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及机制,梳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下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的改善效果,并阐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防治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运动防治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帕金森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异常凋亡,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可塑性,运动”等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s disease,BDNF,Neuroprotection,neuroinflammation,synaptic plasticity”等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寻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共获得核心相关文献98篇。结果与结论:①在帕金森病理背景下,运动可通过促进肌因子鸢尾素大量分泌,并降低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紊乱特异性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②有氧运动,尤其是特殊有氧运动(动物:旋转杆步行/人类:北欧健走)以及多模式运动可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还介导身心运动(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有效调节。③运动诱导的高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神经生长因子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下调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并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以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并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抑制α-突触核蛋白在丝氨酸129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以防止神经异常凋亡;诱导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发生,促进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及突触素大量表达以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④鉴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进程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帕金森病疾病“运动+药物”精准医疗的发展。但由于目前研究采用的运动处方较为单一,且研究焦点主要围绕运动症状而缺乏对非运动症状的考察,因此亟待学者采用更加统一和系统的运动处方,围绕非有氧运动类型对同一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纵向跟踪研究,以此完善帕金森病运动防治领域研究的不足。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发表核...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发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CNLSBP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完成质量评价。最终纳入23项研究,1250例患者,试验组使用核心稳定训练或以核心肌群训练为主要干预方式;对照组为空白组或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利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疼痛程度、功能残疾、腹横肌静息厚度、多裂肌静息厚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减轻CNSLBP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残疾,增加腹横肌和多裂肌的静息厚度。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传统健身功法对中老年人步态特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为传统健身功法促进中老年人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期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3月...目的系统评价传统健身功法对中老年人步态特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为传统健身功法促进中老年人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期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3月1日,搜集中英文全文发表的传统健身功法对中老年人步态特征及平衡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研究,共包括822例中老年人。根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偏倚风险综合评价,得出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健身功法能够改善中老年人步长[MD=3.84,95%CI(3.02,4.66),P<0.01]、步宽[MD=-2.51,95%CI(-3.42,-1.59),P<0.01]、步频[MD=4.79,95%CI(2.95,6.64),P<0.01]、步速[MD=0.13,95%CI(0.08,0.17),P<0.01],且降低双脚睁眼站立摆动幅度[MD=-7.49,95%CI(-11.85,-3.14),P<0.01]、双脚闭眼站立摆动幅度[MD=-32.70,95%CI(-46.47,-18.92),P<0.01],增加单脚闭眼站立时间[MD=3.35,95%CI(3.12,3.58),P<0.01],实验组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逐篇剔除文献后,整体统计学意义仍然显著,没有对meta分析结果造成实质性的改变,表明研究结果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传统健身功法可以改善中老年人步态特征,提高平衡能力,对防止中老年人跌倒有一定作用。传统健身功法对健康中老年人群步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太极拳较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步速的影响更加显著。受纳入研究的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亟待更多更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予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及机制,梳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下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的改善效果,并阐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防治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运动防治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帕金森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异常凋亡,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可塑性,运动”等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s disease,BDNF,Neuroprotection,neuroinflammation,synaptic plasticity”等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寻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共获得核心相关文献98篇。结果与结论:①在帕金森病理背景下,运动可通过促进肌因子鸢尾素大量分泌,并降低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紊乱特异性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②有氧运动,尤其是特殊有氧运动(动物:旋转杆步行/人类:北欧健走)以及多模式运动可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还介导身心运动(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有效调节。③运动诱导的高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神经生长因子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下调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并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以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并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抑制α-突触核蛋白在丝氨酸129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以防止神经异常凋亡;诱导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发生,促进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及突触素大量表达以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④鉴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进程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帕金森病疾病“运动+药物”精准医疗的发展。但由于目前研究采用的运动处方较为单一,且研究焦点主要围绕运动症状而缺乏对非运动症状的考察,因此亟待学者采用更加统一和系统的运动处方,围绕非有氧运动类型对同一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纵向跟踪研究,以此完善帕金森病运动防治领域研究的不足。
文摘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发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CNLSBP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完成质量评价。最终纳入23项研究,1250例患者,试验组使用核心稳定训练或以核心肌群训练为主要干预方式;对照组为空白组或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利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疼痛程度、功能残疾、腹横肌静息厚度、多裂肌静息厚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减轻CNSLBP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残疾,增加腹横肌和多裂肌的静息厚度。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传统健身功法对中老年人步态特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为传统健身功法促进中老年人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期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3月1日,搜集中英文全文发表的传统健身功法对中老年人步态特征及平衡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研究,共包括822例中老年人。根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偏倚风险综合评价,得出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健身功法能够改善中老年人步长[MD=3.84,95%CI(3.02,4.66),P<0.01]、步宽[MD=-2.51,95%CI(-3.42,-1.59),P<0.01]、步频[MD=4.79,95%CI(2.95,6.64),P<0.01]、步速[MD=0.13,95%CI(0.08,0.17),P<0.01],且降低双脚睁眼站立摆动幅度[MD=-7.49,95%CI(-11.85,-3.14),P<0.01]、双脚闭眼站立摆动幅度[MD=-32.70,95%CI(-46.47,-18.92),P<0.01],增加单脚闭眼站立时间[MD=3.35,95%CI(3.12,3.58),P<0.01],实验组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逐篇剔除文献后,整体统计学意义仍然显著,没有对meta分析结果造成实质性的改变,表明研究结果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传统健身功法可以改善中老年人步态特征,提高平衡能力,对防止中老年人跌倒有一定作用。传统健身功法对健康中老年人群步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太极拳较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步速的影响更加显著。受纳入研究的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亟待更多更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