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MMP-9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岚 李浩 +3 位作者 刘开祥 周茜 谢卓汐 黄颖媚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后处理(LR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并且在临床上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依次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后处理(LR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并且在临床上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依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实验组将医用血压计的袖带置于患者一侧肱动脉处,然后将袖带充气至压力200 mmHg维持远端肢体缺血短暂过程,持续充气5 min后再持续放气5 min,再放气5 min相当于肢体再灌注过程,同时给予另一侧上肢相同的缺血再灌注处理,采用NIHSS评分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血清中的MMP-2、MMP-9及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下降差值较对照组的下降差值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RIP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2、MMP-9以及hs-CRP的水平,提示LRIP可能通过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后处理 急性脑梗死 MMP-2 MMP-9 HS-CRP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相关造影剂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卓汐 李浩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成为大多数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但术中造影剂的应用导致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造影剂脑病是临床少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多... 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成为大多数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但术中造影剂的应用导致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造影剂脑病是临床少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为可逆性,但也有不可逆性的不良结局报告,为了避免造影剂脑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必须早确诊、早治疗。本文拟从机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对脑血管介入相关性造影剂脑病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介入 造影剂 并发症 造影剂脑病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卓汐 李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死因,其中脑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首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的提升,血管内治疗因微创、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等特点迅速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然而,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会使远期疗效大...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死因,其中脑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首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的提升,血管内治疗因微创、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等特点迅速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然而,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会使远期疗效大打折扣,令其成为介入治疗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拟对颅内外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预测因子、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病理生理机制 危险因素 预测 治疗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阳昀 李浩 +3 位作者 周茜 谢卓汐 黄颖媚 薛芬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C组)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C组)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每组20只。采用石蜡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股动脉5 min,松开5 min,反复循环3次,制备LPostC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脑梗死体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HO-1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HO-1表达减少,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均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脑梗死体积缩小,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HO-1表达明显增加,SOD活性升高且MDA含量降低(均P<0.05)。与LPostC组相比,ZnPP组脑梗死体积扩大,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HO-1表达明显减少,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均P<0.05)。结论 L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O-1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肢体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