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职业生活:蕴涵、异化与回归——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谌安荣 张传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5,共6页
教师职业生活是教师以其专业特长为基础,以专业行动为手段,浸润于日常生活又超越日常生活,既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又谋求人生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既以培育学生为己任又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的文化生活场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职... 教师职业生活是教师以其专业特长为基础,以专业行动为手段,浸润于日常生活又超越日常生活,既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又谋求人生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既以培育学生为己任又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的文化生活场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职业生活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职业生活出现了异化的现象,主要体现为日常化与非日常化。回归诗化的职业生活,教师的职业生活才能成为诗意的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生活 蕴涵 异化 回归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2
作者 谌安荣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189-191,共3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命题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是教育向生命的回归 。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下载PDF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论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谌安荣 《云梦学刊》 2004年第6期91-93,共3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它既是教学方法的界定,又是生活法的说明,同时又是“真知识”的源泉。从教学论意义上来说,“教学做合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体现的是主体性的教学,同时又是创造性的教学。
关键词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教学论
下载PDF
感悟性教学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谌安荣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4期25-27,共3页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大学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而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的能力。 大学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这...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大学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而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的能力。 大学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为求得生存所必须的,或者说是人的生活所必须的。而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其生存或生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文化意蕴 能力培养 扩招 感悟性教学 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动态生成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 被引量:5
5
作者 谌安荣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116-118,共3页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理论核心是内涵丰富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来源于传统儒学的认识论、墨家学说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通过对这三方面理论的兼采并收和批判继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理论核心是内涵丰富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来源于传统儒学的认识论、墨家学说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通过对这三方面理论的兼采并收和批判继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生命力强盛的生活教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探源
下载PDF
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回归 被引量:2
6
作者 谌安荣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0,共4页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由于理论的规避、外在的干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科学精神回归语文课程,就要转变课程理念,确立科学性与人文性互融的语文课程观;改进课程内容,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由于理论的规避、外在的干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科学精神回归语文课程,就要转变课程理念,确立科学性与人文性互融的语文课程观;改进课程内容,增加语文课程的科学含量;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渗透科学精神;转变课程评价观念与方法,注重评价学生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科学精神 缺失 回归
下载PDF
语文知识教学中个体精神自由的消解与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谌安荣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5-47,共3页
语文知识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知识与能力这一传统的思维范式中无法彻底解决语文知识教学的问题。只有在个体精神自由这一新的视阈中才能充分显示语文知识的价值。传统的哲学认识论、语文工具观、封闭的知识呈现方式以及... 语文知识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知识与能力这一传统的思维范式中无法彻底解决语文知识教学的问题。只有在个体精神自由这一新的视阈中才能充分显示语文知识的价值。传统的哲学认识论、语文工具观、封闭的知识呈现方式以及知识权威等,从不同方面消解了学生的精神自由。确立动态生成的语文知识观,设计境域化的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精神的自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知识教学 个体精神自由 消解 重构
下载PDF
教师现代化及其生成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谌安荣 《云梦学刊》 201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教育的现代化要以教师的现代化为基础。现代化的教师具备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理性精神及和谐人格等特征。教师现代化的生成需要对其进行文化启蒙,以确立现代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精神;需要健全的制度,为其提供自由保障和约束;需要教... 教育的现代化要以教师的现代化为基础。现代化的教师具备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理性精神及和谐人格等特征。教师现代化的生成需要对其进行文化启蒙,以确立现代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精神;需要健全的制度,为其提供自由保障和约束;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唤醒和理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现代化 生成路径
下载PDF
批判与重建:基于文化哲学的教师职业生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谌安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5,共5页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职业生活属于非日常生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教师缺乏主体自由,其职业生活呈现出异化的状态:以重复性思维与重复性实践为主的自在的活动方式,以习俗、经验、常识等为主的经验主义的活动图式。重建教...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职业生活属于非日常生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教师缺乏主体自由,其职业生活呈现出异化的状态:以重复性思维与重复性实践为主的自在的活动方式,以习俗、经验、常识等为主的经验主义的活动图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实现教师职业生活的诗化,要建立文化启蒙的机制、健全的规范制度和教师反思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生活 文化哲学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与个性发展
10
作者 谌安荣 《云梦学刊》 2003年第4期83-85,共3页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理论的规定性。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个性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个性 独立性 独特性 创造性
下载PDF
论教师自由自觉的生存——文化学视角
11
