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谢天培 吴孟超 +6 位作者 沈锋 施乐华 刘彦君 王皓 王华菁 钱卫珠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膜摄取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配体受体结合法分别测定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转铁蛋白受体及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含量。结果:肝癌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含量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而去...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膜摄取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配体受体结合法分别测定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转铁蛋白受体及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含量。结果:肝癌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含量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却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结论:该变化有利于肝癌细胞对转铁蛋白的有效提取,也增加了肝癌细胞对高度唾液酸化的转铁蛋白的相对特异性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转铁蛋白 受体 去唾液酸糖蛋白
下载PDF
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天培 吴孟超 +5 位作者 顾天爵 范俊 刘彦君 王皓 王华菁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合成的关键酶岩藻糖转移酶(Fuc-T)的...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合成的关键酶岩藻糖转移酶(Fuc-T)的转录水平。结果:E-Selectin的转录只局限于内皮细胞,且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之间没有差别;但Fuc-T的转录水平在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别明显,表现为多发肝癌中子瘤的水平明显高于母瘤,母瘤明显高于单发肝癌,单发肝癌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癌旁组织又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E-Selectin与其配体的相互粘附,在肝癌的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岩藻糖转移酶 内皮细胞选择素 肝肿瘤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天培 沈锋 +6 位作者 施乐华 刘彦君 王华菁 王皓 钱卫珠 郭亚军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唾液酸酶的活性,探讨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GD3含量增加)的机理。方法:以蓖麻凝集素Ⅱ与乳糖基的特异结合为基础,用神经节苷脂GM3作为水解底物包被于96孔板,在唾液酸酶的作用下,糖链末端的唾...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唾液酸酶的活性,探讨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GD3含量增加)的机理。方法:以蓖麻凝集素Ⅱ与乳糖基的特异结合为基础,用神经节苷脂GM3作为水解底物包被于96孔板,在唾液酸酶的作用下,糖链末端的唾液酸被切除而暴露出乳糖残基,用生物素标记的蓖麻凝集素与后者结合,再用ABC法测定结合量即可检测唾液酸酶活性。结果:肝癌组织中不管是可溶性的还是膜结合性的唾液酸酶,其活性都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结论: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GD3增加的原因不仅与GD3合成酶活性的增高有关,还与其水解酶唾液酸酶活性的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酶
下载PDF
大鼠肝癌组织中GD_3合成酶升高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天培 夏霞娟 顾天爵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作者改进了鞘糖脂糖基转移酶的检测方法,用SephadexG-50Fine成功地分离了酶反应的同位素标记产物与底物。从而缩短了酶活性的测定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并减少了同位素的污染机会。在此基础上系统检测了二乙基亚硝胺... 作者改进了鞘糖脂糖基转移酶的检测方法,用SephadexG-50Fine成功地分离了酶反应的同位素标记产物与底物。从而缩短了酶活性的测定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并减少了同位素的污染机会。在此基础上系统检测了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及正常大鼠各脏器(肝、脾、肾、心、脑、肺、胃)GD3合成酶(CMP-NeuAc:GM3唾液酸转移酶;ST2)及目前报道的其他4种鞘糖脂唾液酸转移酶(ST1、3、4、5)的活性,企图从中选择一种ST2含量高、活性高的组织作为酶分离纯化的材料。结果表明,ST2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肝癌组织中特异性升高,从而提示此组织可用作ST2分离纯化的最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3合成酶 转移酶 肝肿瘤
下载PDF
肝细胞癌变时神经节苷脂对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谢天培 钱宝华 +7 位作者 沈锋 施乐华 王皓 刘彦君 王华菁 钱卫珠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变时神经节苷脂GM3和GD3的变化对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影响及其在促进肝癌生长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受体结合法,及洗脱法测定转铁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以及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变时神经节苷脂GM3和GD3的变化对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影响及其在促进肝癌生长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受体结合法,及洗脱法测定转铁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以及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结果:(1)GM3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GD3则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2)这种影响与转铁蛋白对细胞的作用直接相关;(3)此相关作用不是通过影响转铁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而是通过影响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而实现的。结论:肝细胞癌变时神经节苷脂组成的变化能明显加快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增加肝癌细胞对转铁蛋白的摄取,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癌变 神经节苷脂 TF 受体介导
