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抗痨治疗前后高分辨率CT征象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谈高 柳学国 +2 位作者 李占军 洪国斌 张翠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评价早期 活动性肺结核化疗前后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改变。方法 总结了 80例肺结核病例影像检查资料。在治疗期间 ,对其 (66例初诊和 14例复发肺结核患者 )行HRCT随访 1至 2 4个月。结果 随访的 80例活动性肺结核HRCT征象中 ... 目的 评价早期 活动性肺结核化疗前后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改变。方法 总结了 80例肺结核病例影像检查资料。在治疗期间 ,对其 (66例初诊和 14例复发肺结核患者 )行HRCT随访 1至 2 4个月。结果 随访的 80例活动性肺结核HRCT征象中 ,最常见的小叶中心病变 (直径 2~ 4mm的结节或树枝状线形结构 )多数 (75 % )在开始治疗 6个月内消失。结论 小叶中心病变不仅是早期肺结核的最常见特征性HRCT征象 ,亦可是这种疾病活动的可靠标准 ,其存在与否同其他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可用于监测抗结核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高分辨CT 抗痨治疗
下载PDF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谈高 柳学国 +6 位作者 李占军 张晋昕 王颖 熊大蒂 张翠运 关小东 何艳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 10 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 ,层厚 5mm ,重建间隔 5mm ;以 2 .0~ 3 .0ml/s速率静脉注入 10 0ml含碘造影剂后 60~ 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 10 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 ,层厚 5mm ,重建间隔 5mm ;以 2 .0~ 3 .0ml/s速率静脉注入 10 0ml含碘造影剂后 60~ 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 184个肝转移灶 ,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 15 6个 ,总体检出率 84.8% ,阳性预测值 96.0 % ,假阳性率 3 .8% ( 7/ 184)。在 72例患者的 76例次手术中 ,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 ,可切除率为 93 .4% ( 71/ 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 5 4.2 %。结论 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最佳术前检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螺旋CT 术前检出 可切除性
下载PDF
胸/腹片检测气腹:站立侧位与后前位投影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谈高 刘永华 +2 位作者 包耀德 章作铨 朱纯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站立侧位胸 /腹片在少量气腹检测的应用价值并与站立后前位胸 /腹片相比较。方法 前瞻性评价了站立侧位和后前位胸 /腹片在连续 10 0例已知各种原因气腹中显示膈下游离气体的能力。用McNemar’stest方法评价了两者间敏感性... 目的 探讨站立侧位胸 /腹片在少量气腹检测的应用价值并与站立后前位胸 /腹片相比较。方法 前瞻性评价了站立侧位和后前位胸 /腹片在连续 10 0例已知各种原因气腹中显示膈下游离气体的能力。用McNemar’stest方法评价了两者间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站立侧位胸 /腹片对患者气腹的显示率为 98% ;站立后前位胸 /腹片的显示率仅为 80 % ;站立侧位胸 /腹片显示气腹明显优于站立后前位胸 /腹片 (P <0 .0 5 )。结论 在检测少量气腹时 ,站立侧位胸 /腹片较站立后前位胸 /腹片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片 气腹 站立侧位 站立后前位 投影检测 X线诊断
下载PDF
肺外肿瘤与合并孤立性肺结节发生率关系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谈高 郝丽萍 +7 位作者 张晋昕 李占军 杜中立 章作铨 洪国斌 彭秀斌 李坤炜 罗永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肺外肿瘤性质与其所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发生率及年龄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复习200例肺外肿瘤合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并将肺结节的组织学特征与肺外肿瘤及患者年龄相对照。结果头颈部癌等肺外肿瘤患者合并的孤立性... 目的探讨肺外肿瘤性质与其所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发生率及年龄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复习200例肺外肿瘤合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并将肺结节的组织学特征与肺外肿瘤及患者年龄相对照。结果头颈部癌等肺外肿瘤患者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中,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癌发生率之比均高:对于头颈部癌患者为34:4;对于膀胱癌等患者为36:11;涎腺癌等肺外肿瘤患者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中,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癌发生率之比相若,为17:22;黑色素瘤、肉瘤或睾丸癌的患者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中,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癌发生率之比倒置,为11:32。41例患者为良性结节。良性病变、肺癌与转移癌患者之间在年龄分布上相当重叠。结论较之肺转移癌及良性病变,原发性肺癌更与肺外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关;患者年龄与所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性质间无明确特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肿瘤 合并症 孤立性肺结节 发生率 关系 年龄
