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蓝田公王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组构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谢久兵 朱照宇 +2 位作者 周厚云 付淑清 饶志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对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公王岭黄土剖面的磁组构的研究发现,该剖面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其特殊性。几乎所有样品的磁面理值F都大于磁线理值L,各向异性度P与磁面理值F相关性较高,磁化率椭球体表现为压扁状。水成黄土的P、... 对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公王岭黄土剖面的磁组构的研究发现,该剖面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其特殊性。几乎所有样品的磁面理值F都大于磁线理值L,各向异性度P与磁面理值F相关性较高,磁化率椭球体表现为压扁状。水成黄土的P、L和F值均大于典型黄土古土壤,而混合黄土或古土壤则介于这两者之间。且典型黄土的P、L和F值也比典型古土壤高。另一方面,水成黄土的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为SW方向,与现代灞河水系的方向一致,其次要的方向为NNW方向。典型黄土的方向表现为SWW方向,而典型古土壤则为NNW方向,这是由于秦岭山脉的阻隔作用造成的。混合黄土或古土壤受到季风和坡面流水的共同作用,其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表现为EW方向。不同类型沉积物代表了不同的古环境古气候条件,这一切都可能受控于秦岭山脉阶段性抬升等构造运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也将为进一步了解蓝田直立人的生存环境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黄土 古土壤 古环境 公王岭 陕西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谢久兵 朱照宇 +1 位作者 汪劲草 欧阳婷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往各种观点都认为柴北缘盆地属于叠合盆地。本研究从沉积构造和沉积岩相的角度对盆地演化的叠合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由三条北西向凹陷带组成,具有多个沉积中心,平...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往各种观点都认为柴北缘盆地属于叠合盆地。本研究从沉积构造和沉积岩相的角度对盆地演化的叠合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由三条北西向凹陷带组成,具有多个沉积中心,平面上呈现左行雁列;在新近纪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宽槽状展布,附有局部小型凹陷。因此,认为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为非对称走滑拉分盆地,在新近纪为挤压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盆地原型 动力学机制 柴达木盆地 北缘
下载PDF
低碱生态混凝土改良红黏土种植环境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韦闻睿 谢久兵 +6 位作者 郭炎波 陈天力 蒙法翼 黄巍 苏敏成 陈书卿 李磊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3期300-307,共8页
红黏土广泛分布于湿热多雨的广西地区,因其具有水敏性、贫瘠性、密实性等特性,易于发生开裂、软化等现象,导致红黏土分布区域种植环境恶劣,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根据广西某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结合低碱环境草种生长特点,开展低碱... 红黏土广泛分布于湿热多雨的广西地区,因其具有水敏性、贫瘠性、密实性等特性,易于发生开裂、软化等现象,导致红黏土分布区域种植环境恶劣,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根据广西某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结合低碱环境草种生长特点,开展低碱生态混凝土联合混合培养基种植覆盖土层改良红黏土种植环境的技术试验,即利用上层混合培养基种植覆盖土层对植物进行种植培养,使其根系通过中层低碱生态混凝土孔隙扎根至下层红黏土中,形成根土复合结构,既增强红黏土的力学性能,又改善红黏土的种植环境。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低碱生态混凝土能够将pH值控制在弱碱环境;对低碱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可以使其在充当骨架受力结构的同时,具有更大的孔隙率,为植物根系提供足够的生存环境;根据广西地区的自然环境设计了合理的种植覆盖土层,并进行了植草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披碱草为合适的草种。本次研究方案可推广至原状红黏土边坡生态固坡和红黏土荒地生态复绿等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红黏土 植草 力学性能 根土复合结构
下载PDF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初建——以广州市崩塌灾害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谢久兵 朱照宇 +1 位作者 周厚云 欧阳婷萍 《热带地理》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地质灾害的研究必须基于其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属性特征,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风险评估是这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内容,也是新世纪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鉴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区域地... 地质灾害的研究必须基于其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属性特征,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风险评估是这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内容,也是新世纪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鉴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即基于格网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行政单元的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和基于危险度和易损度乘积的区域风险评估。同时以广州市崩塌灾害为例,采用该模型进行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模型 危险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 崩塌
下载PDF
华南沿海地表红土地球化学特性变异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干预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照宇 谢久兵 +2 位作者 王彦华 谢先德 黄宁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研究中代表化学风化与侵蚀作用的共同强度 ;Al2 O3 SiO2 比值与CIA值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区分化学风化作用自然因素变化与侵蚀作用加剧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当样品CIA值异常偏离趋势线时 ,反映出自然化学风化作用的异常变化 ,而Al2 O3 SiO2 比值的异常偏离则可能反映了表层侵蚀作用的加剧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地球化学特征变异 自然因素 侵蚀作用 人类干预 华南沿海
下载PDF
