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尿来源诊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永才 张蕾 +2 位作者 赵成艳 王忠利 谌启鹏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F0003,共6页
关键词 血尿来源 形态学观察 尿红细胞 诊断 泌尿系统疾病 红细胞形态学 临床症状 定位检查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双语网络课程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常茜 谌启鹏 王刚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8期80-81,共2页
网络课程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学习资源,它的开放性、时空性、互动性等优点为教学带来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构建医学免疫学双语网络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 网络课程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学习资源,它的开放性、时空性、互动性等优点为教学带来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构建医学免疫学双语网络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课程 医学免疫学 双语教学 学习方法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高等医学教育
下载PDF
基于炮效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药效物质基础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宝民 邱琳 +6 位作者 谌启鹏 王惠国 史丽颖 蒋革 唐玲 王永奇 苑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基于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体积比为0.25的浓氨水做引咳实验,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为评价指标,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的镇咳... 目的基于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体积比为0.25的浓氨水做引咳实验,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为评价指标,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的镇咳作用。分离纯化炒制后含量明显增加的对羟基苯乙腈成分并考察其镇咳作用。结果白芥子炒制后,镇咳作用明显增强,其对羟基苯乙腈含量明显增高。对羟基苯乙腈具有明确镇咳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高剂量对羟基苯乙腈的镇咳作用优于炒白芥子。结论炒制后白芥子镇咳作用增强,炒制法可以增加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对羟基苯乙腈镇咳作用明显,是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效关系 对羟基苯乙腈 引咳时间 引咳次数 药效物质基础 HPLC
下载PDF
优化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铅的条件
4
作者 谌启鹏 郭琪 曲海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4期894-894,共1页
目的优化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铅的条件。方法对条件优化前后的实验组分别测定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结果优化了温控程序中的干燥时间、灰化温度、原子化时保护气流速、清洁温度以及冷却时间后,检测方法的标准曲... 目的优化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铅的条件。方法对条件优化前后的实验组分别测定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结果优化了温控程序中的干燥时间、灰化温度、原子化时保护气流速、清洁温度以及冷却时间后,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优化条件后,应用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铅结果较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食品中铅 优化测定条件 前处理 微波消解
下载PDF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谌启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0259-0262,共4页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该研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环节中的理化检验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撑。方法:研究资料的入组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该研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环节中的理化检验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撑。方法:研究资料的入组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件作为对照组,其理化检验未采取质量控制;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件作为实验组,其理化检验加入质量控制。 将公共事件的报告发出时间、突发公共事件理化检验的偏差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的理化检验偏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公共事件报告的发出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有效控制的时间上对照组时间更长;实验组的社会满意度更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理化检验偏差发生率、公共事件报告的发出时间、有效控制时间等指标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将质量控制运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化检验当中,实际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改善理化检验的偏差发生率、公共事件报告发出的时间等指标,因此值得在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检验 质量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