下载PDF
基于SR的XPCI及其医学应用实验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谈高 汪华侨 唐劲天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随着影像临床医学实践与研究的深入,X线吸收对比成像(XACI)难以良好分辨主要由低z元素组成的生物医学软组织的不足日渐显露。为了突破XACI属于宏观影像学的局限性,近10年来基于同步辐射(SR)的X线相衬成像(XPCI)技术已被提出并得... 随着影像临床医学实践与研究的深入,X线吸收对比成像(XACI)难以良好分辨主要由低z元素组成的生物医学软组织的不足日渐显露。为了突破XACI属于宏观影像学的局限性,近10年来基于同步辐射(SR)的X线相衬成像(XPCI)技术已被提出并得到逐步发展。XPCI是通过探测X线照射物体后发生或携带的相移信息,并以可观察的光强变化显示出来,以探察物体内部细微结构的微小电子密度变化,揭示其微观结构或信息差异,促成了微观影像学的提出。就XPCI医学应用研究现状及意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线 吸收衬度成像 相位衬度成像 宏观影像学 微观影像学
下载PDF
影像诊断与医生的思维素质 被引量:2
6
作者 谈高 姜兆侯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影像诊断 医生 思维素质 医疗服务质量
下载PDF
fMRI在疼痛、镇痛和镇痛药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谈高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fMRI在疼痛、镇痛和镇痛药等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讨论了其在改善疼痛治疗方法中的潜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fMRI对于疼痛CNS处理机制理解的贡献;(2)急、慢性痛的fMRI研究;(3)安慰剂、移情,注意或认知等内源性...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fMRI在疼痛、镇痛和镇痛药等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讨论了其在改善疼痛治疗方法中的潜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fMRI对于疼痛CNS处理机制理解的贡献;(2)急、慢性痛的fMRI研究;(3)安慰剂、移情,注意或认知等内源性疼痛调节/处理过程的fMRI研究;(4)fMRI在评价治疗急、慢性痛中镇痛药药效对大脑的作用。fMRI已经提供了深入疼痛神经学的新认识,由此将可能极大的改进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疼痛 镇痛 镇痛药
下载PDF
肺结节螺旋CT检测的螺距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谈高 张晋昕 +2 位作者 张翠运 李颖勤 黄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6期289-292,共4页
目的: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材料与方法: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随机分别以1.2(n=33)、1.5(n=34)与2.0(n=33)的增加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配对分析结... 目的: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材料与方法: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随机分别以1.2(n=33)、1.5(n=34)与2.0(n=33)的增加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配对分析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结果:在以螺距1.5和2.0的扫描上发现漏检病变的倾向,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螺距1.2,1.5与2.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982,k=.977与r=.989。螺距为2.0的扫描因其显示小的孤立性结节的清晰度很差而低估了病变分期。结论:增加螺距与否对扫描检出效果通常无大影响;但对于孤立性结节患者,增加螺距扫描会低估疾病。对于肺转移性疾病的最初分期,扫描螺距宜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螺旋CT 螺距
下载PDF
常规胸部CT扫描中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
9
作者 谈高 洪国斌 +4 位作者 张庆文 张晋昕 柳学国 李占军 包耀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77-679,共3页
目的 明确常规胸部CT所检测到的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年龄、性别相关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用常规胸部CT扫描,在2200例男、女性受检者中,检测到485例(22.45%)钙化者;并将常规胸部CT检测率与最敏感的电子束CT(EBCT)检测钙化的检出率相比较... 目的 明确常规胸部CT所检测到的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年龄、性别相关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用常规胸部CT扫描,在2200例男、女性受检者中,检测到485例(22.45%)钙化者;并将常规胸部CT检测率与最敏感的电子束CT(EBCT)检测钙化的检出率相比较。结果 常规胸部CT检测出钙化低于EBCT,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与EBCT检测结果相似。结论 常规胸部CT检查可获得提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胸部CT扫描 冠状动脉钙化 检出率 CT扫描 诊断
