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高考带给语文教学的反思和启示
1
作者 谈薇薇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这“四新”的接踵而至,语文的教和学都迎来了重大的变革。实行新高考的三年里,笔者亲身感受到这些变化,也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三年新高考呈现出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是题无定式,卷无固态,年年都在变...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这“四新”的接踵而至,语文的教和学都迎来了重大的变革。实行新高考的三年里,笔者亲身感受到这些变化,也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三年新高考呈现出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是题无定式,卷无固态,年年都在变化,语料选择越来越多样,文本组合越来越灵活,题型设置越来越创新,在这变化纷呈中又蕴含着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一以贯之,并且高考和教材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回归学科本位,立足于课堂教学;要重视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要重视信息,研究高考,落实“考试引领教学”;也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新背景 语文教学 反思 启示
下载PDF
热点新闻的冷思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及反思
2
作者 谈薇薇 《中学语文》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是语文活动单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结合当下的热点新闻组织本单元教学,采用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成果汇报、撰写推荐词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会理性思...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是语文活动单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结合当下的热点新闻组织本单元教学,采用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成果汇报、撰写推荐词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会理性思考,辨识新闻真假,并总结出辨识的方法。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新闻 合作探究 理性思考 核心素养
下载PDF
高中语文时评文写作的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谈薇薇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准时评”“类时评”写作在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时评写作训练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时评文的教学应以学生的“构思”训练为抓手,指导学生利用评论空间,激荡问题意识;跳出写作基准,形成独立判断;要善于在杂... 近年来,随着“准时评”“类时评”写作在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时评写作训练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时评文的教学应以学生的“构思”训练为抓手,指导学生利用评论空间,激荡问题意识;跳出写作基准,形成独立判断;要善于在杂乱的信息中发现核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此外,在时评文写作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追因溯源,创造时评思辨力;指导学生追求结构力量,形成时评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时评写作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初探——兼论其寓言的创作成就 被引量:1
4
作者 谈薇薇 《文教资料》 2010年第8期11-13,共3页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故事情节完整,曲折有致:寄寓机智巧妙,灵活多变,体现出其独有...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故事情节完整,曲折有致:寄寓机智巧妙,灵活多变,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寓言 艺术特色 创作成就
下载PDF
浅谈俄罗斯民族性格与俄罗斯文学
5
作者 谈薇薇 《文教资料》 2015年第7期16-17,共2页
每个民族都具有鲜明性格。理解一个民族性格的表现,不是比较民族内部,而是比较民族外部,最能体现民族性格的是这个民族的文学。尚武精神、宗教情怀和艺术气质是与俄罗斯文学紧密联系的三种性格。
关键词 尚武精神 宗教情怀 艺术气质 俄罗斯文学
下载PDF
《渔父》文本解读
6
作者 谈薇薇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5期37-38,共2页
《渔父》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文本中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展示了中国传统文人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的矛盾心理。屈原和渔父的相遇,一定是争锋相对的吗?其实未必。他们之间更像是一场"和而不同"的对话。作为一篇真实反映屈原流... 《渔父》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文本中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展示了中国传统文人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的矛盾心理。屈原和渔父的相遇,一定是争锋相对的吗?其实未必。他们之间更像是一场"和而不同"的对话。作为一篇真实反映屈原流放生活和感情的作品,"渔父"的形象可以理解为"分身立言"艺术手法所幻化的人物,与屈原形象合二为一。通过《渔父》能走近更真实的屈原,也能更加理解屈原彻骨的痛楚和坚定的执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父 屈原 对立 合二为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