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Aza-CdR联合EBNA1-DC疫苗诱导的淋巴细胞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
1
作者 谢云青 黄丽洁 +2 位作者 林晓为 陈莉 陈珊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1(EBNA1)mRNA修饰的DC(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构建的EBNA1-pCDNA3.1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EBNA1 m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1(EBNA1)mRNA修饰的DC(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构建的EBNA1-pCDNA3.1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EBNA1 m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构建EBNA1-DC疫苗。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DC表型及5-Aza-CdR处理后的C666-1细胞凋亡情况。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EBNA1-DC疫苗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5-Aza-CdR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结果:转染EBNA1 mRNA后EBNA1-DC表面EBNA1阳性率为(59.3±5.85)%,HLA-DR的表达与未转染DC相比显著升高[(84.9±5.5)%vs(68.0±5.8)%,P=0.026],CD80的表达也显著升高([88.2±3.9)%vs(61.1±4.4)%,P=0.015]。低剂量5-Aza-CdR处理后的C666-1细胞凋亡情况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经低浓度5-Aza-CdR预处理的C666-1细胞中IRF7基因表达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显著升高(P=0.0001)。与空载的DC相比,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对EBV阳性表达的C666-1细胞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杀伤活性(P=0.049);经低浓度5-Aza-CdR预处理的C666-1细胞对EBNA1-DC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更敏感(P=0.019)。结论:5-Aza-CdR与EBNA1-DC疫苗联合可显著增强对C666-1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本研究为开拓以mRNA为基础的DC疫苗及其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转化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核抗原1 甲基化抑制剂 5-AZA-CDR Epstein Barr病毒 DC疫苗 鼻咽癌
下载PDF
长期传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丽洁 谢云青 +3 位作者 林晓为 陈玮 郑秋红 应敏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及FCM法检测终末期细胞衰老与凋亡情况,秋水仙碱处理检测细胞染色体稳定性,体外成脂、成骨诱导实验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以不同比例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后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表型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P10-hUC-MSC与P1-hUC-MSC的表型相似,表现为CD45、CD34、HLA-DR表达阴性而CD105、CD90阳性率≥95%。终末期的P1-hUC-MSC和P10-hUC-MSC均表现出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和早期凋亡特征,细胞染色体核型一致且保持稳定,未发生转化现象。P1-、P10-hUC-MSC在体外都可被诱导分化成脂肪、成骨细胞。P10-hUC-MSC与PBMC以1∶1混合培养7 d后,可显著上调CD4^(+)/CD8^(+)T细胞比值、CD4^(+)Treg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均P<0.01)。结论:长期传代的P10-hUC-MSC仍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并具备多向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这为最大限度发挥hUC-MSC的临床放疗损伤修复与预防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长期传代 细胞特性 多向分化 免疫调节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云青 陈莉 +4 位作者 杨建伟 陈路川 刘施佳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常规治疗为DC-CIK细胞治疗组,其余37例未经DC-CIK细胞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DFS和OS。治疗组按照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分成≤3个疗程组及>3个疗程组,分析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DC-CIK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1.05%vs 60.29%,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3个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更有生存优势,且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DC-CIK细胞 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云青 栗世铀 +2 位作者 刘施佳 黄丽洁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构建的含有TLR-4全基因序列的pc DNA3.1质粒载体为模板,通过m MESSAGE m MACHINE T7 Kit体外转录获得TLR-4 m RNA,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健康人外...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构建的含有TLR-4全基因序列的pc DNA3.1质粒载体为模板,通过m MESSAGE m MACHINE T7 Kit体外转录获得TLR-4 m RNA,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健康人外周血PBMC来源的D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转染后DC表面功能性分子的表达及DC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人TLR-4-pc DNA3.1质粒载体;体外扩增成功人TLR-4和EGFP m RNA片段。