下载PDF
球形阴影断层之轨迹选择
10
作者 谈高 张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1-133,共3页
球形阴影断层之轨迹选择谈高,张令以往断层摄影对于球形阴影的研究,多半通过模型实验,涉及到轨迹选择问题的较少[1]。本文通过临床实验,对此进行了探讨。材料方法一、实验对象收集胸片显示有肺野孤立性球形阴影病例35例。所示... 球形阴影断层之轨迹选择谈高,张令以往断层摄影对于球形阴影的研究,多半通过模型实验,涉及到轨迹选择问题的较少[1]。本文通过临床实验,对此进行了探讨。材料方法一、实验对象收集胸片显示有肺野孤立性球形阴影病例35例。所示阴影不仅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密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轨迹 曲线轨迹 多轨迹 断层片 显著性差异 直线断层 像质 医学影像中心 病理对照分析 观察结果
下载PDF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及β_2-m水平在评价肾移植受者肾功能中的价值
11
作者 谈高 李贵平 +4 位作者 黄凯 邓志芳 杜丽 张翠运 柳学国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和血、尿β2-m水平测定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均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同时测定移植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膀胱放射性计数与...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和血、尿β2-m水平测定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均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同时测定移植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膀胱放射性计数与移植肾放射性计数比值(B/K值)和移植肾放射性1min计数与腹主动脉放射性1min计数比值(K1min/A1min比值)。在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前所有病人均收集其血液和尿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尿β2-m水平。结果:12例肾功能正常者肾动态显像示肾血流灌注及功能良好,GFR值为(49.1±6.1)ml/min,B/K值均>3,K1min/A1min比值为8.18±1.41;4例急性排斥反应者肾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于功能相,GFR值为(33.2±5.3)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为2.59±0.86,β2-m水平以血β2-m升高明显;8例慢性排斥反应者肾血流灌注和功能相均同时受损,GFR值为(19.8±7.5)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为2.19±0.84,β2-m水平也以血中升高明显;2例肾小管坏死者及2例环孢素A肾中毒者肾血流灌注受损均轻于功能相,GFR值分别为(38.5±4.1)ml/min和(39.4±5.81)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分别为5.83±0.84和6.01±0.66,β2-m水平以尿中升高显著。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K1min/A1min比值和B/K值,结合肾移植病人术后血、尿β2-m水平联合分析可早期初步鉴别排斥反应的类别,可作为判断移植肾受损程度、原因及预后估测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肾移植 肾动态显像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多种类生物医学组织衍射增强成像(DEI)的定量研究
12
作者 谈高 汪华侨 +7 位作者 赵虹 陈雨 袁清习 黎刚 黄万霞 朱佩平 姜晓明 唐劲天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3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探索DEI显示多种类生物医学解剖组织层次与病变细微结构的潜力。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形貌站4W1A束线上,对42个源于人体6个系统、12个脏器、6种组织类型的手术标本样品及8个取自动物病理模型样品进行了包括X-ray吸收衬度成像(X... 探索DEI显示多种类生物医学解剖组织层次与病变细微结构的潜力。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形貌站4W1A束线上,对42个源于人体6个系统、12个脏器、6种组织类型的手术标本样品及8个取自动物病理模型样品进行了包括X-ray吸收衬度成像(XACI)与硬X-ray衍射增强成像(DEI)两种机制下的多次多类对比性二维DEI(2D-DEI)成像扫描;对所获影像予以半定量与定量两种不同方法评价。首次以2D.DEI方式直观显示了人眼环、胃肠道、肾上腺、胰腺、脾脏、子宫、胎盘等解剖结构与病变组织的微观改变,最高影像空间分辨率达40μm,衬度分辨率达0.15—0.8。