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诊断10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平坤 白延军 汤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124-124,138,共2页
目的:研究肿瘤的CT、MRI表现,比较CT与MRI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妇科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CT检查49例,MRI检査51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18例。结果:CT、MRI对妇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 目的:研究肿瘤的CT、MRI表现,比较CT与MRI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妇科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CT检查49例,MRI检査51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18例。结果:CT、MRI对妇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3%对86.27%、80.56%对89.47%、46.15%对76.92%,MRI对妇科肿瘤的定位与定件诊断价值优于CT(P<0.05)。结论:CT与MRI对妇科肿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对肿瘤的检出与定性诊断价值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硬化型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平坤 白延军 汤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硬化型肝癌(SHCC)患者的CT及MR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硬化型肝癌患者100例手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结果 8例MR平扫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b值为50、600s/mm2时DWI均为明显的高信号。增强扫描中有8例患者的肿瘤强化... 目的探讨硬化型肝癌(SHCC)患者的CT及MR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硬化型肝癌患者100例手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结果 8例MR平扫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b值为50、600s/mm2时DWI均为明显的高信号。增强扫描中有8例患者的肿瘤强化方式与第1种CT强化类型相似,肝动脉早期没有发生明显性的强化,动脉晚期出现边缘环状的强化,5例患者为薄层环状的强化,3例患者为较厚环状的强化,门静脉期和肝实质期肿瘤呈现进行性的不规则的向心性强化,瘤体较小者的肝实质期对比剂可以进行完全的填充,肿瘤呈略高信号,瘤体较大者进行延迟50min肝胆期扫描,发现对比剂可以进一步的向病灶中心区进行填充。100个病灶为低密度,密度不均匀,42个病灶边界不清,58个病灶边界清晰。结论硬化型肝癌可呈特征性的向心性强化和类似典型结节型肝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型肝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与MRI在直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铁丰 陈爱林 +1 位作者 李杰 谢平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833-1835,共3页
目的比较CT与MRI在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和CT检查,进行TN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6%(43/50),显著高于C... 目的比较CT与MRI在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和CT检查,进行TN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6%(43/50),显著高于CT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72%(36/50)〕(P<0.05);MRI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正确率为71.4%(10/14),显著高于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正确率51.4%(16/35)(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方面,MRI的作用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椎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定位导管尖端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燕标 吴飞飞 +7 位作者 江怡 王燕辉 谢平坤 夏诗勇 彭稳稳 陈旭东 汤升 张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评估胸椎X线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定位导管尖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PICC患者,术后接受1次以上胸部X线正位摄影、胸椎X线正位摄影及胸部CT,其中胸椎正位片183例次(A组),胸部正位片334例次(B组)。... 目的评估胸椎X线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定位导管尖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PICC患者,术后接受1次以上胸部X线正位摄影、胸椎X线正位摄影及胸部CT,其中胸椎正位片183例次(A组),胸部正位片334例次(B组)。对胸部CT纵隔窗图像进行重建联动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组,以多切面观察确定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CAJ)位置及对应的轴位CT层面,确定CAJ位置,并于定位像上标记辅助线,测量并比较CAJ至右侧第6、7后肋、第6/7后肋间隙、气管隆嵴及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的距离。结果A组136例次(136/183,74.32%)导管尖端清楚显示,43例次(43/183,23.50%)隐约可见,4例次(4/183,2.19%)未显示;B组依次为131例次(131/334,39.22%)、169例次(169/334,50.60%)及34例次(34/334,10.18%)。A组导管尖端清楚显示率高于B组,未显示率低于B组(χ^(2)=59.65,P<0.01)。CAJ至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7后肋、气管隆嵴及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的距离分别为-1.95~7.51 cm、-2.82~6.44 cm、-3.91~5.00 cm、1.19~6.58 cm及-1.12~1.43 cm,平均(3.50±1.78)cm、(2.38±1.76)cm、(1.18±1.75)cm、(3.84±1.01)cm及(0.11±0.05)c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4,P<0.01);两两比较,CAJ至右侧第6后肋距离与至气管隆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距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J与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距离最短,以通过该交界点的水平线上垂直2 cm范围内为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结论胸椎正位片能清晰显示PICC导管尖端。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水平线上垂直2 cm范围内为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定位 体层摄影术 X线 胸椎
下载PDF
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倪海斌 汪东良 +6 位作者 韩威威 陈强 王锦华 谢增华 方兴 谢朝艳 谢平坤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3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吸氧、降颅内压、降血糖、抗血小板凝聚、降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40mL加... 目的探讨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吸氧、降颅内压、降血糖、抗血小板凝聚、降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粒口服,每日3次,2周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达33-3%、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23.3%、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5)。结论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丹参 NIHSS评分