TLR-4 m RNA转染后的DC表面趋化因子CCR7及功能性分子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 m RNA转染DC、转染前成熟DC[CCR-7:(42.4±4.93)%vs(20.1±3.09)%、(17.1±4.33)%,P<0.05;HLA-DR:(62.1±7.23)%vs(17.7±6.01)%、(25.8±4.16)%,P<0.05],同时转染后的DC体外诱导CTL分泌IFN-γ细胞因子的能力强于control m RNA-DC、空载转染DC诱导的CTL及加入DC前CTL[(66.5±3.58)%vs(41.1±4.27)%、(37.9±2.96)%、(3.2±2.03)%,P<0.05]。结论:TLR-4 m RNA转染DC可显著增强DC的功能,提高了DC抗原提呈及诱导CTL的能力,为增强DC疫苗抗肿瘤效应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TOLL样受体-4 抗原提呈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 mRNA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肿瘤免疫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云青 郑秋红 +3 位作者 郑天荣 陈蓉明 龚福生 汪相如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mRNA转染的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在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mRNA转染的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在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作用下诱导培养成DC。体外扩增、转录的方法获得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mRNA,并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导入DC,流式检测转染后DC表面标记,并与淋巴细胞共孵育,激活T淋巴细胞,MTT法检测其对人肺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转染后的DC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功能相关分子表达显著升高(CD8680·32±1·60;HLA-DR86·03±2·58;CD8326·97±1·62),诱导的特异性杀伤反应能力与经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未经转染的DC及空白淋巴细胞组相比显著提高(80·34±2·71,P<0·01)。结论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m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肺肿瘤 RNA 信使 免疫
下载PDF
靶向乳腺癌干细胞树突细胞瘤苗核酸抗原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云青 郑秋红 +1 位作者 应敏刚 刘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基细胞球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干细胞,制备乳腺癌干细胞mRNA核酸抗原,为制备靶向乳腺癌干细胞树突细胞瘤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细胞,经单克隆形成、表面标志检测、NOD-SCID小... 目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基细胞球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干细胞,制备乳腺癌干细胞mRNA核酸抗原,为制备靶向乳腺癌干细胞树突细胞瘤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细胞,经单克隆形成、表面标志检测、NOD-SCID小鼠成瘤等实验对其肿瘤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后,利用T7mMESSAGE mMACHINE试剂盒进行mRNA体外扩增。结果乳腺癌细胞MCF-7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形成悬浮状细胞球,其中具有CD44+CD24-表面标志的细胞约占90.16%。该细胞亚群具有较贴壁细胞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和低剂量体内成瘤能力。细胞总RNA经体外扩增获得的mRNA,可作为核酸抗原。结论应用无血清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可以获得高含量乳腺癌干细胞。通过体外扩增方法获得该细胞亚群的mRNA,可作为肿瘤核酸抗原,为下一步制备靶向乳腺癌干细胞的树突细胞瘤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干细胞 树突细胞 瘤苗 核酸
下载PDF
人IL—15cDNA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云青 郑秋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5(IL-15)cDNA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哺乳类细胞中获得高效、稳定表达。方法 从外周血粘附性单核细胞(PBMC)中提取总RNA,经RT-PCR方法获取了人IL-15cDNA,并与pcDN...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5(IL-15)cDNA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哺乳类细胞中获得高效、稳定表达。方法 从外周血粘附性单核细胞(PBMC)中提取总RNA,经RT-PCR方法获取了人IL-15cDNA,并与pcDNA3.1质粒的EcoRI和XbaI位点定向连接,构建受控于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15。结果 经PCR扩增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明IL-15已经正确插入克隆载体且序列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5 CDNA 克隆 真核表达 载体
下载PDF
mRNA转染树突细胞协同CIK细胞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谢云青 林晓为 +3 位作者 郑秋红 汪相如 龚福生 王晓盈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 mRNA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活化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体内协同抗瘤活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诱导培养为DC和CIK细...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 mRNA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活化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体内协同抗瘤活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诱导培养为DC和CIK细胞。将人肺腺癌细胞mRNA转染DC细胞,并将转染后成熟DC与CIK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混合培养前后的CIK细胞表型变化,并通过建立人肺腺癌细胞移植模型研究其体内的协同抗肿瘤活性。结果:混合培养后的CIK细胞表面CD3+CD8+及CD3+CD56+表达显著升高,P<0.01;共孵育后的mRNA-DC-CIK细胞组与其余各组相比,体内肿瘤抑制效率明显增大。结论:利用该方法来负载DC瘤苗具有可行性,为临床上解决DC瘤苗因肿瘤抗原的来源困难问题及提高CIK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提供实验依据,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免疫学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RNA 信使 细胞毒性 免疫
