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F伴发肺动脉高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广雄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1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伴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231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组(103例)...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伴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231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组(103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ET、临床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发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P<0.05),ET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伴发肺动脉高压的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增加(P<0.05),且随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伴发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增加。ET分别与PVR、MPCWP、MRAP和MPAP呈显著正相关,与CO、CI、SV和SI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RMAP、SVR相关不显著。结论: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及血浆ET升高是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内皮素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广雄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113-114,共2页
目的讨论分析临床中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特征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治疗的8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 目的讨论分析临床中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特征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治疗的8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前提下,结合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活性与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谢广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于入院第2天晨采血样检测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随访半年,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原因再住院,心...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于入院第2天晨采血样检测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随访半年,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原因再住院,心源性原因的死亡等为结局终点事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半年时结局终点事件共19例(24.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APTT(χ2=6.514,P=0.013)、Fib(χ2=6.341,P=0.028)、DD(χ2=9.156,P=0.008)和预后均有关系,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Fib(P=0.041,OR=1.413)及DD(P=0.019,OR=1.32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是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