表明较之XACI单一衬度机制像质,基于DEI多衬度机制像的影像像质显著优越,十分适于展示多由低Z轻元素软组织构成的位相信息丰富的多种类生物医学样品的组织层次与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视学 生物医学组织 位相衬度成像 衍射增强成像 同步辐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診断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谈高 李占军 +5 位作者 王穎 牛茜云 刘永华 张翠云 李坤炜 李穎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2例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49例,支架置入术后3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包对所有病人做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 目的:探讨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2例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49例,支架置入术后3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包对所有病人做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及血管剖面技术分析;其中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比较。结果:83.3%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用于评价,可较准确地显示冠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与SCA比,CTCA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和92.3%。结论:16层CTCA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准确检測冠脉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多层螺旋CT 心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小肺癌SCT漏/误诊5例CT征像分析
14
作者 谈高 韩军 +1 位作者 黄略 李颖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确定初次SCT漏/误诊而后CT扫描检测到的小肺癌CT征象。材料与方法:复习2490例初次SCT普查中漏/误诊患者的CT征象,回顾性评价其CT征象、检测时间、细胞类型及病理分期。结果:初次SCT扫描漏误诊小肺癌5例,其中4例病检肺癌为1期,1例... 目的:确定初次SCT漏/误诊而后CT扫描检测到的小肺癌CT征象。材料与方法:复习2490例初次SCT普查中漏/误诊患者的CT征象,回顾性评价其CT征象、检测时间、细胞类型及病理分期。结果:初次SCT扫描漏误诊小肺癌5例,其中4例病检肺癌为1期,1例为Ⅱ期。结论:SCT普查可漏/误诊接近检测阈的小肺癌结节,慎用双窗观察,推荐随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螺旋CT(SCT) 普查 漏/误诊
下载PDF
肺癌CT普查:基础扫描与7年随访 被引量:14
15
作者 柳学国 谈高 +4 位作者 王颖 李占军 王坚 张翠运 何燕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CT普查对肺癌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肺癌CT普查中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组肺癌发生率及分期 ,追踪预后和长期CT随访对非钙化性结节进一步定性的价值。结果  2 43 0人共 10 0 2 0人次参加了肺癌CT普查 ,1... 目的 探讨肺癌CT普查对肺癌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肺癌CT普查中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组肺癌发生率及分期 ,追踪预后和长期CT随访对非钙化性结节进一步定性的价值。结果  2 43 0人共 10 0 2 0人次参加了肺癌CT普查 ,1994年至 2 0 0 1年共发现肺癌 2 5例 ;I期肺癌 12例 ,II期肺癌 6例 ,III期肺癌 7例 ;首次CT普查发现肺钙化结节 89例 ,其中首次诊断为肺癌的 19例 ,1~ 2年增大 ,证实为肺癌 4例 ;1995年至 1999年未参加普查 ,而 2 0 0 0年再普查发现新生肺癌 1例 ;1994年发现结节 ,2 0 0 1年才确诊 1例 ;新生结核肉芽肿 3例 ,隐球菌肉芽肿 1例 ;结核瘤再活动增大 2例。长期稳定 60例。结论 ①肺癌CT普查能及时发现并诊断早期肺癌 ,主要在 5 0~ 69岁年龄组。②肺癌CT普查会发现大量非钙化结节 ,大部分为良性 ,需要配合HRCT、局部SpiralCT、活检、CT复查仔细鉴别 ,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普查 体层摄影术 CT 随访
下载PDF
肺癌CT普查发现非钙化结节病例8年随访 被引量:12
16
作者 柳学国 王颖 +6 位作者 谢少波 周义成 李占军 谈高 王坚 张翠运 何燕丽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 :评价CT普查中发现的非钙化小结节病例经 8年随访良、恶性病灶的变化和预后 ,以及肺癌组内早期及时手术与延误 2~ 7年再手术的临床预后差别。方法 :1994年~ 2 0 0 2年 3 3 48例无症状者参加了 12 3 69次肺癌CT普查 ,多数每 2年重... 目的 :评价CT普查中发现的非钙化小结节病例经 8年随访良、恶性病灶的变化和预后 ,以及肺癌组内早期及时手术与延误 2~ 7年再手术的临床预后差别。方法 :1994年~ 2 0 0 2年 3 3 48例无症状者参加了 12 3 69次肺癌CT普查 ,多数每 2年重复 1次。发现小结节后行HRCT检查。对发现肺内非钙化孤立结节灶者进行临床和CT随访 ,结果输入登记处理软件系统。结果 :共发现 12 8例非钙化结节灶 ,83例结节稳定 6~ 8年。已证实肺癌 3 6例 ,其中男 2 5例 ( 2 5 /2 10 0 ) ,女 11例 ( 11/12 48) ;2 0例为吸烟者 ( 2 0 /10 15 ) ,16例为非吸烟者 ;44例接受了手术 ,其中肺癌 3 5例 ,良性病灶 9例。3 6例肺癌中 2 8例至今存活 ,平均生存期超过 6年 ;8例死亡 ,平均生存期 4.5年 ( 1~ 7年 )。 2例误诊的肺癌 6年内由Ⅰ期转变为Ⅲ期 ,于 7年内死亡。结论 :①CT普查发现的Ⅰ期肺癌及部分Ⅱ期肺癌及时手术后可能长期存活 ,至少 8年内与良性结节预后相似 ;②误诊或漏诊的Ⅰ期肺癌大部分可以在 6~ 7年内转移并死亡 ;③ 1~ 2年前CT普查阴性者重复CT普查新发现的孤立结节灶一部分为良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表现 疾病普查 非钙化结节病 预后
下载PDF