下载PDF
维生素A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许青 刘彦君 +7 位作者 李石 谢天培 陈伟忠 张贤康 张俊平 王皓 钱卫珠 王华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中透明质酸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早期血清透明质酸及组织病理学的炎症程度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中、晚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晚期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虽低于CCl4对照组,但相差不显著。结论:上述剂量维生素A能减轻CCl4所致大鼠的早期肝脏损害,它可能有益于减轻其后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维生素A 羟脯氨酸 透明质酸
下载PDF
缺铜对大鼠自由基防御系统酶组分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季红光 王恩美 谢天培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初断孔Wistar大鼠分别饲以缺铜(Cu0.49mg/kg)和含铜(Cu 6.44mg/kg)饲料52至57天。测定大鼠组织中自由基防御系統酶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IHPx)]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血清溶血素含... 初断孔Wistar大鼠分别饲以缺铜(Cu0.49mg/kg)和含铜(Cu 6.44mg/kg)饲料52至57天。测定大鼠组织中自由基防御系統酶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IHPx)]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等。与对照组相比,缺铜大鼠红细胞及各脏器CuZoSOD活性显著降低,CAT和GSHPx活性无明显变化,亦未观察到自由基引起组织损伤的产物LDO的升高。提示,缺铜时机体自由基防御系统酶组分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机体对自由基损伤的防御能力,总体上没有明显受损。缺铜大鼠血清溶血素显著下降,说明块铜影响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实验结果还提示,作为反映机体铜营养状况的指标,CuZnSOD比血红蛋白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缺乏 自由基 防御系统 溶血素
下载PDF
应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沈锋 谢天培 施乐华 施军霞 崔贞福 钱其军 郭亚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77-479,共3页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RNase处理的阴性标本。6株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均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端粒酶 序列扩增法 测定
下载PDF
大鼠肝脏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青 李石 +5 位作者 贺平 何金 李玉莉 王皓 刘彦君 谢天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大鼠肝脏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许青李石贺平△何金▲李玉莉▲王皓△刘彦君△谢天培△肝脏的贮脂细胞是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由于其在肝脏总体细胞中所占比例小,且在分离过程中易混有其他细胞成分,分离有... 大鼠肝脏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许青李石贺平△何金▲李玉莉▲王皓△刘彦君△谢天培△肝脏的贮脂细胞是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由于其在肝脏总体细胞中所占比例小,且在分离过程中易混有其他细胞成分,分离有较大难度[1]。1982年Kn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贮脂细胞 分离 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 鉴定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肿瘤疫苗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彦君 王皓 +7 位作者 卫立辛 沈锋 谢天培 钱卫珠 刘小萍 周倩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观察3例人肝癌组织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以便为肿瘤疫苗向临床试验过渡提供人体细胞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法将人... 目的:观察3例人肝癌组织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以便为肿瘤疫苗向临床试验过渡提供人体细胞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法将人肝癌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结果:融合细胞表面不仅表达肝癌细胞表面的GP75分子,还可表达共刺激分子B7及MHCⅠ、MHCⅡ。结论:人肝癌细胞与其自体激活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表达肝癌细胞表面分子GP75,又可表达共刺激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肝肿瘤 B细胞 细胞融合
下载PDF
分泌抗人原发性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制备及专一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乐华 谢天培 +4 位作者 沈锋 车小燕 崔贞福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研制抗人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单抗(McAb),为肝癌的导向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人PHC细胞系HepG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仪... 目的:研制抗人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单抗(McAb),为肝癌的导向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人PHC细胞系HepG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仪筛选及专一性鉴定,单抗经ProteinA法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测定。结果:筛选出3株能分泌抗人PHC细胞膜单抗的杂交瘤,这些杂交瘤经3次亚克隆后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专一性分析显示3株杂交瘤分泌的单抗均可特异性地识别人PHC细胞。纯化的单抗属小鼠IgGl亚类。结论:McAb与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具有潜在的导向显像和导向治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制备