下载PDF
GM-CSF/IL1-5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9
作者 谢云青 郑天荣 +3 位作者 郑秋红 汪相如 龚福生 陈蓉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PROEXTMHTbGMCSF/IL15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以期获得具有GMCSF/IL15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GM15,并转化进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4h后,经SDSPAGE...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PROEXTMHTbGMCSF/IL15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以期获得具有GMCSF/IL15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GM15,并转化进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4h后,经SDSPAGE、免疫印迹证实为GM15融合蛋白。结果重组载体经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kD左右的融合蛋白。结论构建了pPROEXTMHTbGMCSF/IL15融合基因表达系统,并诱导表达出GM15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白细胞介素15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质粒 基因表达
下载PDF
GSTT1和GSTM1基因缺失多态与胃癌易感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天荣 郑秋红 +2 位作者 龚福生 谢云青 汪相如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与致癌物解毒有关的谷胱甘肽转硫酶 (GST) T1和 M1基因遗传缺失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以 PCR技术对福建省福州市 92例胃癌病例和 92例正常对照者的 GSTT1和 GSTM1基因型进行检测... 目的 探讨与致癌物解毒有关的谷胱甘肽转硫酶 (GST) T1和 M1基因遗传缺失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以 PCR技术对福建省福州市 92例胃癌病例和 92例正常对照者的 GSTT1和 GSTM1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GSTT1基因在胃癌病例和对照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 5 3.3%和41.3% ,差异无显著性 (x2 =2 .6 4,P=0 .10 4)。而 GSTM1基因在胃癌病例和对照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 6 9.6 %和5 2 .2 % ,差异具有显著性 (x2 =5 .84,P=0 .0 15 7)。携带 GSTM1(- )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携带 GSTM1(+)基因型者的 2 .1倍 (OR=2 .10 ,95 % CI=1.10~ 4.0 1)。联合分析表明 ,GSTT1和 GSTM1基因之间可能存在联合作用 ,携带 GSTT1(- )和 GSTM1(- )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携带 GSTT1(+)和 GSTM1(+)基因型者 (OR=4.6 7,95 % CI=1.5 5~ 14.4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T1 GSTM1 基因缺失 胃癌 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龚福生 陈路川 +5 位作者 杨建伟 魏晟宏 谢云青 林晓为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疗组(1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表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观察DC-CIK治疗的不良反应,Cox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成熟DC中HLA-DR^+、CD8^+、CD83^+和CD8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6.16±1.51)%、(96.58±2.66)%、(96.44±2.20)%和(98.74±0.76)%。CIK中CD3^+、CD3^+CD4^+、CD3^+CD8^+和CD3^+CD16^+/CD5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1.98±5.9)%、(25.19±10.5)%、(71.15±7.8)%和(18.73±7.4)%。DC-CIK治疗组中位OS为77个月,与对照组的51个月相比差异明显(χ2=4.431,P=0.035)。DC-CIK治疗、辅助化疗和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C-CIK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乏力。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的OS,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体肿瘤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细胞治疗
下载PDF
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庆丰 柳硕岩 +10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枫 王镇 陈啸风 王健键 应敏刚 郑雄伟 林贤东 周智锋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P<0.05),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r=0.582;P均<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食管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下载PDF
CIK与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 被引量:19
13
作者 应敏刚 郑秋红 +5 位作者 陈奕贵 谢云青 龚福生 陈路川 吴君心 郑天荣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肿瘤。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产生DC细胞,淋巴细胞经干扰素γ(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采用...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肿瘤。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产生DC细胞,淋巴细胞经干扰素γ(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并回输患者进行治疗,至少接受3次治疗。结果82例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1例不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7例患者胸腹水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D3+和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疗法 肿瘤