下载PDF
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诊治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延军 李铁丰 谢平坤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4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MR和多层螺旋CT进行膝关节交叉... 目的探讨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MR和多层螺旋CT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重建,观察比较两组重建后图像及前、后交叉韧带相关测量值。结果两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后的图像质量较好,可实现三维可视化;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相关测量值及后交叉韧带相关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测量数据要略优于对照组。结论 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MR诊治重建效果略优于多层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多层螺旋CT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诊治 重建
下载PDF
DWI/P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铁丰 谢平坤 +5 位作者 白延军 陈富星 李辉 邹煜 汤升 丁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6期103-104,111,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方法 25例发病时间在6 h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和PWI,测量分析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IP)及对侧镜像区扩张变化和血流灌...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方法 25例发病时间在6 h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和PWI,测量分析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IP)及对侧镜像区扩张变化和血流灌注,计算ADC值。结果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与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大于DWI显示;DWI定量分析显示,与梗死中心区比较,IP、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ADC值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IP区rADC值高于梗死中心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WI显示大面积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未见明显的灌注减低区。结论 DWI与PWI的联合检查可准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性半暗带(IP) DWI PWI冲图
下载PDF
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锦华 韩威威 +5 位作者 陈强 方兴 谢增华 谢朝艳 谢平坤 汪东良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6期732-733,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注射丹参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治疗。... 目的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注射丹参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疗效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0.05)。结论丁苯肽具有促进软脑膜侧支循环的作用,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丁苯肽 软脑膜 侧支循环死
下载PDF
胸椎正位X线摄影在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燕标 吴飞飞 +7 位作者 江怡 王燕辉 谢平坤 夏诗勇 胡琴琴 陈旭东 汤升 张景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正位X线摄影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PICC术后病例,其中胸椎正位X线摄影检查183人次(A组),胸部正位X线摄影检查334人次(B组),按照图像清晰度、对比度、细节显示以... 目的探讨胸椎正位X线摄影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PICC术后病例,其中胸椎正位X线摄影检查183人次(A组),胸部正位X线摄影检查334人次(B组),按照图像清晰度、对比度、细节显示以及图像是否能满足PICC导管显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分为清楚显示、隐约可见(能满足临床诊断)、不显示(即无法见到导管头端位置而不能满足临床需求),A组和B组分别统计。结果两组图像效果比较,A组清楚显示136次,占A组74.3%,隐约可见43例占比23.5%,不显示4例占比2.2%;B组清楚显示131例,占B组39.2%,隐约可见169例占比50.6%,不显示34例占比10.2%。A组清楚显示率明显优于B组,A组隐约可见和不显示比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OO1)。结论胸椎正位X线摄影较胸部正位X线摄影图像能更清晰显示导管头端,进一步强化了X线摄影检查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金标准地位,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正位 X线摄影 PICC 定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静脉充盈早现现象与颅内出血转化的关系
10
作者 李铁丰 陈旭东 +6 位作者 陈爱林 方兴 白延军 李辉 李杰 谢平坤 胡燕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静脉充盈早现现象与颅内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根据患者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静脉充盈早现现象与颅内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根据患者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存在静脉充盈早现现象的患者,40例)与对照组(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不存在静脉充盈早现现象的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并造影剂外渗概率,出血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40例再灌注治疗患者中,30.00%选择血管内治疗,17.50%选择静脉溶栓,52.50%选择桥接治疗;对照组40例再灌注治疗患者中,25.00%选择血管内治疗,20.00%选择静脉溶栓,55.00%选择桥接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充盈早现对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灵敏性为57.88%,特异性为81.89%,阳性预测值为54.56%,阴性预测值为83.2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通过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存在静脉充盈早现现象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可能性较高。早期对静脉充盈早现现象进行检查,其作用较为全面,疾病诊断率更高,有较好的临床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治疗 静脉充盈早现现象 颅内出血转化
下载PDF
