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诊断鼻咽结核的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永祥 区携乐 +2 位作者 谢志骏 吴荣达 罗汉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6期350-351,3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CT扫描诊断鼻咽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9例经临床及鼻咽活检证实为鼻咽结核,而当时CT误诊为鼻咽癌患者,包括8例平扫和1例增强扫描进行了重新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6例酷似鼻咽腺样体肥大,表现... 目的探讨应用CT扫描诊断鼻咽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9例经临床及鼻咽活检证实为鼻咽结核,而当时CT误诊为鼻咽癌患者,包括8例平扫和1例增强扫描进行了重新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6例酷似鼻咽腺样体肥大,表现为鼻咽顶部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但邻近肌组织不累及。2例发生于鼻咽咽鼓管开口,但头长肌正常。1例表现为口咽部对称性增厚。无1例有相应颅底骨质破坏。结论鼻咽结核有些特殊的CT征象,结合临床所见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检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志骏 任永祥 +2 位作者 区携乐 谈慧嫣 胡茂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经胸部超声检查,其中CT扫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行...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经胸部超声检查,其中CT扫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等,比较两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分型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胸部超声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其中主动脉夹层分型为Ⅰ型14例,Ⅱ型4例,Ⅲ型2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明确分型,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临床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胃恶性肿瘤术前CT诊断价值(附15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永祥 区携乐 +2 位作者 谢志骏 吴荣达 罗汉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胃恶性肿物的CT表现及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纤维胃镜及活检病理证实15例胃恶性肿瘤作CT薄层及重叠扫描。结果 15例中,胃癌9例,胃恶性溃疡1例,胃底癌4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7例胃癌及1例胃恶性淋巴瘤无任何肿瘤...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胃恶性肿物的CT表现及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纤维胃镜及活检病理证实15例胃恶性肿瘤作CT薄层及重叠扫描。结果 15例中,胃癌9例,胃恶性溃疡1例,胃底癌4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7例胃癌及1例胃恶性淋巴瘤无任何肿瘤转移及外侵征象,作了手术切除,术中发现与术前CT检查相符,7例已有肝转移及胃外侵,不宜手术治疗。结论 CT是胃恶性肿瘤手术前评估最有效方法,应作为外科术前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胃恶性溃疡 胃恶性淋巴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MSCTA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志骏 任永祥 +1 位作者 区携乐 胡茂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疑似脑部缺血性病变或颈动脉病变而行MSCTA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疑似脑部缺血性病变或颈动脉病变而行MSCTA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例,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糖尿病组患者40支颈动脉中,轻度狭窄15支(37.5%)、中度狭窄17支(42.5%)、重度狭窄8支(20.0%);非糖尿病组40支颈动脉中,轻度狭窄21支(52.5%)、中度狭窄14支(35.0%)、重度狭窄5支(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20例患者检出斑块49处,其中不稳定斑块28处(57.1%),非糖尿病组共检出斑块42处,其中不稳定斑块17处(40.5%),糖尿病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斑块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体积均与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MSCTA可有效显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且与非糖尿病患者对比上述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对预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部缺血性病变有积极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脑梗死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CT与MRI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志骏 罗荣森 +2 位作者 李均堂 区携乐 曾卓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62髋),患者均同时行CT及MRI诊断,并采用ARCO分期方法评价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典型征象的显...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62髋),患者均同时行CT及MRI诊断,并采用ARCO分期方法评价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典型征象的显示率。结果I~Ⅱ期股骨头坏死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两者对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侈0.05),两者对股骨头坏死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I~Ⅱ期)股骨头坏死中,MRI对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显示率明显高于CT(P〈0.05),两者对局部囊变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要明显优于CT,尤其对线样征、骨髓水肿等典型征象的显示率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坏死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志骏 任永祥 区携乐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5期95-96,99,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骨关节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例骨折,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5.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可以对微小的骨折病变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还可以提供骨折的立体图像,使影像检查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是目前对骨关节创伤进行无创检查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小肠内疝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区携乐 任永祥 +1 位作者 吴秋云 谢志骏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8期72-72,1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有CT资料的小肠内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CT平扫,6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小肠内疝主要表现为:8例有疝口,9例有肠管聚集、肠系膜走行异...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有CT资料的小肠内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CT平扫,6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小肠内疝主要表现为:8例有疝口,9例有肠管聚集、肠系膜走行异常,5例显示肠壁强化减弱,2例显示胃和胰腺之间囊实性肿块;肠梗阻、腹水。结论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对诊断小肠内疝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小肠 肠梗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8
作者 区携乐 任永祥 +2 位作者 吴秋云 谢志骏 罗汉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4例临床拟诊为新生儿HIE病例,其中拟诊缺血缺氧性脑病75例,合并其他疾病69例,行螺旋CT诊断及治疗后复查。结果144例CT发现脑内低密度影,呈局灶样36例,呈...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4例临床拟诊为新生儿HIE病例,其中拟诊缺血缺氧性脑病75例,合并其他疾病69例,行螺旋CT诊断及治疗后复查。结果144例CT发现脑内低密度影,呈局灶样36例,呈弥漫分布105例;并颅内出血32例,小斑点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2例。12例患者1~4周复查CT,脑实质内低密度区复查后消失,出血病灶吸收,脑肿胀消退。结论螺旋CT可帮助HIE诊断,判断病情轻、重,并对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有助于基础医院的HIE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螺旋CT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