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借词音系学与汉语借词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谢丰帆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71,378,共14页
本文旨在评介当代借词音系学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现象对于借词音系学乃至理论音系学的贡献与挑战。首先,我们所列举的借词音系现象强有力地支持听觉感知的显著性在音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不具有区辨性、...
本文旨在评介当代借词音系学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现象对于借词音系学乃至理论音系学的贡献与挑战。首先,我们所列举的借词音系现象强有力地支持听觉感知的显著性在音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不具有区辨性、冗赘的特征也会参与借词改造的音系运算。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在这些语言的借词现象中观察到与听觉感知息息相关的"增强效应"的作用。同时,汉语与非汉语的某些借词现象也对现有的音系理论提出挑战,诸如"调盲"以及"不造新音节"等在其他语言里比较罕见的特殊现象。总之,本文的讨论说明,经由细致的整理与分析,一般刻板印象中"简单、无复杂音系变化"的东亚语言其实深具研究价值,也能对当代音系理论做出实质的贡献及有力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词
音系学
优选论
功能主义
感知显著性
增强效应
原文传递
“声母参重”的语音及音系理据——兼论汉语介音能否参重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丰帆
《韵律语法研究》
2017年第2期32-51,共20页
本文首先回顾音系学界围绕'音系重量'的相关讨论,简介以音节为本(如'莫拉理论')及不以音节为本的理论(如'韵律间隔理论'),并对其在跨语言现象,尤其是'声母参重'现象方面的解释力做比较。其次讨论声母...
本文首先回顾音系学界围绕'音系重量'的相关讨论,简介以音节为本(如'莫拉理论')及不以音节为本的理论(如'韵律间隔理论'),并对其在跨语言现象,尤其是'声母参重'现象方面的解释力做比较。其次讨论声母参重的语音基础,简介从感知及构音层面来解释声母参重现象的理论(如'感知中心'与'耦合振荡器模型'等)。本文从构音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声母参重现象。根据电磁构音记录仪取得的构音动态数据,汉语普通话的介音会呈现'辅音丛'的构音特征,而辅音丛正是声母参重现象的主要动因之一。准此,笔者认为近来学界所提出的'古代汉语介音能增加音系重量'假设并非向壁虚构,有其语音及音系理据的支持。本文也针对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介音参重现象的差异提出初步的推测,并提出介音参重现象'或许可能存在'于现代汉语拟声词的AABB重叠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系重量
声母参重
介音
构音动态
原文传递
论汉语有词重音
被引量:
4
3
作者
谢丰帆
《韵律语法研究》
2021年第1期27-58,共32页
本文论证汉语有"词重音"(word stress)。虽然汉语的词重音在语音产生(production)或感知(perception)等层面都不显著,但笔者提出,确有直接及间接的证据支持汉语有词重音。具体理据如下:由于词重音是由音步(foot)这个韵律单位...
本文论证汉语有"词重音"(word stress)。虽然汉语的词重音在语音产生(production)或感知(perception)等层面都不显著,但笔者提出,确有直接及间接的证据支持汉语有词重音。具体理据如下:由于词重音是由音步(foot)这个韵律单位来表达的,因此,如果必须要诉诸音步才能解释汉语韵律现象的话,那么汉语自然就有词重音。本文立论的直接证据来自"并列双音词"的排序。简言之,至少到了现代汉语,其词序便不能随意变动,例如"手脚"与**"脚手"的区别等。学界目前公认(中古汉语的)"声调"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非入声"必先于"入声"。究其动因,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律就是为了符合扬抑格音步的"重轻"格局——因为非入声(音系重量"重")音长显著地长于入声(音系重量"轻")。对8278例的并列双音词语料库的统计结果证明,除了声调以外,还有数种语音性质的分布情形也显著地反映了扬抑格的"重轻"格局(如"声母送气与否"和"有无鼻韵尾"等)。其次,汉语具有音步的间接证据则为汉语中存在着轻声音节。本文提出轻声的弱化现象是其不被划入音步、缺乏韵律结构"保护"所致,与其他语言在非重音节发生的元音缩减等现象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此外,文献中颇具争议的北京话有不同程度重音格局的说法,如"左重""右重""不分/等重"等,笔者则认为不同程度的重音格局很有可能是源自不同的形态韵律结构。总之,本研究结果以语料库的量化数据为支撑表明了韵律结构—特别是音步这个韵律单位及其伴随的重音现象—是所有自然语言都具备的基本组件(building blocks)。汉语并不是例外,只是其展现重音的手段"与众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步
词重音
短语重音
轻声
韵律结构
原文传递
题名
借词音系学与汉语借词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谢丰帆
机构
台湾清华大学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71,378,共14页
