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视觉下的汉字性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建防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符形相、语段相、表达相的统一体,一种文字的性质即取决于这三方面。从符形相来看,现今汉字以字符为主;从语段相来看,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的语素——音节这一语段;从表达相来看,汉字是表意的。因此,将汉字的性质概括为&q...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符形相、语段相、表达相的统一体,一种文字的性质即取决于这三方面。从符形相来看,现今汉字以字符为主;从语段相来看,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的语素——音节这一语段;从表达相来看,汉字是表意的。因此,将汉字的性质概括为"一种表意性质的,记录汉语语素——音节单位的字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性质 表意 语素-音节 字符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透视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建防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化蕴含极为丰富。居室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有着充分的储存和体现。文章在考释《说文解字》中"堂"、"室"、"房"等汉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房屋、围墙、...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化蕴含极为丰富。居室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有着充分的储存和体现。文章在考释《说文解字》中"堂"、"室"、"房"等汉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房屋、围墙、门户、窗牖等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这对构建古代的居住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居室 结构布局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建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1-53,共3页
《说文解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选取其中的"室、宫、家"等字进行分析,从中可以明确地看出:远在上古时期,我们先祖就建造了功用各异、形制多样的居住样式,创造出灿烂的居住文化。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居室种类 考证
下载PDF
“程度副词+名词”语法结构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建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36-236,共1页
“程度副词+名词”这种有悖于传统语法学的语法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给予合理的阐释:从语义来说,它是名词性状特征的显化;从语法来说,这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没有限制,而名词则必须要有明显的性状特征;从语用来说,既适应了语言表达准确... “程度副词+名词”这种有悖于传统语法学的语法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给予合理的阐释:从语义来说,它是名词性状特征的显化;从语法来说,这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没有限制,而名词则必须要有明显的性状特征;从语用来说,既适应了语言表达准确经济的需要,又给人一种新奇形象、含蓄蕴藉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 语法结构
下载PDF
从汉字透视古代丧葬文化
5
作者 谢建防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包括丧葬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释"丧"、"葬"等相关汉字,从死亡称谓、丧葬方式及丧葬习俗三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根源及其对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阶级统治所具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包括丧葬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释"丧"、"葬"等相关汉字,从死亡称谓、丧葬方式及丧葬习俗三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根源及其对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阶级统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丧葬文化 死亡称谓 丧葬方式 丧葬习俗
下载PDF
汉字发展方向初探
6
作者 谢建防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6-48,共3页
汉字的表意系统是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以及汉民族的精神意识密切相关的。通过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汉民族的精神意识的关系、文化传承、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角度的分析,本文认为汉字将坚持自己的表意系统,而不会走世界大多数文字... 汉字的表意系统是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以及汉民族的精神意识密切相关的。通过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汉民族的精神意识的关系、文化传承、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角度的分析,本文认为汉字将坚持自己的表意系统,而不会走世界大多数文字共同的拼音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发展方向 汉字与汉语 汉字与汉民族精神意识
下载PDF
汉字规范和改革的原则——兼与廖才高先生商榷
7
作者 谢建防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1-72,共2页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汉字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改革。汉字规范和改革应坚持稳定性与改革性的统一、科学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长远性和临时性的统一、坚持社会通用层面和特用层面用字统一、坚持大陆和海外用字统一等原则。
关键词 汉字 规范和改革 原则
下载PDF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建防 张鸽 马智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55-58,67,共5页
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建立“N+2+1”培养目标、“3+1+1”模块化课程体系、“六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式、“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等促进全科教师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学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