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仲丁基二硫醚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国勤 吴培培 +1 位作者 谢帮海 张素娟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研究了氯代仲丁烷和二硫化钠溶液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该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其表观动力学方程:rA=-dcA/dt=47 098.67exp(-5 153.99/T)cA,表现活化能为42.85 kJ/mol,介于一般化学... 研究了氯代仲丁烷和二硫化钠溶液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该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其表观动力学方程:rA=-dcA/dt=47 098.67exp(-5 153.99/T)cA,表现活化能为42.85 kJ/mol,介于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40~200 k J/mol之间,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过程,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该模型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仲丁基二硫醚 氯代仲丁烷 二硫化钠 动力学
下载PDF
三相相转移催化技术及其在含硫有机物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国勤 谢帮海 +1 位作者 张素娟 朱万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3,共5页
三相相转移催化是继两相相转移催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有机合成技术,可以克服两相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催化剂难以回收、影响产品纯度、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从聚苯乙烯类、二氧化硅类和蒙脱土类3个方面对近年来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 三相相转移催化是继两相相转移催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有机合成技术,可以克服两相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催化剂难以回收、影响产品纯度、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从聚苯乙烯类、二氧化硅类和蒙脱土类3个方面对近年来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含硫有机物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相转移催化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蒙脱土 含硫有机物
下载PDF
Fe(Ⅵ)溶液的制备及应用
3
作者 胡国勤 朱万坤 +2 位作者 张素娟 谢帮海 赵蕾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以聚合硫酸铁、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Fe(Ⅵ)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对Fe(Ⅵ)溶液浓度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是30℃,反应时间为60 min,n(NaClO)∶n(Fe2(SO4)3)=3.4∶1,n(NaOH)∶n(Fe2(SO4)3)=24... 以聚合硫酸铁、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Fe(Ⅵ)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对Fe(Ⅵ)溶液浓度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是30℃,反应时间为60 min,n(NaClO)∶n(Fe2(SO4)3)=3.4∶1,n(NaOH)∶n(Fe2(SO4)3)=24∶1。在此条件下,Fe(Ⅵ)溶液的浓度为0.092 9 mol/L。Fe(Ⅵ)溶液对剩余污泥进行氧化预处理,污泥中有机物的浓度MLVSS随着Fe(Ⅵ)溶液投量的增大而下降,同时污泥的脱水程度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Ⅵ) 剩余污泥 MLVSS 脱水程度
下载PDF
三相相转移催化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新奇 谢帮海 +1 位作者 李雯 胡国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3-815,共3页
以仲丁基溴(RBr)、升华硫、九水硫化钠为原料,采用自制的SiO2-g-PS负载季铵盐为三相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n(Na2S)∶n(RBr)=1∶0.8,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75%,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9 h。... 以仲丁基溴(RBr)、升华硫、九水硫化钠为原料,采用自制的SiO2-g-PS负载季铵盐为三相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n(Na2S)∶n(RBr)=1∶0.8,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75%,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9 h。在该条件下重复3次实验,平均收率为57.65%。与其他三相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且重复使用6次活性并未明显降低,产物结构经1HNMR和FTIR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相转移催化 二仲丁基二硫醚 正交实验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超临界溶液快速溶胀法制备醋酸泼尼松微粒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琪 裴占柱 +1 位作者 谢帮海 胡国勤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用超临界溶液快速溶胀法制备了醋酸泼尼松超细微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影响制品粒径的因素。结果表明,增大萃取温度、预膨胀压力或收集距离,或减小预膨胀温度或喷嘴孔径均可减小所得微细颗粒的平均粒径。用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 用超临界溶液快速溶胀法制备了醋酸泼尼松超细微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影响制品粒径的因素。结果表明,增大萃取温度、预膨胀压力或收集距离,或减小预膨胀温度或喷嘴孔径均可减小所得微细颗粒的平均粒径。用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法对微粒进行表征,表明制备前后醋酸泼尼松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溶液快速溶胀法 醋酸泼尼松 微粒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