隆起病变 术后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勇 朱颖炜 +3 位作者 傅美丽 龚镭 谈春晓 王昕炜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16例(61.5%)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肝硬化,14例(53.8%)出现失血性休克,18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16例(61.5%)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肝硬化,14例(53.8%)出现失血性休克,18例(69.2%)应用止血敏或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物,23例(88.5%)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有关因素。11例(42.3%)大面积梗死。14例(53.8%)痊愈或好转,8例(30.8%)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例(15.4%)死亡。结论有肝硬化史及伴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易并发急性脑梗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NO、SOD、CA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雄 龚镭 +1 位作者 谈春晓 唐学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别,以探讨各指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临床ABP患者40例,分为轻症ABP(MABP)与重症ABP(SABP)二型,门诊健康体检者50... 目的:对比研究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别,以探讨各指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临床ABP患者40例,分为轻症ABP(MABP)与重症ABP(SABP)二型,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NO、SOD、CAT的浓度。结果:ABP患者血清NO和CAT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SABP比MABP升高更明显(P<0.01)。SOD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SAB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NO和CAT参与了ABP的发病,且与ABP的病情呈正相关。SOD在ABP组随病情加重而下降,提供外源性SOD可能可以减轻ABP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46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张丽莉 朱颖炜 +1 位作者 谈春晓 龚镭 《交通医学》 2012年第5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临床特征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别行根治性切除、支架置入或剖腹探查术,姑息性切除引流或内镜治疗。结果:行根治术8例中单纯性根治性切除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临床特征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别行根治性切除、支架置入或剖腹探查术,姑息性切除引流或内镜治疗。结果:行根治术8例中单纯性根治性切除5例,联合肝段肝叶切除2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姑息治疗12例中姑息性切除4例,内引流3例,外引流5例。内镜治疗26例中置内支架23例,分别为单侧塑料支架17例,双侧塑料支架3例,单侧金属支架3例。术中发生胆瘘1例,腹腔内感染或脓肿2例。根治性切除存活17.03±8.02个月,姑息性手术存活6.70±3.07个月。内镜治疗存活6.67±2.38个月。患者更换支架的平均时间为5.23±3.32个月。结论:影像学诊断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及提高早期诊断率有重要价值。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措施,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剖腹探查术 姑息切除引流术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止血夹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胃角早期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小云 唐学军 +4 位作者 谈春晓 彭晓斌 孟淼 龚镭 胡臻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21-824,共4页
目的研究止血夹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在胃角早期胃癌应用的效果及对初学者的帮助价值。方法符合纳入标准27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人常规ESD组和牙线牵引组,分析ESD技术的相关指标,包括操作时间,并发症,整... 目的研究止血夹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在胃角早期胃癌应用的效果及对初学者的帮助价值。方法符合纳入标准27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人常规ESD组和牙线牵引组,分析ESD技术的相关指标,包括操作时间,并发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同时,每组按时间顺序分为2个阶段,以单位时间内切割面积评价学员学习曲线的变化。结果常规ESD组整块切除率为85.7%(12/14),牙线牵引组为100.0%(13/13)。牙线牵引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常规ESD组(中位时间30min比40min,P=0.011)。2组均未发生穿孔及术后出血。在学习曲线方面,学习的第一阶段,牙线牵引组在单位时间内切割面积明显大于常规ESD组[(30±6)mm2/min比(20±5)mm2/min,P=0.01];学习第二阶段,牙线牵引组与常规ESD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对于初级的ESD学者,牙线牵引辅助的ESD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尤其在胃角黏膜病变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牵引
原文传递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颖炜 龚镭 +5 位作者 范丽 吴梦颖 谈春晓 王昕炜 傅美丽 吴高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活检,明确肝纤维化分级。正常肝组织3例,1~2级肝纤维化12例,3级肝纤维化8例,肝硬化7例。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PAI-1在肝纤维...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活检,明确肝纤维化分级。正常肝组织3例,1~2级肝纤维化12例,3级肝纤维化8例,肝硬化7例。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PAI-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肝脏中,PAI-1仅在汇管区细胞浆内有少量表达;肝纤维化组PAI-1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随纤维化程度而加重(P〈0.05)。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结论 PAI-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原文传递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士毛 孙辉 谈春晓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6-417,共2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发展,其已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慢性胰腺炎 手术治疗 外分泌功能不全 价值 假性囊肿形成 胰腺组织 反复发作
原文传递
胰管支架置入对ERCP术中非选择性胰管插入患者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雄 龚镭 +1 位作者 胥明 谈春晓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2期101-102,共2页
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普通人群的发生率在5%左右,高危患者的发生率可达30%-50%。虽然约90%的PEP属于轻型,但仍有约10%的可发展为重... 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普通人群的发生率在5%左右,高危患者的发生率可达30%-50%。虽然约90%的PEP属于轻型,但仍有约10%的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预防PEP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能否降低PEP的发生率、减轻PEP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胰腺炎 ERCP术 支架置入术 高危患者 预防作用 胰管 非选择性 肝胆胰疾病
原文传递
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谈春晓 《医学信息》 2020年第2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我院接受胃癌筛查的457例胃癌高危人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 目的探讨应用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我院接受胃癌筛查的457例胃癌高危人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根据其结果将G-17(-)PG(-)设为A组,G-17(+)PG(-)设为B组、G-17(-)PG(+)设为C组、G-17(+)PG(+)设为D组,以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各组胃癌检出率,分析G-17和PG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结果457例患者共检出胃癌12例,其中早期胃癌8例,进展期胃癌4例,胃癌检出率2.63%。A、B、C、D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42%(1/236)、4.63%(5/108)、2.41%(2/83)、13.33%(4/30),A组胃癌检出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联合检测结果中与胃镜检查一致率为92.56%,阳性预测值为13.33%,阴性预测值为98.13%。ROC曲线分析显示,G-17、PGR、PG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42、0.708,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4.63 pmol/L、7.08、56.69μg/ml。结论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方法具有无创有效且简单易行的特点,能为胃癌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适宜作为胃癌初筛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胃癌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宏 谈春晓 夏加增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治疗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GC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MR组(32例)和ESD...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治疗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GC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MR组(32例)和ESD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饮禁食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病理、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肿瘤残留率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EMR组[(53.35±7.12)min vs(34.23±5.74)min,t=2.009,P=0.043],术中出血量多于EMR组[(10.26±3.42)ml vs(3.35±0.71)ml,t=2.511,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92.9%vs 62.5%,χ^2=7.693,P=0.006)及治愈性切除率(78.6%vs 43.8%,χ^2=7.545,P=0.006)均高于EM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不良反应率为14.3%(4/28),高于EMR组的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P=0.001)。两组患者术后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423)。结论与EMR相比,ESD可能是治疗EGC及癌前病变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