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宇宙存在吗
1
作者 乔治·F·R·埃利斯 谢懿(翻译) 李淼(审校) 《环球科学》 2011年第9期28-33,共6页
我们所处的宇宙并非唯一,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无数与我们的宇宙相同或不同的平行宇宙——这个多重宇宙理论早已成为多数物理学家所熟知、接受。但是,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顶尖学者、与霍金合著物理巨著《时空的大尺度结构》的埃利... 我们所处的宇宙并非唯一,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无数与我们的宇宙相同或不同的平行宇宙——这个多重宇宙理论早已成为多数物理学家所熟知、接受。但是,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顶尖学者、与霍金合著物理巨著《时空的大尺度结构》的埃利斯却怀疑多重宇宙是否存在,认为这个理论可能永远无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理论 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相对论 时空
原文传递
反物质引爆恒星
2
作者 阿维谢伊·盖尔·扬(Ayishay GM-Yam)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2年第7期78-83,共6页
一些大质量恒星会以超乎任何人想象的剧烈爆发力方式死去,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有些爆发竞然是由恒星生成的反物质所引发的。
关键词 反物质 恒星 引爆 发力方式 想象
原文传递
地外文明
3
作者 约翰·马特森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0年第7期26-26,共1页
50年前,一个沉溺于“星际窃听”的天文学家把一台无线电天线对准了我们的近邻.想看看究竟能听到些什么。1960年4月。在美国西弗吉尼亚格林班克的国家射电天文台,时年29岁的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将一架直径26米的射电望... 50年前,一个沉溺于“星际窃听”的天文学家把一台无线电天线对准了我们的近邻.想看看究竟能听到些什么。1960年4月。在美国西弗吉尼亚格林班克的国家射电天文台,时年29岁的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将一架直径26米的射电望远镜瞄准了两颗近距恒星,来寻找那里可能存在的文明发出的信号。虽然搜寻工作无果而终,但德雷克的“奥兹玛”计划开启了目前仍在进行中的地外文明搜寻。又称SE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射电望远镜 天文学家 弗吉尼亚 SETI 无线电 天文台 弗兰克
原文传递
地球会成为第二颗金星吗
4
作者 戴维·C·卡特林 凯文·J·萨恩勒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09年第6期64-71,共8页
阳光加热、化学反应、带电粒子碰撞、太阳风吹拂,甚至小天体撞击,都在偷走大气层中的气体。正是这种气体泄漏,让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大气风格迥异,最终还将使地球变成第二颗金星——干得没有一滴水,热得足以熔化岩石。
关键词 金星 地球 化学反应 带电粒子 大气层 太阳风 太阳系 天体
原文传递
去火星考察野外地质
5
作者 哈里森·H·施米特(Harrison H.Schmitt)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09年第8期80-87,共8页
核心内容 40年前开始的阿波罗登月探测,主要目的并不是科学研究。但毫无疑问,科学从登月中获益颇丰。登月宇航员测量并采集了月球岩石,这些样本限定了月球起源假说。并且为观测其他行星提供了一个参照点。
关键词 地质 火星 科学研究 阿波罗 宇航员 参照点 月球 岩石
原文传递
去土卫二搜寻生命
6
作者 卡罗琳·波尔科(Carolyn Porco)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09年第1期18-27,共10页
原本毫不起眼的土卫二,如今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卡西尼探测飞船发回的数据暗示,这颗卫星南极的冰盖之下,可能拥有一大片液态水构成的海洋。地下水透过冰裂缝喷涌而出,形成了壮观的“喷泉飞——同时喷出的,还有生命必需的有机化合... 原本毫不起眼的土卫二,如今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卡西尼探测飞船发回的数据暗示,这颗卫星南极的冰盖之下,可能拥有一大片液态水构成的海洋。地下水透过冰裂缝喷涌而出,形成了壮观的“喷泉飞——同时喷出的,还有生命必需的有机化合物。这颗直径仅500千米的小卫星,会是太阳系中生命的又一个家园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搜寻 有机化合物 小卫星 液态水 地下水 太阳系 南极
原文传递
当太阳死去地球能否逃生?
7
作者 迈克尔·W·沃纳(Michel W.Werner) +2 位作者 迈五尔.A.尤拉(Michael A.Jura)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09年第7期16-22,共7页
天文学家已经在超新星残骸——中子星周围找到了行星,在类太阳恒星尸体——白矮星周围找到了小行星瓦解产生的尘埃盘,还在流产的恒星——褐矮星周围找到了新行星正在形成的证据。在这些原本被认为不应该存在行星的恶劣环境中找到行星... 天文学家已经在超新星残骸——中子星周围找到了行星,在类太阳恒星尸体——白矮星周围找到了小行星瓦解产生的尘埃盘,还在流产的恒星——褐矮星周围找到了新行星正在形成的证据。在这些原本被认为不应该存在行星的恶劣环境中找到行星。不仅表明行星形成过程比过去想象的更顽强,而且暗示,在太阳死亡之时,我们的地球还存有一线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地球 逃生 小行星 天文学家 中子星 超新星 恒星
原文传递
赫罗图:宇宙的“元素周期表”
8
作者 肯·克洛斯威尔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1年第8期56-61,共6页
100多年前,门捷列夫根据元素间精妙的规律创作了元素周期表。同样在100年前,两位天文学家也绘制了一张简单的图表,时至今日,这张图表仍是恒星天体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它就是赫罗图。
关键词 元素周期表 宇宙 天体物理学 门捷列夫 天文学家 图表 恒星
原文传递
外星人搜索计划终止?