下载PDF
B细胞融合人肝癌细胞疫苗^(60)Co照射后生长及表型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卫立辛 钱卫珠 +8 位作者 阎振林 王皓 刘彦君 罗明 赵健 谢天培 沈锋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与人肝癌细胞的融合细胞经60Co照射后的生长和免疫原性相关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照射后观察融合细胞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体内采用裸鼠成瘤试验,观察体外生长和动物体内成瘤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 目的:探讨B细胞与人肝癌细胞的融合细胞经60Co照射后的生长和免疫原性相关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照射后观察融合细胞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体内采用裸鼠成瘤试验,观察体外生长和动物体内成瘤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融合细胞MHC-Ⅰ,MHC-Ⅱ,B7及肝癌抗原(GP75)表达,观察其免疫原性相关表型变化。结果:经60Co照射的融合细胞失去增殖能力,4d后可见部分细胞死亡,7d后几乎全部死亡。60Co照射后3d内MHC-Ⅰ,MHC-Ⅱ,B7及GP75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经60Co照射后融合细胞失去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融合 放射疗法 钴60 B细胞
下载PDF
细胞融合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特异性及T细胞作用的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卫立辛 钱卫珠 +7 位作者 闫振林 沈锋 谢天培 王皓 刘彦君 施军霞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2)事先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分别接种肝癌BERH-2细胞和大鼠膀胱癌NBT-Ⅱ细胞,观察该肝癌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3)该肝癌疫苗免疫大鼠之前或之后,以小鼠抗大鼠CD4单抗或抗CD8单抗多次注射,以清除大鼠CD4+或CD8+T细胞,随后观察大鼠的成瘤性。结果:BERH-2细胞不能在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体内致瘤,而NBT-Ⅱ细胞可致瘤;事先清除CD4+或CD8+T细胞的大鼠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后仍能被肝癌BERH-2细胞致瘤;而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清除了CD4+细胞后不能被BERH-2细胞致瘤,清除了CD8+细胞后则可被BERH-2细胞致瘤。结论: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融合 肿瘤疫苗 T细胞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应用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定位检测肝细胞癌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彦君 丛文铭 +5 位作者 张秀忠 谢天培 沈锋 郭亚军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HBV、HCV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这一独特的生物学现象。结论:认为HBV、HCV双重病毒感染可能并不遵循"病毒干扰"原则,这为了解此两种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可能存在着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CD45分子在NK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锋 吴孟超 +6 位作者 陈汉 谢天培 王皓 崔贞福 施乐华 钱惠珠 郭亚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0,5,共6页
为研究NK细胞表面分子在NK细胞激活及释放细胞因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者用系列粘附分子单抗、配体及基因转染细胞刺激或共刺激NK细胞,定量检测IFN-γ的分泌。结果表明,CD45分子交联可独立激活NK细胞,CD45分子的信号传递作用对CD16分子... 为研究NK细胞表面分子在NK细胞激活及释放细胞因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者用系列粘附分子单抗、配体及基因转染细胞刺激或共刺激NK细胞,定量检测IFN-γ的分泌。结果表明,CD45分子交联可独立激活NK细胞,CD45分子的信号传递作用对CD16分子无依赖性。随着NK细胞的成熟与分化,其表面CD45分子的表达呈现RA向RO变化的特征,而RO的交联,对NK细胞的刺激显著强于RA的交联。CD22α和CD22β基因转染细胞能显著粘附NK细胞系NK3.3(RO^+),但并不能有效刺激其产生IFN-γ。作者推测,CD45分子,尤其是CD45RO,是NK细胞表面独特的信号传递分子,通过直接激活Src家族的PTK成员,开启独立的、非CD16分子参与的NK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分子 NK细胞激活 作用 分子机制 信号传递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化疗药和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平传 吴孟超 +3 位作者 陈汉 黄承诚 谢天培 邓海琳 《肝胆外科杂志》 199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为模型,用化疗药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R),卡铂(CBBCA)和热休克处理后,观察其MDR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SMMC—7721细胞经ADR处理后1周,MDR1基因表... 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为模型,用化疗药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R),卡铂(CBBCA)和热休克处理后,观察其MDR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SMMC—7721细胞经ADR处理后1周,MDR1基因表达即增加,MMC和CBBCA处理后2周,MDR1基因开始升高;而热休克处理后0.5hMDR1基因表达即见增高,在去除热休克因素后1h这种增高的MDR1基因表达开始降低。说明MDR1基因表达不但受化疗药的影响,也可以通过热休克进行调节人肝癌细胞中MDR1基因表达增加被认为是由于化疗药和热休克直接激活了MDR1基因启动子所致。所以MDR1基因也应是机体应激反应的主要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药 细胞株 多种抗药基因 表达 热休克
下载PDF