文摘
本文旨在评介当代借词音系学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现象对于借词音系学乃至理论音系学的贡献与挑战。首先,我们所列举的借词音系现象强有力地支持听觉感知的显著性在音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不具有区辨性、冗赘的特征也会参与借词改造的音系运算。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在这些语言的借词现象中观察到与听觉感知息息相关的"增强效应"的作用。同时,汉语与非汉语的某些借词现象也对现有的音系理论提出挑战,诸如"调盲"以及"不造新音节"等在其他语言里比较罕见的特殊现象。总之,本文的讨论说明,经由细致的整理与分析,一般刻板印象中"简单、无复杂音系变化"的东亚语言其实深具研究价值,也能对当代音系理论做出实质的贡献及有力的质疑。
关键词
借词
音系学
优选论
功能主义
感知显著性
增强效应
Keywords
loanword
phonology
Optimality Theory
functionalism
perceptual saliency
enhancement effects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声母参重”的语音及音系理据——兼论汉语介音能否参重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丰帆
机构
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语言学研究所
出处
《韵律语法研究》
2017年第2期32-51,共20页
基金
台湾吴大猷先生纪念奖研究计划(编号:MOST103-2410-H-007-036-MY3)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首先回顾音系学界围绕'音系重量'的相关讨论,简介以音节为本(如'莫拉理论')及不以音节为本的理论(如'韵律间隔理论'),并对其在跨语言现象,尤其是'声母参重'现象方面的解释力做比较。其次讨论声母参重的语音基础,简介从感知及构音层面来解释声母参重现象的理论(如'感知中心'与'耦合振荡器模型'等)。本文从构音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声母参重现象。根据电磁构音记录仪取得的构音动态数据,汉语普通话的介音会呈现'辅音丛'的构音特征,而辅音丛正是声母参重现象的主要动因之一。准此,笔者认为近来学界所提出的'古代汉语介音能增加音系重量'假设并非向壁虚构,有其语音及音系理据的支持。本文也针对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介音参重现象的差异提出初步的推测,并提出介音参重现象'或许可能存在'于现代汉语拟声词的AABB重叠式中。
关键词
音系重量
声母参重
介音
构音动态
Keywords
phonological weight
onset weight
the medial/prenuclear glides
articulatory kinematics
分类号
H11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汉语有词重音
被引量:
4
3
作者
谢丰帆
机构
台湾清华大学
出处
《韵律语法研究》
2021年第1期27-58,共32页
基金
台湾科技主管部门MOST 107-2410-H-007-049-专题研究计划资助成果
文摘
本文论证汉语有"词重音"(word stress)。虽然汉语的词重音在语音产生(production)或感知(perception)等层面都不显著,但笔者提出,确有直接及间接的证据支持汉语有词重音。具体理据如下:由于词重音是由音步(foot)这个韵律单位来表达的,因此,如果必须要诉诸音步才能解释汉语韵律现象的话,那么汉语自然就有词重音。本文立论的直接证据来自"并列双音词"的排序。简言之,至少到了现代汉语,其词序便不能随意变动,例如"手脚"与**"脚手"的区别等。学界目前公认(中古汉语的)"声调"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非入声"必先于"入声"。究其动因,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律就是为了符合扬抑格音步的"重轻"格局——因为非入声(音系重量"重")音长显著地长于入声(音系重量"轻")。对8278例的并列双音词语料库的统计结果证明,除了声调以外,还有数种语音性质的分布情形也显著地反映了扬抑格的"重轻"格局(如"声母送气与否"和"有无鼻韵尾"等)。其次,汉语具有音步的间接证据则为汉语中存在着轻声音节。本文提出轻声的弱化现象是其不被划入音步、缺乏韵律结构"保护"所致,与其他语言在非重音节发生的元音缩减等现象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此外,文献中颇具争议的北京话有不同程度重音格局的说法,如"左重""右重""不分/等重"等,笔者则认为不同程度的重音格局很有可能是源自不同的形态韵律结构。总之,本研究结果以语料库的量化数据为支撑表明了韵律结构—特别是音步这个韵律单位及其伴随的重音现象—是所有自然语言都具备的基本组件(building blocks)。汉语并不是例外,只是其展现重音的手段"与众不同"而已。
关键词
音步
词重音
短语重音
轻声
韵律结构
Keywords
foot
word stress
phrasal stress
neutral tone syllable
prosodic structure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借词音系学与汉语借词研究
谢丰帆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2
“声母参重”的语音及音系理据——兼论汉语介音能否参重
谢丰帆
《韵律语法研究》
2017
2
原文传递
3
论汉语有词重音
谢丰帆
《韵律语法研究》
2021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