下载PDF
人肝癌PLC/PRF-5细胞中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及其特异性miRNAs的筛选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秋红 许扬梅 +4 位作者 魏植强 龚福生 杨建伟 谢云青 应敏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分选及鉴定人肝癌PLC/PRF-5细胞中的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研究其microRNAs(miRNAs)表达谱。方法:以ABCG2为表面标志,免疫磁珠法分选、流式细胞术检测ABCG2+和ABCG2-PLC/PRF-5细胞,观察ABCG2+与ABCG2-PLC/PRF-5细胞的琼脂克隆形成能力... 目的:分选及鉴定人肝癌PLC/PRF-5细胞中的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研究其microRNAs(miRNAs)表达谱。方法:以ABCG2为表面标志,免疫磁珠法分选、流式细胞术检测ABCG2+和ABCG2-PLC/PRF-5细胞,观察ABCG2+与ABCG2-PLC/PRF-5细胞的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和接种NOD/SCID小鼠的成瘤能力。应用miRNA芯片筛选ABCG2+和ABCG2-PLC/PRF-5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real-time 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结果:免疫磁珠分选的ABCG2+PLC/PRF-5细胞纯度可达(84.20±4.52)%。ABCG2+PLC/PRF-5细胞比ABCG2-PLC/PRF-5细胞形成更多、更大的克隆集落(47.17±10.50 vs23.33±7.31,P<0.05);NOD/SCID小鼠接种1×104个ABCG2+PLC/PRF-5细胞即可成瘤,而ABCG2-PLC/PRF-5细胞至少需要5×105个才可成瘤;5×105个细胞时,ABCG2+PLC/PRF-5细胞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ABCG2-PLC/PRF-5细胞组[(3.73±1.19)cm3 vs(0.72±0.57)cm3,P<0.01]。ABCG2+PLC/PRF-5细胞和ABCG2-PLC/PRF-5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有20个:上调的13个,下调的7个;real-time PCR验证其中的hsa-miR-30a和hsa-miR-630的差异表达,其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中ABCG2+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ABCG2+和ABCG2-PLC/PRF-5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有20个,它们在肝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癌干细胞 microRNA 表达谱 免疫磁珠分选
下载PDF
GM-CSF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秋红 龚福生 +3 位作者 陈蓉明 谢云青 汪相如 郑天荣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构建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GM 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 一步研究GM CSF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 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重 组质粒pcDNA3.1 GM CSF扩增出GM CSF 基因片段,通过穿梭质粒pShutt... 目的:构建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GM 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 一步研究GM CSF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 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重 组质粒pcDNA3.1 GM CSF扩增出GM CSF 基因片段,通过穿梭质粒pShuttle,将带有CMV 启动子的目的片段克隆入Adeno X腺病毒 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通过脂质体转 染HEK293细胞,经包装扩增后,获得重组腺 病毒Adeno X GM CSF,PCR鉴定,ELISA法 检测表达产物。结果:含GM CSF基因的重组 腺病毒Adeno X GM CSF构建成功,经PCR鉴 定和DNA测序等证实了其正确性,重组腺病毒 上清液中GM CSF表达量达26ng/mL。结论: 含GM 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腺病毒 构建
下载PDF
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福生 郑秋红 +3 位作者 郑天荣 谢云青 陈蓉明 汪相如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利用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并与细胞因子培养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方法:将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或用重组细胞因子GMCSF,诱导培养获得DC,通过相差显... 目的:利用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并与细胞因子培养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方法:将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或用重组细胞因子GMCSF,诱导培养获得DC,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DC表面形态变化,FACS分析GMCSF基因转染对DC表面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鉴定GMCSF的表达,ELISA检测IL12分泌水平,MTT法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能扩增获得DC,该DC高表达CD1a、HLADR、CD80和CD86等免疫分子,并表达细胞因子GMCSF和IL12,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有更强的刺激活性。结论:用GMCSF重组腺病毒可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DC,为DC瘤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基因 重组腺病毒
下载PDF
