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炎性环境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SC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希 刘婷 +3 位作者 谢中瑜 李进腾 王鹏 沈慧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5-851,共7页
【目的】研究炎性环境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首先从AS患者骨髓腔中分离培养MSC并利用流式技术鉴定细胞特定表型;然后利用TNF-α(10 ng/m L)和IFN-γ(10 ng/m L)刺激模拟... 【目的】研究炎性环境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首先从AS患者骨髓腔中分离培养MSC并利用流式技术鉴定细胞特定表型;然后利用TNF-α(10 ng/m L)和IFN-γ(10 ng/m L)刺激模拟炎症环境;接着分别提取不同条件刺激下AS患者和正常人MSC中RNA并进行RNA质控;然后行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并应用GO分析法和KEGGPathway分析法分析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寻找相关信号通路;最后利用q RT-PCR方法验证上述基因芯片中筛选出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真实性。【结果】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炎性模拟环境培养下AS-MSC中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增加,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56.1%与生物学活动相关,28.99%与分子功能相关,14.91%与细胞构成相关。Kegg-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TLR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这两条通路密切相关,其中TLR信号通路包含8个差异表达基因,MAPK信号通路包含14个差异表达基因。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基因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符合。【结论】炎性模拟环境下,AS-MS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以TLR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间充质干细胞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SC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希 王鹏 +2 位作者 谢中瑜 李进腾 沈慧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及其对MSC免疫调节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利用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鉴定AS患者骨髓腔中分离培养MSC是否满足特定细胞表型;然后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AS患者MSC中的Toll样...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及其对MSC免疫调节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利用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鉴定AS患者骨髓腔中分离培养MSC是否满足特定细胞表型;然后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AS患者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情况;接着分别应用q RT-PCR检测AS患者MSC中TLR3和TLR4的表达水平;最后分别用特定激动剂激活TLR3和TLR4后,利用ELISA检测AS患者MSC中IL-6的分泌情况。结果 AS患者MS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表达CD29、CD90和CD105;RT-PCR结果显示ASMSC表达TLR1、2、3、4、5、6、8,几乎不表达TLR7、9、10;q RT-PCR显示AS患者MSC中TLR3较正常人降低47.5%,TLR4较正常人降低了34.8%;TLR3和TLR4激活后,AS患者MSC中IL-6的分泌较前增加,分别增加了8.3倍13.8倍。结论 AS患者MSC中TLR3和TLR4表达和功能均异常,在AS患者MSC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间充质干细胞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异常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素和 王鹏 +9 位作者 苏春燕 谢中瑜 李玉希 李登 旺姗 苏鸿君 伍小华 邓雯 吴燕峰 沈慧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9,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伴有高炎性状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体外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及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伴有高炎性状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体外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及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提取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以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体外诱导THP-1细胞系分化成为巨噬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ELISA检测健康志愿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TSG-6蛋白水平,PCR检测巨噬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现典型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CD68为阳性。(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中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录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5)。(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TSG-6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分泌水平均低于健康志愿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结果提示:(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功能减弱,可能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异常的重要原因。(2)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足量的TSG-6抑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巨噬细胞的活化,降低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脊柱炎 强直性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强直性脊柱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SG-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TLN1-PI3K/AKT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兆峰 王鹏 +3 位作者 谢中瑜 岑水忠 李进腾 沈慧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Talin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诱导MSC成骨分化后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LN1的表达变化,在MSC中敲低TLN1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变,利用ALP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Talin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诱导MSC成骨分化后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LN1的表达变化,在MSC中敲低TLN1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变,利用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变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TLN1在MSC成骨分化过程中参与的分子机制。结果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提示,TLN1在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上升;siRNA敲低TLN1表达后,MSC增殖无明显差异,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定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TLN1表达后p-AKT表达下降,回补实验证明激活PI3K-AKT表达可回复MSC的成骨分化能力。结论诱导MSC成骨分化后TLN1表达逐渐上调,敲低TLN1后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LN1 成骨分化 PI3K-AKT
下载PDF
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
5
作者 胡旭民 黄霖 +6 位作者 陈铿 谢中瑜 王鹏 蔡兆鹏 赵敏 唐永生 沈慧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3例行后路手术,1例行前路手术。骶椎肿瘤4例行后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290(210±55)min,术中出血量150~1 200(537±306)ml。1例S1神经根结扎后下肢肌力下降,双侧S4神经根结扎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术后半年逐渐恢复。本组均获得4~28(13.2±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前痛区VAS评分1~8(4.5±2.0)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1.8±0.6)分;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ASIA评分:左侧39~49(44.5±3.9)分,右侧40~49(45.7±3.0)分;末次随访ASIA评分:左侧42~49(46.7±2.5)分,右侧45~49(47.4±1.4)分;手术前后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入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彻底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 单一入路 前路 后外侧入路 后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