重组B7-2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抗肝癌免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洪莲 王小宁 +6 位作者 钱其军 沈峰 谢天培 施乐华 陈汉 吴孟超 郭亚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0-333,共4页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72基因转染对小鼠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构建B7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将B72和lacZ基因分别转染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并在不同时相检测B72和lacZ基因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72基因转染对小鼠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构建B7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将B72和lacZ基因分别转染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并在不同时相检测B72和lacZ基因的表达水平,建立小鼠肝癌肿瘤模型,在小鼠体内观察B72基因转染对小鼠肝癌免疫原性的影响。成功地构建了B7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B72及lacZ重组腺病毒分别转染小鼠肝癌细胞,转染后4h开始检测到B72或lacZ表达,其表达量逐渐升高至48~72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经2次/w肿瘤内注射,共5次B72治疗后,肝癌体积明显缩小,与对照生理盐水组及lacZ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小鼠肝癌组织中B72的表达能增强其免疫原性,减少其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基因治疗 重组腺病毒 B7-2腺病毒 肝肿瘤
下载PDF
核心肌群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研究
18
作者 谢天培 董秋平 +2 位作者 范颖洁 任绪艳 苏敏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主动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主动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运动训练(腹桥、背桥和健侧侧桥训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关节活动范围(ROM)、Constant评分等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ROM较治疗前有显著进步(P<0.05),且试验组ASES评分疼痛、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主动运动训练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的同时可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增加肩关节稳定性,对肩袖损伤带来的疼痛也有缓解,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核心训练 疼痛 运动范围 稳定性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伟 董朋霞 +4 位作者 谢天培 范颖洁 仇浩 刘昊宇 苏敏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训练...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训练,对照组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治疗组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四点跪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健侧及患侧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CEEDT)、最大吸气末膈肌厚度(MEIDT)、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QBDM)、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BDM)、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Borg评分。结果2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8周后健侧CEEDT提高(P<0.05),治疗4、8周后患侧CEEDT均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CEEDT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CEEDT均提高(P<0.05)。治疗4、8周后2组健侧和患侧的MEIDT、QBDM和DBDM,以及患者FEV_(1)、FVC、PEF、6MWD均优于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4、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MEIDT、QB⁃DM、DBDM,以及患者的FEV_(1)、FVC和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FEV_(1)/FVC、6MWD均提高,Borg评分降低(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肺功能 体外膈肌起搏 四点跪位 呼吸功能
下载PDF
应用双重原位杂交研究myc、ras癌基因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征
20
作者 刘彦君 丛文铭 +5 位作者 张秀忠 谢天培 沈锋 郭亚军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建立非同位素双重原位杂交技术,以便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显示两种不同的癌基因杂交信号,验证"癌变多步骤"学说。方法:采用地高辛(Dig)和生物素(Bio)标记探针,成功地建立了非同位素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对10例人肝细... 目的:建立非同位素双重原位杂交技术,以便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显示两种不同的癌基因杂交信号,验证"癌变多步骤"学说。方法:采用地高辛(Dig)和生物素(Bio)标记探针,成功地建立了非同位素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对10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癌周组织细胞内myc、ras癌基因家族及ras家族内部基因两-两之间(myc与N-ras,myc与K-ras,myc与H-ras,N-ras与K-ras,N-ras与H-ras,K-ras与H-ra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仅在个别肿瘤标本中少量肿瘤细胞内发现有两种癌基因杂交信号的共同显示。Dig-myc与Bio-H-ras共同显示2例,Dig-myc与Bio-N-ras共同显示2例,Dig-myc与Bio-K-ras共同显示1例,其分布共同特点是myc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ras阳性细胞呈散在或片状分布于myc阳性细胞之间,偶见少量细胞内有两种核酸杂交信号的共同显示;ras家族中Dig-N-ras与Bio-H-ras、Dig-N-ras与Bio-K-ras仅各1例共同显示。两种阳性细胞各呈片状、散在性分布,有部分混杂,其中少量细胞内有两种核酸杂交信号的共同显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基因 双重原位杂交 MYC RAS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