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早期生长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汪洋 方弟安 +5 位作者 匡箴 谈龙飞 梁翼东 罗慧 祁洪芳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拟合耳石轮纹数、轮纹间距与日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呈日周期性,日龄以轮纹数(N)+1进行推算;根据日龄和采样日期推算,2020年从青海湖支流沙柳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5日—8月14日,主要集中于7月中旬和8月初,从泉吉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27日—8月3日,孵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与早期野外资源现场调查发现鱼卵的孵化期时间基本吻合;野生与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LT)与日龄(t)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耳石长度与仔稚鱼全长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其中,15℃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仔稚鱼相关系数最高,此条件下的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拟合方程为L_(T)=0.1672t+10.377(R^(2)=0.6890,P<0.001)。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且耳石的沉积变化与仔稚鱼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耳石轮纹 日龄 孵化期
下载PDF
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发生量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谈龙飞 徐东坡 +6 位作者 祁洪芳 方弟安 丁隆强 阿怀云 李元冬 吴艳红 毛成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2,共8页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亲鱼自5月...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亲鱼自5月底开始洄游,鱼卵6月初出现,6月底至7月初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8月中旬基本消失。仔鱼数量自7月初呈波动式上升,8月达到高峰,9月初逐渐消失。经估算,沙柳河鱼卵径流量为25.58×10^(6)粒,仔鱼径流量为62.00×10^(6)尾。鱼卵仔鱼空间分布为从河口往上丰度依次递减,断面水平分布为右岸>左岸>中心。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昼夜鱼卵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昼夜仔鱼丰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鱼卵仔鱼漂流高峰期均集中在夜间。鱼卵丰度与流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仔鱼丰度与流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径流量日上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报道了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现状,填补了该水域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研究的空缺,为青海湖裸鲤上溯亲本资源量和入湖幼鱼资源量估算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为青海湖裸鲤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早期资源 资源量补充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沙柳河
下载PDF
把关爱变成班主任的习惯
3
作者 谈龙飞 《中国农村教育》 2018年第7期45-46,共2页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作用。我是一名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来,可谓是感触颇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社会环境相对简单,虽然远离繁华的都市,生活水平较为落后,教育资源也相...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作用。我是一名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来,可谓是感触颇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社会环境相对简单,虽然远离繁华的都市,生活水平较为落后,教育资源也相对欠缺,但周围的环境还是比较单纯的,农村比城市有着更加淳朴的民风,农村里老人较多,对传统道德的恪守也比较明显,这对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关爱 社会环境 小学教师 偏远山区 生活水平 教育资源 传统道德
下载PDF
虹鳟感染IHNV的组织学和血液细胞学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琦 张亚亚 +3 位作者 谈龙飞 李久艳 牛明强 王建福 《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6期16-20,共5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感染是造成鲑鳟鱼类肝肾等造血组织病变坏死,组织缺血性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危害十分严重。为了阐明虹鳟感染IHNV发病后造血组织和血液细胞学变化规律,选择不同规格和发病程度的虹鳟进行了组织学和血液...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感染是造成鲑鳟鱼类肝肾等造血组织病变坏死,组织缺血性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危害十分严重。为了阐明虹鳟感染IHNV发病后造血组织和血液细胞学变化规律,选择不同规格和发病程度的虹鳟进行了组织学和血液细胞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虹鳟肝脏组织严重贫血且水肿呈土黄色,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鱼肝脏组织大范围坏死,坏死细胞胞浆内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肾脏、肠上皮组织、心肌这些组织都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发病鱼血细胞密度明显少于未发病鱼,而且红细胞沉降快、脆性高、比容相对较小。IHNV感染对虹鳟组织和血细胞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石蜡切片 血液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