X线钡餐与电子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平坤 胡燕标 +1 位作者 陈旭东 周晶晶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2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考察和对比X线钡餐造影与电子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按就诊顺序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X线钡餐造影和电子胃镜2种检查的胃溃疡确诊患者共10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考察这2种检查... 目的考察和对比X线钡餐造影与电子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按就诊顺序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X线钡餐造影和电子胃镜2种检查的胃溃疡确诊患者共10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考察这2种检查手段诊断胃溃疡的诊断结果,总结其各自的影像学特点。结果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符合率为63.00%(63/100),电子胃镜检查为100.00%(100/100);2组对胃溃疡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0,P<0.05)。2种检查手段对恶性胃溃疡诊断的符合率均为100.00%(5/5)。X线钡餐造影下胃溃疡特征:80.95%出现龛影征象,9.52%出现细条状充钡龛影,41.27%出现龛影底部"环影"征,15.87%可见"双边征",50.79%出现黏膜纠集征象,6.35%可见透明细线影。电子胃镜下胃溃疡特征:64.00%为溃疡基底部苔厚而污秽,病灶周围黏膜充血、水肿;35.00%为溃疡病灶周围上皮再生形成红晕,皱襞向溃疡集中;11.00%为溃疡基底部苔薄,病灶周围见红晕或皱襞集中现象;5.00%为溃疡基底部溃疡苔消失,中央区域遗留淡红色或白色的平坦凹陷或瘢痕。结论应用电子胃镜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准确率更高,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特异性更高,2种检查手段的敏感性相当。X线钡餐造影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方面各有所长,后者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每一患者的具体情况取其各自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钡餐造影 电子胃镜 胃溃疡 诊断符合率
原文传递
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可疑小肝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平坤 邹煜 李铁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可疑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场MRI对100例可疑SHCC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通过分析ADC值,并将小肝癌与非SHCC的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以确定诊断可疑小肝...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可疑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场MRI对100例可疑SHCC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通过分析ADC值,并将小肝癌与非SHCC的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以确定诊断可疑小肝癌的合适ADC值。结果 100例可疑SHCC患者经手术病理或随访确诊为SHCC者66例,非SHCC34例,其中退变结节19例,肝血管瘤15例。DWI、T1WI和T2WI对SHCC的检出率分别为97.3%(71/73)、89.04%(65/73)、86.3%(63/73)。66例SHCC患者的ADC均值为(0.934±0.138)×10-3mm2/s,显著低于非SHCC患者的ADC值[(1.450±0.436)×10-3mm2/s](t=15.03,P<0.001)。当ADC诊断界值设为≤1.21×10-3mm2/s时,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3.24%,准确性为85.29%。结论 DWI对SHCC的检出率高于常规T1WI和T2WI,SHCC的ADC值小于非SHCC的ADC值,DWI及ADC值在可疑SHC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小肝癌 诊断
原文传递
改良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富星 苏明进 +4 位作者 李辉 李铁丰 胡燕标 谢平坤 邹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33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Cook公司18G半自动切割活检针,改进定位扫描、两步进针法及同轴各向切割操作技术,完成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80例.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 目的 探讨改良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Cook公司18G半自动切割活检针,改进定位扫描、两步进针法及同轴各向切割操作技术,完成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80例.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病理组织取材,成功率100.0%(80/80),病变取材确诊率98.8%(79/80),并发症8例(10.0%),经对症处理2~5d后患者身体逐渐恢复.结论 改良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改良法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原文传递
胃镜、多层螺旋CT及食管钡餐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项时昊 谢平坤 +2 位作者 李访贤 邱教 李铁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4期68-69,共2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且严重并发症,出血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率与病死率较胃底静脉曲张更高圆。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嘲,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通过图像重建可以判断有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且严重并发症,出血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率与病死率较胃底静脉曲张更高圆。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嘲,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通过图像重建可以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食管钡餐也是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许多基层医院仍在使用。本研究比较以上三种方法对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多层螺旋CT 钡餐诊断 胃镜检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严重并发症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基于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的实践研究
15
作者 李铁丰 贺肖依 +2 位作者 陈爱林 张伦 谢平坤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S02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的实践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域内的北仑区人民医院、滨海医院、宗瑞医院、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医共体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探讨基于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的实践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域内的北仑区人民医院、滨海医院、宗瑞医院、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医共体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医院影像学设备使用情况、医师数量及学历水平进行调查统计,通过为患者构建电子档案记录其具体诊治情况、诊治时间、诊治成本等;对典型患者进行个案分析后结合文献查阅及经验总结构建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体系;对比分析实施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体系前后患者接受诊疗情况,以此验证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的实践效果。结果实践基于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后患者就诊数量、诊治率、就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践前,影像报告等候时间、诊治成本均明显低于实践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基于医共体模式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对提高区域内医院影像学设备使用率、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矛盾、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基层医院接诊及服务水平、促进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共体单位 诊疗现状 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 实践措施 实践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