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
1
作者 徐石庄 孙克富 +2 位作者 唐金龙 谌业帅 赵凤朝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8.6)岁。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8例。运用MBT原因:翻修4例,创伤性关节炎并骨缺损4例,严重骨质疏松3例,严重畸形并骨缺损4例,骨缺损并韧带松弛2例。7例配合运用延长杆,10例仅用袖套未加延长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透亮线、骨长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2-54个月,平均(30.4±10.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7.6±12.8)分增加至(8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P=0.00)。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66.7±13.5)°增加至(103.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P=0.00)。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假体相关感染、松动、垫块不稳和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MBT可以维持关节线,达到良好的膝关节2区固定,增加假体的稳定性,提高复杂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翻修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翻修系统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假体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钛材料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威 郑欣 +6 位作者 谌业帅 芮敏 王帆 李赛 郭吉强 刘洪 郭开今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66-272,共7页
目的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 目的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 骨缺损 多孔钛 3D打印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邓威 谌业帅 +5 位作者 郑欣 王进 高绪仁 郭吉强 李洪伟 郭开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背景: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有关其预后,尤其是修复大型肩袖损伤的相关文献仍较少,为探讨其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研究临床相关病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 背景: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有关其预后,尤其是修复大型肩袖损伤的相关文献仍较少,为探讨其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研究临床相关病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采用内排带线锚钉缝合固定和外排挤压钉通过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撕裂肩袖治疗大型肩袖撕裂患者23例23肩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为55.3岁(47~68岁)。按照VAS评分测定患者术前、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比术前明显减轻,术后1年疼痛基本消失;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患肩基本可以无限制活动。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以及锚钉拔出情况。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损伤术后的短期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带线锚钉
下载PDF
膝、髋关节置换术后近端静脉血栓的特点 被引量:23
4
作者 姚尧 戎朕 +11 位作者 薛龙 乔梁 杨献峰 徐兴全 宋凯 戴小宇 谌业帅 陈东阳 徐志宏 史冬泉 戴进 蒋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0-367,共8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近端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近端静脉血栓4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1例;年龄38~86岁,平均67岁;体重指数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近端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近端静脉血栓4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1例;年龄38~86岁,平均67岁;体重指数16.94~31.25 kg/m^2,平均24.3 kg/m^2。膝关节置换组11例,髋关节置换组29例。记录近端静脉血栓的分布、长度、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并比较年龄、性别、手术侧别、手术类型、术前诊断,血栓发现时间对近端血栓分布的影响。结果40例,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31例,彩超诊断9例;根据累及部位2例仅限于近端静脉,38例近端血栓同时合并远端,膝、髋关节置换两组的近端静脉血栓是否连续性以及孤立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静脉血栓长度2~35 cm,平均(8.85±9.31)cm;膝关节置换组长度为(5.0±2.05)cm,髋关节置换组(10.31±10.55)cm,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例中累及股静脉及以上部位13例均为髋关节置换组,膝关节置换组,近端血栓均累及腘静脉,手术类型(膝/髋)及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其他)对近端血栓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对近端血栓分布无统计学意义。本组40例中,25例(62.5%)在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接受血栓症状、体征的评估,对比9例膝关节置换组及16例髋关节置换组的患肢肿胀、疼痛评分、Homans征、Neuof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膝关节术后近端静脉血栓多合并远端静脉血栓并与之呈连续性分布,手术类型以及疾病对近端血栓的分布有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及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者更容易累及股静脉及以上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造影术
原文传递
细胞片技术在肌腱再生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谌业帅 史冬泉 +1 位作者 徐兴全 蒋青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09-812,共4页
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000万例的肌腱或者韧带损伤,一旦肌腱受到损伤,人的运动能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1]。然而,肌腱的恢复并不是一个再生的过程,而是一个纤维化瘢痕形成的过程,这导致了它的功能障碍甚至丧失[2]。肌腱损... 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000万例的肌腱或者韧带损伤,一旦肌腱受到损伤,人的运动能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1]。然而,肌腱的恢复并不是一个再生的过程,而是一个纤维化瘢痕形成的过程,这导致了它的功能障碍甚至丧失[2]。肌腱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异种移植物以及人工移植物。然而,这些方法都很难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3]。自体移植物取腱处的功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创伤和损伤 组织工程 综述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谌业帅 朱梁 +1 位作者 李大地 郝梦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4-0099,共6页
探讨非创伤性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急性脑梗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非创伤性患者,根据患... 探讨非创伤性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急性脑梗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非创伤性患者,根据患者术后一周内是否确诊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可能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例组15例(6.05%),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77.27±6.70)岁;对照组233例(93.95%),其中男52例,女181例,年龄(70.99±11.38)岁。两组在年龄、脑动脉狭窄、术后血红蛋白(Hb)含量、高血压病史、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心房颤动史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BMI、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糖尿病病史、围手术期抗凝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出血量、假体类型、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术后感染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OR=8.229,95%CI:1.351-50.122,P=0.02)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独立有关。结论 患者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