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英文月刊《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在报道“林维喜案”时,不仅遮蔽了新闻事实,还炮制假新闻调动读者的情绪。在整个新闻的议程中,报刊主编裨治文将英人塑造...1832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英文月刊《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在报道“林维喜案”时,不仅遮蔽了新闻事实,还炮制假新闻调动读者的情绪。在整个新闻的议程中,报刊主编裨治文将英人塑造成“受难者”,有意模糊中英冲突的根本原因,转移读者的注意力。《中国丛报》通过控制舆论走向,把话题引入领事裁判权的讨论中,在论证领事裁判权的正当性之余,也提出了自己的领事保护方案。展开更多
19世纪晚期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晋源西报》(Shanghai Courier and China Gazette)与《上海文汇报》(The Shanghai Mercury)等英文外报,以其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评论与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英...19世纪晚期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晋源西报》(Shanghai Courier and China Gazette)与《上海文汇报》(The Shanghai Mercury)等英文外报,以其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评论与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英文外报中国国民性知识话语的生产机制,梳理与分析这种知识话语所呈现的媒介图景,探究这种知识话语生产内在逻辑、价值立场等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1832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英文月刊《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在报道“林维喜案”时,不仅遮蔽了新闻事实,还炮制假新闻调动读者的情绪。在整个新闻的议程中,报刊主编裨治文将英人塑造成“受难者”,有意模糊中英冲突的根本原因,转移读者的注意力。《中国丛报》通过控制舆论走向,把话题引入领事裁判权的讨论中,在论证领事裁判权的正当性之余,也提出了自己的领事保护方案。
文摘19世纪晚期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晋源西报》(Shanghai Courier and China Gazette)与《上海文汇报》(The Shanghai Mercury)等英文外报,以其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评论与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英文外报中国国民性知识话语的生产机制,梳理与分析这种知识话语所呈现的媒介图景,探究这种知识话语生产内在逻辑、价值立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