链霉蛋白酶应用于胃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舒晴 郭瑜 +3 位作者 王永平 白杨 谈高 邓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胃镜检查的2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129例,检查前30min口服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50mL,并于检查前10min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对照组141例,检查前10min...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胃镜检查的2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129例,检查前30min口服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50mL,并于检查前10min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对照组141例,检查前10min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胃镜检查时分别对胃底、胃体上部、胃体下部、胃窦的黏膜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萎缩性胃炎及伴有肠上皮化生检出率。结果试验组胃底、胃体上部、胃体下部、胃窦黏膜以及总黏膜清晰度评分分别为(1.81±0.88)、(1.53±0.72)、(1.29±0.50)、(1.47±0.71)、(6.09±1.87)分,对照组分别为(2.48±0.67)、(2.37±0.80)、(2.31±0.78)、(2.12±0.83)、(9.23±2.39)分,试验组各部位及总胃黏膜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对萎缩性胃炎及伴有肠上皮化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8%比10.6%,P<0.05)。结论链霉蛋白酶能有效提高胃镜检查时胃黏膜清晰度,有利于胃黏膜微小病变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链霉蛋白酶 黏膜清晰度
下载PDF
利用天然脉石英制备高纯超细SiO_2粉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谈高 刘来宝 廖其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398-3401,共4页
以四川广元金子山所产天然脉石英为主要原材料,经表面擦洗、破碎、磁选、煅烧、水淬、粉磨、酸浸、清洗、过滤及烘干等工艺措施对其除杂处理,制备了SiO2含量>99.99%的高纯超细SiO2粉体。研究了单一酸、混合酸酸浸处理对Al、Fe主要有... 以四川广元金子山所产天然脉石英为主要原材料,经表面擦洗、破碎、磁选、煅烧、水淬、粉磨、酸浸、清洗、过滤及烘干等工艺措施对其除杂处理,制备了SiO2含量>99.99%的高纯超细SiO2粉体。研究了单一酸、混合酸酸浸处理对Al、Fe主要有害杂质的去除效果,获得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酸浸工艺路线。所得样品粉体粒径d50约为291nm,Al含量为1.365×10-5,Fe含量为2.36×10-6,达到了电子行业标准对硅微粉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脉石英 高纯 超细 粉体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表面遮盖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占军 游云华 谈高 《中国医药》 2008年第9期546-54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表面遮盖和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经手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组和表面遮盖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的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表面遮盖和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经手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组和表面遮盖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的重建成像技术表面遮盖和多平面重组能够立体、直观显示骨折的特点和类型,所有手术病例都证实了术前CT的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的表面遮盖和多平面重组成像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16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占军 周智洋 +3 位作者 谈高 邱建平 何志诚 王馨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4X期240-242,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钼靶X线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6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本组216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外上象限116例(53.70%);清晰显示肿块者150例(69.44%);有毛刺者48例(22.22%);钙化者128例(59.2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钼靶X线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6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本组216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外上象限116例(53.70%);清晰显示肿块者150例(69.44%);有毛刺者48例(22.22%);钙化者128例(59.26%);腺体结构紊乱、扭曲和非对成性致密影者24例(11.11%)。结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