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法”合用攻克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难关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增伟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58-61,共4页
应用文写作是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的必备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这种文体由来已久的"难教"、"难学"问题依然存在,其教学效果的有限已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考察应用文体的特殊性... 应用文写作是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的必备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这种文体由来已久的"难教"、"难学"问题依然存在,其教学效果的有限已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考察应用文体的特殊性,找到"难教"、"难学"的真正根源,借鉴并改造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情境教学等模式,使其变为合力攻克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难关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应用文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由高职生职业角色所决定的审美修养教育的特殊意义和授课方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增伟 《文教资料》 2014年第20期72-73,124,共3页
有一个同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似乎“潜藏”至今仍没有被职教界“发觉”,这就是与高职生的职业角色紧密关联的审美修养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有“特殊意义”,一是指其似乎无关宏旨,但解决它是实现宏旨的关键环节之一;二是指这... 有一个同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似乎“潜藏”至今仍没有被职教界“发觉”,这就是与高职生的职业角色紧密关联的审美修养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有“特殊意义”,一是指其似乎无关宏旨,但解决它是实现宏旨的关键环节之一;二是指这个问题过去或许不突出,但不久的未来可能会变得突出。从职业教育的战略上讲,审美修养课需要尽快开设。职业学校在开设审美修养课时,还应该把握由高职生职业角色所决定的开设审美修养课的授课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研究 高职教育 教育策略 教学改革 教改经验
下载PDF
《师说》全文论证逻辑揭示和中心论点的明确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增伟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11期9-12,共4页
长期以来,唐代韩愈的著名论说文《师说》被收入中小学等各类语文教材,但由于文中某些句式较为复杂古奥,有的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朗,整体行文布局也较为独特,使得人们对它的解读出现较多歧义和错讹。这种情况对该文的阅读欣赏和语文... 长期以来,唐代韩愈的著名论说文《师说》被收入中小学等各类语文教材,但由于文中某些句式较为复杂古奥,有的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朗,整体行文布局也较为独特,使得人们对它的解读出现较多歧义和错讹。这种情况对该文的阅读欣赏和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要找到《师说》的中心论点到底为何,全文的论证到底如何组织等真相,需要揭示潜藏在其文字之下的"论证逻辑脉络",使韩愈缜密的论证逻辑"浮出"文面,庶几可廓清该文解读的歧义和错讹,以利于阅读欣赏和语文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研究 《师说》解读 语文教学 准确备课 假言推理
下载PDF
论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4
作者 谢增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5-36,共2页
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特定要求。文章具体分析了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根源及表现,提出了对其加以改革的基本措施,并从教学方法的高级层面阐述了改革的途径,以期为广大职业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过硬的... 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特定要求。文章具体分析了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根源及表现,提出了对其加以改革的基本措施,并从教学方法的高级层面阐述了改革的途径,以期为广大职业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 改革
下载PDF
文学的华章,诗篇的韵律,如歌的行板——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新感
5
作者 谢增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4-35,共2页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多年来已被众多评论者作出过繁多的评说,但—些根本特点尚未被“读”和“评”出来,而这些根本特点实在是极为宝贵的,对于我们不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教益,...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多年来已被众多评论者作出过繁多的评说,但—些根本特点尚未被“读”和“评”出来,而这些根本特点实在是极为宝贵的,对于我们不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教益,皆善莫大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作品 文学 韵律 诗篇 行板 评论者 “读”
下载PDF
《劝学》的论证方法异议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增伟 《语文学习》 1994年第5期19-20,共2页
包括中学课本在内的许多语文教材,都用"比喻"来讲解《劝学》节选篇中的论证,但实际上,"比喻"在这篇文章里只是论据运用上的一个特色,因此,用它无法揭示该文的论证。能够揭示该文论证的是那些比喻背后的逻辑推理。
关键词 《劝学》 中学课本 思维规律 认识自然 假言推理 积善成德 简单解释 有所成就 逻辑思辨 于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