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CIK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廷辉 应敏刚 +2 位作者 郑秋红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 CAS 2006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CIK(cytok ineinduced killer)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DC,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 [目的]探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CIK(cytok ineinduced killer)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DC,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前后DC表型的变化,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原致敏DC诱导CIK对SGC的杀伤效应。[结果]①利用GM-CSF及IL-4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DC,肿瘤抗原可促进DC的成熟,肿瘤抗原致敏可促进DC成熟,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3、CD86升高,CD14下降。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提示成熟的DC可促进CIK细胞增殖。③SGC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对胃癌细胞SGC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效应随之增强。[结论]抗原致敏的DC可通过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及促进CIK细胞增殖两方面显著提高CIK细胞的杀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IK SGC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小鼠肠癌HSP70多肽复合物的纯化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福生 郑秋红 +3 位作者 应敏刚 刘胜 谢云青 陈蓉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应用AKTA-purifier100液相层析系统,建立分离和纯化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肽复合物的方法,并观察其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方法:采用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ADP-Ag-arose亲和层析,从热处理的BALB/c鼠源性结肠癌细胞(CT26)制... 目的:应用AKTA-purifier100液相层析系统,建立分离和纯化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肽复合物的方法,并观察其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方法:采用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ADP-Ag-arose亲和层析,从热处理的BALB/c鼠源性结肠癌细胞(CT26)制备裂解液中分离、纯化HSP70多肽复合物,并通过主动免疫保护实验观察其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纯化蛋白经鉴定为相对分子质量70×103左右的HSP70多肽复合物;平均1g湿重肿瘤细胞可获得63.63μgHSP70多肽复合物;HSP70主动免疫的小鼠可抵抗CT26细胞的攻击。结论:用此层析法可分离纯度较高的HSP70,并可诱导明显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学 免疫 主动 热休克蛋白质70/分离和提纯 色谱法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重组hGM-CSF转移系统的建立及其在人肿瘤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天荣 郑秋红 +2 位作者 林贤东 谢云青 龚福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建立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枪转导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GM CSF)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 (SGC) ,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SGC GM CSF) ,通过RT PCR方法鉴... 目的 :建立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枪转导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GM CSF)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 (SGC) ,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SGC GM CSF) ,通过RT PCR方法鉴定 ,重组载体已整合到胃癌细胞的基因组中。结果 :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的SGC GM CSF上清液结果显示rhGM CSF主带在 3 0kD左右 ,SGC GM CSF在体外长期培养中保持稳定分泌 ,分泌量达到 2 4h平均 2 47ng 10 6 cell。结论 :建立的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hGM-CSF转移系统 基因枪 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 胃癌
下载PDF
负载人热休克蛋白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在诱导抗胃癌免疫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盈 郑秋红 +4 位作者 杨建伟 陈路川 龚福生 应敏刚 谢云青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负载人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HSP70PCs-DC)瘤苗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引发的免疫应答。方法提取15例胃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HSP70,其中5μg负载DC回输8例患者(5μg组)和50μg回输7例患者(50μg组),并分别在治疗前及第1... 目的评价负载人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HSP70PCs-DC)瘤苗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引发的免疫应答。方法提取15例胃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HSP70,其中5μg负载DC回输8例患者(5μg组)和50μg回输7例患者(50μg组),并分别在治疗前及第1次接种后的第6,9,13,17周采集抗凝外周血5mL,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评价该瘤苗能否诱导抗胃癌的免疫应答。结果 11例(73.33%)患者在接受第一个疗程治疗后的第2周斑点数出现显著变化,9例在第9,13周时斑点数达到高峰,有效率81.82%(9/11),其后缓慢下降,但在第17周仍高于治疗前(P=0.001);从剂量上看,5μg组在各时间点平均每位患者的应答斑点数均高于50μ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HSP70PCs-DC瘤苗具有较强的诱导患者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主要效应细胞是CD8+T细胞和Th1型细胞。该疫苗为抗肿瘤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癌症疫苗 抗原 肿瘤 树突细胞 胃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