广东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照宇 谢先德 +4 位作者 黄宁生 周厚云 谢久兵 欧阳婷萍 文启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匀,近年来引起地质灾害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类活动。人类对边坡和植被的改造是在沿海地区现有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动力源。文中提出了广东省防灾减灾的8项建议,这将对本省率先... 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匀,近年来引起地质灾害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类活动。人类对边坡和植被的改造是在沿海地区现有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动力源。文中提出了广东省防灾减灾的8项建议,这将对本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人类活动 防灾减灾 可持续发展 广东 地质环境
下载PDF
华南红土阶地与中更新世地貌事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照宇 周厚云 +2 位作者 欧阳婷萍 唐建平 谢久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596,共1页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气候 构造 火山事件 动力学机制 红土阶地 中更新世 地貌
下载PDF
南海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照宇 邱燕 +4 位作者 周厚云 陈俊仁 欧阳婷萍 钟和贤 谢久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15-322,314,共9页
本文以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工作成果 ,简略回顾了近年来南海海域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 ,其中包括 :南海深海区已经初步建立了约 33Ma以来的年代地层学框架 ,查明了一系列长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阶段、轨道演化周期及其转型(如“中更新... 本文以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工作成果 ,简略回顾了近年来南海海域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 ,其中包括 :南海深海区已经初步建立了约 33Ma以来的年代地层学框架 ,查明了一系列长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阶段、轨道演化周期及其转型(如“中更新世革命”)、突发环境事件 (如大火、火山、玻璃陨石事件 )和短时间尺度的非轨道事件 (如“新仙女木事件”、H事件和D O事件 )以及高分辨率环境演化记录。文中还指出需要加大南海的研究力度 ,以利于查明全球变化中的海 -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南海 年代地层学 长时间序列 突发事件 海一陆气相互作用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翼 朱照宇 +2 位作者 饶志国 杨恬 谢久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5-1176,共2页
关键词 猿人遗址 陕西蓝田 组构特征 头骨化石 平均沉积速率 动物群化石 出土层位 黄土剖面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土壤侵蚀强度的定量分析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照宇 周厚云 +1 位作者 谢久兵 欧阳婷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88,共4页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可划分出5个侵蚀阶段,其起始年龄分别为11,7.0,0.7,0.3,0.15kaBP。根据高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河流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等数据建立了各个指标的回归方程。根据各方程和全新世不同时期阶地沉积物的实测数...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可划分出5个侵蚀阶段,其起始年龄分别为11,7.0,0.7,0.3,0.15kaBP。根据高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河流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等数据建立了各个指标的回归方程。根据各方程和全新世不同时期阶地沉积物的实测数据,计算了各个阶段的平均古侵蚀强度和流域输沙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的:在11000~7000aBP时期以构造活动因素为主,在7000~2000aBP期间以气候因素为主,在2000~700aBP和300aBP以来以人为活动因素为主,而在700~300aBP是构造活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因素。自然因素的突变作用一般大于人类活动的作用,而现代人类活动的加剧程度大约是自然侵蚀强度的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全新世 土壤侵蚀 侵蚀强度 定量分析 回归方程 流域输沙量
下载PDF
南海北缘早-中更新世之交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照宇 谢久兵 +5 位作者 郑王琼 莫生 杨超 饶志国 周厚云 王俊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6,共7页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7MaB.P.的早-中更新世转换期间(中国第三大构造-地貌阶梯主隆起期)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动.导致了沉积相由海陆交互相向陆相的转变、大陆风化和剥蚀作用的增强、海平面急剧下降、火山强烈喷发以及褶皱、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形成。这种事件群发性所指示的构造活化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记录相似,例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华东和西部;同时指示,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不仅导致其自身构造-地貌-气候的剧变,而且引起了周边地区乃至中国和东亚大陆环境的剧变。这种构造运动可能是在气候一构造旋回的规律下,受气候-构造耦合系统的控制,即受内外动力系统的控制,或全球构造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 早-中更新世 南海北缘 区域对比
下载PDF
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举措初探
12
作者 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戴霞 +3 位作者 马其亮 徐晓东 蒋姚 谢久兵 《现代金融》 2019年第9期46-48,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农村发展的背景和特点及当前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普及面临的困境,以农业银行南京六合支行为例,从自身从事领域出发,研究农行如何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寻找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突破口,从而提升互...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农村发展的背景和特点及当前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普及面临的困境,以农业银行南京六合支行为例,从自身从事领域出发,研究农行如何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寻找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突破口,从而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三农” 金融服务 农村发展 金融业务 农业银行 农行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古人类遗迹年代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照宇 黄慰文 +11 位作者 吴翼 邱世藩 饶志国 杨石霞 侯亚梅 谢久兵 韩江伟 付淑清 欧阳婷萍 周厚云 彭莎莎 Robin Dennell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2641-2653,共13页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古人类遗迹 年代学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