作者 谌安荣 《云梦学刊》 201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在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外在条件得到改善的当代,教师应追求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存境界。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自由自觉生存的内涵体现为自主的生存、理性的生存、创造性的生存、个性化的生存以及幸福的生存等几个方面。教师只有实现了... 在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外在条件得到改善的当代,教师应追求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存境界。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自由自觉生存的内涵体现为自主的生存、理性的生存、创造性的生存、个性化的生存以及幸福的生存等几个方面。教师只有实现了自由自觉的生存,才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程改革,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自由自觉 生存
下载PDF
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12
作者 谌安荣 《云梦学刊》 2009年第1期127-130,共4页
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由于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严重的文理分科,导致所培养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难以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建立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实践训练课程以... 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由于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严重的文理分科,导致所培养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难以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建立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实践训练课程以及综合人文课程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 重构
下载PDF
论教师之思(节选)
13
作者 谌安荣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10Z期40-42,共3页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思想者自居,而不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思"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涵。教师在思考、思索、反思和沉思的过程中,追寻教育的意义,领悟教育的真谛,从而充实其职业生活的内涵。正...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思想者自居,而不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思"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涵。教师在思考、思索、反思和沉思的过程中,追寻教育的意义,领悟教育的真谛,从而充实其职业生活的内涵。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只有沉思的生活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同样,教师要在职业生活中获得幸福,也需要通过"思"来实现。但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教师"思"的内涵与方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其所反映的职业生活的品性也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活 思想者 教育策略 教育实践 自我意识 角色意识 主体性 生存时 所累 教育教学经验
下载PDF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
14
作者 谌安荣 《教师》 2012年第2期46-48,共3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生存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的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更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了解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们从...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生存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的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更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了解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们从教师的经济待遇状况、教师的精神状况、教师的职业态度与业余生活、“新课改”实施情况等方面,对湖南省岳阳市农村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作出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状态 课改背景 调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农村教师 师生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批判与重建:基于文化哲学的教师职业生活研究
15
作者 谌安荣 《教育科学文摘》 2016年第1期32-33,共2页
文化哲学:教师职业生活批判的理论范式 从文化哲学的视野来看,人的生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从本质上来看,教师职业生活应属于非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在给教师个体提供基本寓所的同时,它的某些特质又会影响教师的职... 文化哲学:教师职业生活批判的理论范式 从文化哲学的视野来看,人的生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从本质上来看,教师职业生活应属于非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在给教师个体提供基本寓所的同时,它的某些特质又会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活 教师个体 文化哲学 批判 非日常生活
下载PDF
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传燧 谌安荣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1,共6页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社会评价的转变,教师才能实现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的理性化、创造性和个性化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生存方式 现代转型
下载PDF
文化学视野下教师生存方式重构
17
作者 姜新生 谌安荣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1,共2页
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教师要实现理性化的、创造性的和个性化的生存,需要凭借文化启蒙,通过制度文化规范以及教师的自我文化反思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 自发 自由 教师 生存方式 重构
下载PDF
从自在自发到自由自觉——我国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谌安荣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3,共6页
我国教师孕育于传统文化,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重压消解了激情,从众消解了个性,因而我国教师生存方式是一种自在自发的生存。我国的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实现教师理性... 我国教师孕育于传统文化,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重压消解了激情,从众消解了个性,因而我国教师生存方式是一种自在自发的生存。我国的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实现教师理性化的、创造性的和个性化的生存,这需要通过文化启蒙、制度规范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自发 自由自觉 教师 生存方式
原文传递
论教师思维的异化及其超越路径——文化哲学视角 被引量:9
19
作者 谌安荣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思维理应属于非日常思维而具有理性、自为性、开放性等特性。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作为普通人与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冲突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思维很容易由非日常思维异化为日常思维。实现教师思...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思维理应属于非日常思维而具有理性、自为性、开放性等特性。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作为普通人与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冲突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思维很容易由非日常思维异化为日常思维。实现教师思维的超越,内在方面要通过教师自身的文化反思,外在方面则要对教师进行文化启蒙与加强制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思维 异化 超越
原文传递
生命的体验——语文美育过程的本质 被引量:3
20
作者 谌安荣 《教育科学研究》 2002年第10期45-48,共4页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来看,语文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生命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享受审美的愉悦,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关键词 语文审美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 教师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想象力 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