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2014年赣西北某县哨点监测与新羁押人员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四化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7期532-535,共4页
目的:了解赣西北某县哨点监测与新羁押人员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用中国疾病防治中心(CDC)提供的统一调查表,通过边访谈边调查的方式,对该县2008年—2014年期间(2... 目的:了解赣西北某县哨点监测与新羁押人员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用中国疾病防治中心(CDC)提供的统一调查表,通过边访谈边调查的方式,对该县2008年—2014年期间(2008年仅251例且丙肝未验)暗娼、吸毒人群采集血样,同时对该县公安拘留看守所新羁押人员进行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E)检测梅毒、丙肝及艾滋病抗体。结果:2008年—2014年共采样检测4 423例(哨点监测共检测HIV2 489例、梅毒2 489例以及丙肝2 238例;在押人员共检测1 934例)。累计检出并报告哨点监测梅毒、丙肝、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以下统称艾滋病)共46例。其中艾滋病1例,阳性率为4.02/万,丙肝4例,阳性率为17.87/万;梅毒41例,阳性率为164.72/万,吸毒人员血清学检测未发现阳性。在押人员艾滋病累计报告2例,阳性率为10.34/万。结论:赣西北某县所有哨点监测梅毒、丙肝及艾滋病阳性者均为暗娼,无吸毒人员。梅毒阻性者最多,丙肝阳性者次之,艾滋病阳性者最少。赣西北某县新羁押人员阳性率较低(10.34/万),感染途径1例注射毒品(另1例途径不详),各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押人员 哨点监测 艾滋病.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11kDa变态反应原安全性和剂量标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闻金生 都伟欣 +4 位作者 赵卫东 何伟生 谢四化 杨晓敏 邬婧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人体应用重组结核杆菌11kDa变态反应原(简称11kDa)的安全性和最适剂量。方法将健康志愿者和结核病志愿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11kDa低、中、高3个剂量组,在一侧手前臂掌侧前1/3处皮内分别注射浓度为2μg/ml、5μg/ml和10μg/ml11k... 目的探讨人体应用重组结核杆菌11kDa变态反应原(简称11kDa)的安全性和最适剂量。方法将健康志愿者和结核病志愿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11kDa低、中、高3个剂量组,在一侧手前臂掌侧前1/3处皮内分别注射浓度为2μg/ml、5μg/ml和10μg/ml11kDa1ml,在对侧手前臂前1/3处皮内注射0.1mlTB-PPD,进行同体双臂对照皮肤试验,观察并记录72h内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和皮试局部反应。结果11kDa低、中、高剂量组和TB-PPD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2%、5.5%和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皮试阴性率分别为86.0%、68.1%、62.8%和54.1%,11kDa低剂量组阴性率高于中、高剂量组和TB-P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中、高剂量组和TB-PP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患者皮试阳性率分别为56.7%、66.7%、83.3%和81.7%,11kDa低、中剂量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kDa高剂量组和TB-PPD组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11kDa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1kDa在结核病诊断上优于PPD,11kDa3个剂量和TB-PPD均有很好的安全性,其中高剂量组(10.0μg/ml)与TB-PPD阳性检出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病杆菌11kDa变态反应原 临床试验 剂量 安全性
下载PDF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
3
作者 谢四化 简费芳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9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为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7年对4家县级医疗机构、12家乡镇卫生医院、38家县城私营诊所注射工作台面、手术室空气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等重点内容消毒效果监测的情况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为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7年对4家县级医疗机构、12家乡镇卫生医院、38家县城私营诊所注射工作台面、手术室空气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等重点内容消毒效果监测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消毒合格情况。结果 2012-2017年总计监测1 906份样品,其中1 556份合格,合格率为81.64%,各年份监测合格率接近。在5项监测指标中,消毒合格率较高的为使用中消毒液、手术室空气,其次为一次性注射器,消毒合格率较低的为医护人员手卫生、注射工作台面,其合格率均未达到85%。结论当下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尚未达理想标准,疾控中心应定期组织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对灭菌消毒工作的重视,完善消毒措施,健全消毒机制,严格执行消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灭菌 监测 医疗机构
下载PDF
2006-2009年上高县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四化 龙昱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822-823,共2页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带病原状态
原文传递
柯桥区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四化 傅玲娟 +1 位作者 黄卓婷 叶梦佳 《预防医学》 2022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了解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为相关疾病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绍兴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柯桥区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死因资料,计算死亡率并采用2020年中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分析不同性别... 目的了解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为相关疾病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绍兴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柯桥区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死因资料,计算死亡率并采用2020年中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死亡率及死因构成;计算潜在减寿年数(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潜在减寿率(YPLLR),评价柯桥区居民寿命损失情况。结果2020年柯桥区户籍居民死亡率为636.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4.72/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6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4.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3.25/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59.628,P<0.001)。随年龄增加,死亡率先下降后上升,≥85岁居民达到最高,为13910.90/10万。柯桥区居民死因以慢性病为主,占所有死因的85.60%,死亡率为545.27/10万;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恶性肿瘤死因前五位分别为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恶性肿瘤的YPLL最高,为13015.00人年,YPLLR为1.88%;损伤和中毒的AYLL最高,为10.37年。结论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2020年柯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慢性病 寿命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