9
作者 M.米切尔·沃尔德罗普(M.Mitchell Waldrop)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1年第10期83-85,共3页
哈特克里克山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处拉森峰北部古代熔岩荒原间。这里只能听到风声和远处的牛叫声,天线马达轻柔的隆隆声早已归为寂静:在夏日的艳阳下.艾伦望远镜阵的所有42面射电天线一动不动地矗立着,指向南方地平线上的群山。
关键词 外星人 搜索 加利福尼亚 克里克 望远镜 地平线 天线
原文传递
寻找太阳失散的兄弟姐妹
10
作者 西蒙·F·波特吉斯·茨瓦尔特{Simon F.Portegies +1 位作者 Zwart)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09年第12期76-83,共8页
在繁星点缀的夜空之下,人们通常会感到寂寞确实如此从宇宙的角度来说。夜晚之所以黑暗,是因为太阳和它的行星家庭非常孤单.毗邻的恒星都十分遥远。看上去只是点点星光,更遥远的恒星合在一起。甚至模糊成了微弱的辉光人类建造的最快... 在繁星点缀的夜空之下,人们通常会感到寂寞确实如此从宇宙的角度来说。夜晚之所以黑暗,是因为太阳和它的行星家庭非常孤单.毗邻的恒星都十分遥远。看上去只是点点星光,更遥远的恒星合在一起。甚至模糊成了微弱的辉光人类建造的最快探测器,也要花上数万年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 兄弟姐妹 宇宙空间 恒星 探测器 夜晚 行星
原文传递
小行星撞击
11
作者 罗宾·劳埃德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0年第7期27-27,共1页
年6月13日,一颗被命名为2007 XB10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这个小行星直径1.1千米,足以造成全球规模的大灾难。幸运的是,跟其他近地小天体一样,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远,有1060万千米,相当于地月距离(约38.4万千米)的27.6... 年6月13日,一颗被命名为2007 XB10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这个小行星直径1.1千米,足以造成全球规模的大灾难。幸运的是,跟其他近地小天体一样,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远,有1060万千米,相当于地月距离(约38.4万千米)的27.6倍。事实上,还没有巨型小行星似乎会在短期内改写地球的历史。但坏消息是,在未来200年里,或许会有一颗小型太空岩石在大气中爆炸,威力足够摧毁一座小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地球 坏消息 距离 历史 改写
原文传递
恒星的艰难诞生
12
作者 埃里克·T·扬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0年第3期78-85,共8页
一团星云在自身重量下坍缩,核心变得越来越密、越来越热.最终点燃了核聚变反应,一颗光芒四射的恒星就此诞生——这是小学课本上就讲过的基础知识.但天文学家仍被其中一些细节所困扰:形成恒星的星云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开始坍缩?... 一团星云在自身重量下坍缩,核心变得越来越密、越来越热.最终点燃了核聚变反应,一颗光芒四射的恒星就此诞生——这是小学课本上就讲过的基础知识.但天文学家仍被其中一些细节所困扰:形成恒星的星云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开始坍缩?大多数恒星形成于密集的星群.彼此会如何影响?最耀眼的大质量恒星又如何突破理论限制而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核聚变反应 天文学家 基础知识 大质量 星云
原文传递
围捕暗物质
13
作者 亚当·曼(Adam Mann)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1年第5期47-49,共3页
探测暗物质的竞赛带来的却是更多困惑。不过,正在建造的更大、更灵敏的探测器不久就会改变这一局面。
关键词 暗物质 探测器 宇宙学 天文学
原文传递
生命横跨“火星-地球”
14
作者 彼得·H·史密斯(Peter H.Smith)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1年第12期82-83,共2页
是不是陨石向地球播种了生命?为了检验这个想法,我们让微生物专做第一批“旅客”。
关键词 地球 生命 火星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低成本搜寻外星行星
15
作者 李·比林斯(Lee Billings)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1年第4期48-50,共3页
搜寻外星行星永远都是昂贵的。但创新性解决方案正在证明,这样的探索不会再让银行破产。
关键词 行星 搜寻 成本 银行破产
原文传递
奔赴火星
16
作者 彼得·B·吏密斯(Peter H.Smith) 谢懿(翻译) 《环球科学》 2011年第12期74-82,共9页
“风凰号”的火星探测任务让人们重新认识这颗红色行星的宜居条件,为即将发射的新火星车铺平了遭路。
关键词 火星探测 重新认识 发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