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化硅探测器的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1
作者 谢凯凯 刘良成 +3 位作者 刘冬梅 胡泓平 钟国强 洪兵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3-520,共8页
碳化硅探测器能够在高温、高辐射强度下稳定工作,适用于核辐射探测。碳化硅探测器输出端连接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能够放大碳化硅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从而使后端设备采集到准确的数据。设计了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荷灵敏前置放大电路... 碳化硅探测器能够在高温、高辐射强度下稳定工作,适用于核辐射探测。碳化硅探测器输出端连接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能够放大碳化硅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从而使后端设备采集到准确的数据。设计了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荷灵敏前置放大电路和脉冲成形主放大电路,重点分析了影响电荷灵敏前置放大电路变换增益、上升时间、噪声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采用阻容反馈、极零相消、有源滤波成形等设计提升电路的整体性能。实验室仿核脉冲测试及241 Am中子源辐照测试表明,该电路可用于碳化硅探测器的核辐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探测器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电路 脉冲成形主放大电路 核辐射测量
下载PDF
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凯凯 曹文锋 +3 位作者 项正兵 刘世民 饶伟 吴凌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9-10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的患者55例,其中25例为桥接治疗,30例为单纯...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9-10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的患者55例,其中25例为桥接治疗,30例为单纯机械取栓治疗。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有效再灌注率、中位取栓次数、治疗有效率、并发症、院内死亡及功能结局(改良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机械取栓组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P=0.012)和起病至入院的时间较长(P<0.001)外,其余基线资料与桥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再灌注率、治疗有效率、良好功能结局均明显上升(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2组在中位取栓次数、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院内死亡和出院后90 d的全因死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支架取栓为基础的血管内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因错过静脉溶栓时间窗或有其他静脉溶栓禁忌患者,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和桥接治疗相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探析
3
作者 庞璐瑶 谢凯凯 +4 位作者 胡珊珊 陈美辰 李鑫晨 张大伟 赵竑绯 《城市情报》 2022年第23期146-148,共3页
乔木树种的种植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使用较频繁的方式,因此其栽植和养护方式必需正确、高效,才能保障城市绿色和谐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的内容与必要性、栽植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并... 乔木树种的种植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使用较频繁的方式,因此其栽植和养护方式必需正确、高效,才能保障城市绿色和谐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的内容与必要性、栽植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并从灌溉、防寒、施肥、整形与修剪、土壤培育与害虫防治消杀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施工 乔木栽植 养护管理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凯凯 曹文锋 +3 位作者 项正兵 刘世民 饶伟 吴凌峰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和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起病在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和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起病在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49例,其中24例行rt-PA静脉溶栓为溶栓组,25例行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者为桥接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后24 h和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如症状性颅内出血、住院期间及出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等)及次要安全终点事件(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溶栓组高于桥接组(66.67%vs 36.00%;29.17%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32;P=0.023),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比较:桥接组与溶栓组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32.00%vs 25.00%;44.00%vs 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桥接组高于溶栓组(28.00%vs 4.17%;36.00%vs 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χ^2=5.384,P=0.020)。安全性比较:桥接组在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上低于溶栓组(8.00%vs 33.33%;4.00%vs 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9);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住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具有rt-PA溶栓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指征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rt-PA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两者安全性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桥接治疗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