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蔗田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果
被引量:
2
1
作者
谢仙环
王元炎
+2 位作者
潘廷国
吴春泰
王茂明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1-367,共7页
通过提高甘蔗及其共栖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利用蔗田生态条件和甘蔗副产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为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后的残料制作成菌糠饲料饲养禽畜,禽畜粪便进沼气池或直接回田作肥料或再次利用栽培粪草生食用菌后再回田,把蔗田生...
通过提高甘蔗及其共栖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利用蔗田生态条件和甘蔗副产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为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后的残料制作成菌糠饲料饲养禽畜,禽畜粪便进沼气池或直接回田作肥料或再次利用栽培粪草生食用菌后再回田,把蔗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库、微生物库和动物库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高效的综合经营体系.光能利用率提高1.0322%(绝对值),光能截获量净增494.965GJ/hm^2,经济值净增60078元/hm^2.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
生态农业模式
甘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甘蔗杂种后代性状的通径分析看选择效果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仙环
蒋瑞华
+4 位作者
王元炎
吴春太
林谋沂
温世和
林明贵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甘蔗杂种后代的实生苗阶段及其无性系阶段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茎数不但是决定蔗产量的最重要组分,而且是决定糖产量的最重要组分.2年各性状对蔗产量和糖产量的效应基本相同,表明其遗传本质(基因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大....
甘蔗杂种后代的实生苗阶段及其无性系阶段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茎数不但是决定蔗产量的最重要组分,而且是决定糖产量的最重要组分.2年各性状对蔗产量和糖产量的效应基本相同,表明其遗传本质(基因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大.茎数的选择响应和前后2年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53,r^2=0.7661),说明茎数在无性系世代中是稳定的.育种上,在一定范围内对茎数的选择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种后代
性状
通径分析
选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蔗新品种的适应力测定
被引量:
2
3
作者
谢仙环
王元炎
+2 位作者
吴春泰
江鹤基
林谋沂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80-386,共7页
应用稳定性分析与互作效应相结合对新推广的甘蔗品种群进行适应力测定,是充分表达这些品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各自的生产性能,为进一步进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的有效方法.根据对即将作为第3代生产品种推广的品种群按照适应力测定的结果...
应用稳定性分析与互作效应相结合对新推广的甘蔗品种群进行适应力测定,是充分表达这些品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各自的生产性能,为进一步进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的有效方法.根据对即将作为第3代生产品种推广的品种群按照适应力测定的结果,相应地进行品种布局,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适应力
测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蔗田复合共栖及其“三流”效应研究
4
作者
谢仙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03-607,共5页
根据甘蔗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和蔗田生态条件,把蔗田分为3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形式和内容,从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性上实现蔗田的多功能复合共栖新生产体系,研究这个蔗田新生产体系中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效应。综合...
根据甘蔗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和蔗田生态条件,把蔗田分为3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形式和内容,从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性上实现蔗田的多功能复合共栖新生产体系,研究这个蔗田新生产体系中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效应。综合研究表明:按各个阶段的最佳形式配置,每公顷物质流(干物质重)净增30.19 t,能量流净增520.622 GJ,价值流净增9.283万元。若按各个阶段不同形式平均后综合,每公顷物质流(干物质重)净增26.35t,能量流净增454.8239 GJ,价值流净增5.8306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
复合共栖
甘蔗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蔗头蔗叶栽培竹荪技术
5
作者
王元炎
谢仙环
+1 位作者
吴春泰
王继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26,共2页
蔗头是甘蔗成熟砍收后留在土中的蔗茎和蔗根的总称,在甘蔗生产上,通常利用新植蔗砍收后蔗头上的芽和根,作为第二年进行宿根栽培,一般宿根一、二年后因产量下降,就得把蔗头连根挖掉,进行轮作.甘蔗在生育过程中,叶片不断更新,上部不断长...
蔗头是甘蔗成熟砍收后留在土中的蔗茎和蔗根的总称,在甘蔗生产上,通常利用新植蔗砍收后蔗头上的芽和根,作为第二年进行宿根栽培,一般宿根一、二年后因产量下降,就得把蔗头连根挖掉,进行轮作.甘蔗在生育过程中,叶片不断更新,上部不断长出新叶,下部老叶有层次地枯黄脱落,在田间管理上要及时剥除枯叶清理田园,以增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为害.据测算,每亩有干蔗头约300~350kg和干蔗叶200kg左右,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鉴于竹类资源有限,而甘蔗与竹同科,而甘蔗除生产蔗糖的下脚料蔗渣、滤泥外,还有大量的蔗头、蔗叶可以利用.为此,笔者从1989年起在仙游县溪尾村等进行了多点蔗头蔗叶栽培竹荪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干品达200g/m^2以上,且可缩短栽培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栽培
蔗头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兴蔗糖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6
作者
王元炎
温世和
+1 位作者
谢仙环
林加建
《甘蔗(福建)》
1997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蔗糖
加工
对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蔗头蔗叶培植竹荪技术
7
作者
王元炎
谢仙环
《福建甘蔗》
1992年第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竹荪
栽培
蔗头
蔗叶
原文传递
题名
蔗田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果
被引量:
2
1
作者
谢仙环
王元炎
潘廷国
吴春泰
王茂明
机构
福建农学院甘蔗综合研究所
福建省仙游县糖业办公室
福建农学院基础部
福建省农业厅工业原料作物站
出处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1-367,共7页
文摘
通过提高甘蔗及其共栖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利用蔗田生态条件和甘蔗副产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为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后的残料制作成菌糠饲料饲养禽畜,禽畜粪便进沼气池或直接回田作肥料或再次利用栽培粪草生食用菌后再回田,把蔗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库、微生物库和动物库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高效的综合经营体系.光能利用率提高1.0322%(绝对值),光能截获量净增494.965GJ/hm^2,经济值净增60078元/hm^2.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蔗田
生态农业模式
甘蔗
Keywords
sugarcane fiel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odel
relative wild plant of sugarcane
by-product from sugarcane
mushroom
fungus bran feed
分类号
S566.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甘蔗杂种后代性状的通径分析看选择效果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仙环
蒋瑞华
王元炎
吴春太
林谋沂
温世和
林明贵
机构
福建农学院甘蔗综合研究所
仙游县糖办
仙游县农业局
出处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文摘
甘蔗杂种后代的实生苗阶段及其无性系阶段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茎数不但是决定蔗产量的最重要组分,而且是决定糖产量的最重要组分.2年各性状对蔗产量和糖产量的效应基本相同,表明其遗传本质(基因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大.茎数的选择响应和前后2年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53,r^2=0.7661),说明茎数在无性系世代中是稳定的.育种上,在一定范围内对茎数的选择效果较好.
