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广迪 林长荣 +3 位作者 明晃 于丽萍 兰子顺 兰宣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对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 目的观察及分析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对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10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颈动脉斑块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广迪 李国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5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主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1:1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对照,对患者行全方位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自身...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主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1:1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对照,对患者行全方位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自身以及家族患病史,对患者的主要生活习惯,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结果青年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41例(65.1%),老年组30例(47.6%);青年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5:1,老年组为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双侧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多支动脉斑块以及无超声异常等类型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史和既往心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早发家族性心血管病史、家族高血压史以及高血压和吸烟酗酒史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青年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对照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艳芳 谢广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7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应用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 目的比较应用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及偏头痛发作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χ^(2)=6.078,P=0.014);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χ^(2)=5.018,P=0.025);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均<0.01),且试验组降低和缩短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较于尼莫地平药物,阿司匹林药物在治疗偏头痛患者时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明显缓解疼痛,同时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阿司匹林 尼莫地平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发作次数
下载PDF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谢广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19-121,共3页
探讨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实施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设定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其中随机选择84例患者,收集其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相关的入院记录可知,2017年12月是... 探讨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实施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设定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其中随机选择84例患者,收集其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相关的入院记录可知,2017年12月是患者的最早入院时间,2021年12月是患者的最晚入院时间,在明确患者的入院顺序后,按照入院顺序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分组,各4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即尿激酶静脉溶栓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入院时及治疗后不同时间阶段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BI)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复发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阶段,试验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两组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相比于尿激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NIHSS评分、TNF-α、IL-1β、hs-CRP水平,同时可提升B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阿替普酶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艳芳 谢广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0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第1、14天NIHSS与BI评分,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自由基水平差异。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20%(χ^(2)=4.679,P=0.031);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3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佳,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注射液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