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020—2023年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戎伟丰 谢佐菲 +4 位作者 何嘉恒 袁静 胡嘉雯 蒙瑞波 吴邦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分析2020—2023年广东省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收集2020—2023年广东省20个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对其职业病危害因... 目的分析2020—2023年广东省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收集2020—2023年广东省20个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化学因素和噪声等)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3年广东省共监测13058家重点行业企业。其中,大、中、小、微型企业分别有290、1342、7635和3791家,企业规模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分别占58.5%和29.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企业7542家,超标率为57.8%。13058家企业涉及劳动者1942517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835567人,接害率为43.0%。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率分别为71.9%、73.8%和86.5%。接触噪声、粉尘和化学因素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分别为2.0%、0.6%和1.0%。企业防尘口罩、防毒口罩或面具、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的发放率分别为83.3%、71.3%和77.8%;防尘设施、防毒设施、防噪声设施的设置率分别为85.6%、81.2%和50.1%。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粉尘、噪声岗位/工种和工作场所超标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值均<0.01),化学因素岗位/工种超标率和工作场所超标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广东省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普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占比较高,需进一步完善防噪声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加强全省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以降低发生职业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 监测 职业卫生 粉尘 化学因素 噪声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2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情况
2
作者 谢佐菲 林佐侃 +6 位作者 何嘉恒 袁静 胡嘉雯 蒙瑞波 戎伟丰 吴邦华 吴川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2年度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的用人单位总体检测情况。方法对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广东省职业卫生质量控制平台报送的2022年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质量抽...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2年度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的用人单位总体检测情况。方法对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广东省职业卫生质量控制平台报送的2022年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质量抽查。结果2022年全省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用人单位有40129家,定期检测开展率为5.9%;涉及劳动者485万余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199万余人,接害率为41.1%;化学物质、粉尘、噪声接害率分别为18.2%、11.9%和23.5%。用人单位化学物质、粉尘、噪声超标率分别为2.7%、3.3%和42.7%,且超标率均随企业规模由微型、小型、中型到大型企业呈增高趋势(29.1%vs 46.7%vs 61.3%vs 65.4%,P值均<0.05)。用人单位超标率最高的前3位重点行业依次为金属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和其他金属制日用品制造业。矽尘、苯等97种化学有害因素的岗位浓度超标,但绝大多数化学有害因素岗位超标率均低于1.0%。噪声的超标率达45.4%,矽尘的超标率为17.3%。结论广东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开展率较低;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应重点关注用人单位的噪声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期检测 工作场所 化学物质 粉尘 噪声 职业卫生 调查
原文传递
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3
作者 秦亦如 马安萍 +9 位作者 丘静静 韩颖 吴家韵 谢佐菲 孙杨乐 黄钧宜 董明 戎伟丰 吴邦华 胡世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谱的异常。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6例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患者为中毒组,10名无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接触史的同行业健康工人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谱的异常。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6例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患者为中毒组,10名无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接触史的同行业健康工人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2组人群的血浆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比较,寻找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代谢通路。结果中毒组人群血浆代谢物谱与对照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组患者血浆中共筛选出195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119种表达上调,76种表达下调;脂类物质(脂质和脂质样分子)占比最高,为21.5%。与对照组比较,中毒组患者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富集于叶酸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嘧啶代谢和鞘脂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P值均<0.05)。结论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扰乱了机体的代谢;叶酸生物合成、氨基酸与脂质代谢等通路可能参与了中毒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 急性中毒 血浆 代谢组学 脂类 叶酸 氨基酸 代谢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