关键词
甘蔗
杂种后代
性状
通径分析
选择
Keywords
sugarcane
crossbred progenies
character
path analyses
selection response
heritability
分类号
S566.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新品种的适应力测定
被引量:
2
3
作者
谢仙环
王元炎
吴春泰
江鹤基
林谋沂
机构
福建农学院甘蔗综合研究所
仙游县糖业生产办公室
仙游县农业局
出处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80-386,共7页
文摘
应用稳定性分析与互作效应相结合对新推广的甘蔗品种群进行适应力测定,是充分表达这些品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各自的生产性能,为进一步进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的有效方法.根据对即将作为第3代生产品种推广的品种群按照适应力测定的结果,相应地进行品种布局,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适应力
测定
Keywords
sugarcane variety
adaptability
stability
interaction effect
cane yield
sugar yield
character
分类号
S566.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蔗田复合共栖及其“三流”效应研究
4
作者
谢仙环
机构
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03-607,共5页
文摘
根据甘蔗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和蔗田生态条件,把蔗田分为3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形式和内容,从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性上实现蔗田的多功能复合共栖新生产体系,研究这个蔗田新生产体系中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效应。综合研究表明:按各个阶段的最佳形式配置,每公顷物质流(干物质重)净增30.19 t,能量流净增520.622 GJ,价值流净增9.283万元。若按各个阶段不同形式平均后综合,每公顷物质流(干物质重)净增26.35t,能量流净增454.8239 GJ,价值流净增5.8306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蔗田
复合共栖
甘蔗
生态效应
Keywords
Sugar cane field
Composite commensalism
Effect of 'Three Current
分类号
S56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蔗头蔗叶栽培竹荪技术
5
作者
王元炎
谢仙环
吴春泰
王继成
机构
福建省仙游县糖办
福建农学院甘蔗所
仙游枋头镇农科站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26,共2页
文摘
蔗头是甘蔗成熟砍收后留在土中的蔗茎和蔗根的总称,在甘蔗生产上,通常利用新植蔗砍收后蔗头上的芽和根,作为第二年进行宿根栽培,一般宿根一、二年后因产量下降,就得把蔗头连根挖掉,进行轮作.甘蔗在生育过程中,叶片不断更新,上部不断长出新叶,下部老叶有层次地枯黄脱落,在田间管理上要及时剥除枯叶清理田园,以增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为害.据测算,每亩有干蔗头约300~350kg和干蔗叶200kg左右,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鉴于竹类资源有限,而甘蔗与竹同科,而甘蔗除生产蔗糖的下脚料蔗渣、滤泥外,还有大量的蔗头、蔗叶可以利用.为此,笔者从1989年起在仙游县溪尾村等进行了多点蔗头蔗叶栽培竹荪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干品达200g/m^2以上,且可缩短栽培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竹荪
栽培
蔗头料
分类号
S646.19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兴蔗糖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6
作者
王元炎
温世和
谢仙环
林加建
机构
仙游县蔗糖办
仙游县蔗麻站
福建农业大学甘蔗所
仙游县环保局
出处
《甘蔗(福建)》
1997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蔗糖
加工
对策
经济效益
分类号
TS24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蔗头蔗叶培植竹荪技术
7
作者
王元炎
谢仙环
出处
《福建甘蔗》
1992年第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竹荪
栽培
蔗头
蔗叶
分类号
S646.9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蔗田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果
谢仙环
王元炎
潘廷国
吴春泰
王茂明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甘蔗杂种后代性状的通径分析看选择效果
谢仙环
蒋瑞华
王元炎
吴春太
林谋沂
温世和
林明贵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甘蔗新品种的适应力测定
谢仙环
王元炎
吴春泰
江鹤基
林谋沂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蔗田复合共栖及其“三流”效应研究
谢仙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蔗头蔗叶栽培竹荪技术
王元炎
谢仙环
吴春泰
王继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振兴蔗糖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王元炎
温世和
谢仙环
林加建
《甘蔗(福建)》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利用蔗头蔗叶培植竹荪技术
王元炎
谢仙环
《福建甘蔗》
199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