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粮类型及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谢昕廷 彭忠利 +4 位作者 高彦华 苗建军 王鼎 付洋洋 郭春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5,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蓿等混合而成,两种日粮的精料与粗料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3∶7(低精料组)、4∶6(中精料组)、5∶5(高精料组)。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体重(143.98±21.01)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公牦牛,按体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所有牦牛全部屠宰,采集倒数第1与第2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肉样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灰分(Ash)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只对背最长肌C17∶1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精粗比对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EAA/NEAA)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精料比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日粮精粗比的不同显著(p<0.05)影响了脂肪酸C18∶0的含量,并且低精组和中精组的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低精组与中精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SFA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UFA均低于高精组(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UFA/SFA均显著低于高精组(p<0.05)。可见,日粮精粗比对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日粮精粗比为5∶5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日粮类型 舍饲育肥牦牛 氨基酸含量 脂肪酸含量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小肽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涂瑞 苗建军 +3 位作者 彭忠利 高彦华 柏雪 谢昕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8,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小肽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以及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5交叉设计,以底物的精粗比(40∶60、50∶50、60∶40)和小肽的添加水平(0、0.75%、1.50%、2.25%、3.00%)作为两试验因素,试验共15个...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小肽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以及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5交叉设计,以底物的精粗比(40∶60、50∶50、60∶40)和小肽的添加水平(0、0.75%、1.50%、2.25%、3.00%)作为两试验因素,试验共1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发酵48 h后采集发酵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NDF和ADF的降解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1),以1.50%和2.25%水平效果较佳。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产气量(GP)和干物质(DM)、粗蛋白(CP)的降解率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2)随日粮精粗比的升高,pH逐渐降低(P<0.01),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逐渐升高(P>0.05),且50∶50和60∶40无显著差异。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pH和MCP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以2.25%水平最高。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氨态氮(NH3-N)浓度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在3种精粗比条件下,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乙酸与丙酸比(乙/丙)和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以1.50%水平时乙/丙最小,乙酸比例最低,2.25%水平时异位酸比例最高。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体外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着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精粗比为50∶50和60∶40时效果较好,小肽的添加水平以1.50%和2.2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精粗比 牦牛 体外发酵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曾钰 高彦华 +5 位作者 彭忠利 陈仕勇 谢昕廷 苗建军 柏雪 郭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1-173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4岁、初始体重为(180.31±29.73)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分别饲喂YC添加水平为0(Ⅰ组)、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4岁、初始体重为(180.31±29.73)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分别饲喂YC添加水平为0(Ⅰ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升高(P<0.05),pH有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58),氨态氮(NH3-N)含量有呈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P=0.055),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舍饲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除Chao指数外,其余各指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门水平上,4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变形菌门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呈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P=0.065,P=0.064)。属水平上,普雷沃菌属、拟杆菌目BS11和理研菌科RC9为优势菌属,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克里斯滕森菌科R7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pH和NH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5),奎因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TV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瘤胃球菌科UCG-001和瘤胃球菌科UCG-014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pH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5),瘤胃球菌科UCG-011和瘤胃球菌属2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舍饲牦牛饲粮中添加YC显著影响了瘤胃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影响门和属水平微生物的组成,进而对瘤胃发酵参数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酵母培养物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曾钰 谢昕廷 +3 位作者 彭忠利 高彦华 苗建军 柏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82-5594,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6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在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5%、1.0%、1.5%、2.0%和2.5%)的YC,制备出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6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在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5%、1.0%、1.5%、2.0%和2.5%)的YC,制备出18底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饲粮精粗比对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质降解率(CP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有显著影响(P<0.05),50∶50组和60∶40组DMD、CPD、NDFD、ADFD显著高于40∶6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产气量、CPD、NDFD和ADFD有显著影响(P<0.05),0.5%组产气量和CP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CPD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饲粮精粗比对pH及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60组pH显著高于50∶50组和60∶40组(P<0.05),60∶40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M CP含量显著低于50∶50组和60∶4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NH3-N和M 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5%组NH3-N和M 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和互作效应(P<0.05)。60∶40组TVFA含量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乙酸、异戊酸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显著高于60∶40组和50∶50组(P<0.05),50∶50组异丁酸和戊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60∶40组(P<0.05)。1.0%组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一定影响。饲粮精粗比以50∶50和60∶40为宜,YC添加水平以0.5%和1.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酵母培养物 体外发酵 pH 氨态氮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小肽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和消化道PepT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苗建军 彭忠利 +2 位作者 高彦华 柏雪 谢昕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950-4960,共11页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小肽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及消化道小肽转运载体1(PepT1)mRNA表达的影响,为小肽在牦牛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6头体重((180.98±20.57)kg)相近,健康的麦洼公牦...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小肽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及消化道小肽转运载体1(PepT1)mRNA表达的影响,为小肽在牦牛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6头体重((180.98±20.57)kg)相近,健康的麦洼公牦牛,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小肽添加水平为0、0.75%、1.50%、2.25%的全混合日粮。预饲期30 d,正试期80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记录体重,每日饲喂时记录每头牦牛的喂料量及剩料量。试验最后一周,连续3 d收集每头牦牛的饲料及粪便样品,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同时,每组选取5头牦牛采集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试验结束后,将每组采血的5头牦牛屠宰,立即取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织中Pep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1)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以2.25%组牦牛的生产性能表现最优,其DMI和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75%组(P<0.05),而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75%组(P<0.05)。(2)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日粮有机物(OM)和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呈二次曲线上升(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升高(P<0.01),以2.25%组消化率最高;各处理组中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线性降低(P<0.05),而尿素氮(UN)含量线性升高(P<0.05),总蛋白(TP)含量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10),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含量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小肽对牦牛血清中IgG、IgA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牦牛消化道中PepT1 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网胃、瓣胃、瘤胃、皱胃,且空肠Pe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消化道部位(P<0.05),而皱胃Pe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肠和回肠(P<0.05);回肠、十二指肠、瘤胃、网胃、瓣胃的PepT1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网胃和空肠的PepT1 mRNA表达量均呈线性升高变化(P<0.05),但对瓣胃、皱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的PepT1 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小肽能够提高育肥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肝功能,促进小肽在消化道中的转运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小肽添加水平为2.25%时饲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育肥牦牛 生产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液指标 PepT1 mRNA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