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1年澳工党代表团访华与澳中民间交往
1
作者 谢晓啸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08-116,128,共10页
1971年7月,时任澳大利亚反对党工党领袖的高夫·惠特拉姆应邀率团访华并与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贸易等问题举行了多次会谈,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一年之后澳中建交奠定了基础。此前澳中两国之间延续多年的民间贸易... 1971年7月,时任澳大利亚反对党工党领袖的高夫·惠特拉姆应邀率团访华并与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贸易等问题举行了多次会谈,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一年之后澳中建交奠定了基础。此前澳中两国之间延续多年的民间贸易联系和人员往来是惠特拉姆等人此次访华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两名促成了澳工党代表团访华的关键性人物迈克·杨和罗斯·特里尔早年都有过到访中国的经历。这一共同点的存在绝非偶然,而是恰恰表明民间因素是1972年澳中两国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个重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中关系 澳大利亚工党 民间交往
下载PDF
中澳建交之前两国民间往来初析——以1949—1965年间来沪的澳方人士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晓啸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167,221,共12页
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前,双方虽然在官方层面的接触极少,但民间的往来却并未完全中断。在此期间,少数澳大利亚的有识之士曾经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华访问,并在促进双方民间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 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前,双方虽然在官方层面的接触极少,但民间的往来却并未完全中断。在此期间,少数澳大利亚的有识之士曾经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华访问,并在促进双方民间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但尚未获得学界充分重视的"桥梁"角色。本文聚焦1949—1965年间来沪的澳方人士,初步揭示两国建交前民间交往的大致概况。整体而言,无论从来访人员的规模数量还是其访华目的来看,1956年都是中澳民间交流的一个分水岭,其后造访申城的澳大利亚民间人士人数更多、身份背景也更为复杂多样。造成这一变化的三大因素是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的短暂缓和、澳大利亚政商两界在发展对华贸易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以及澳中协会对两国民间友好往来的有力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中关系 民间往来 访华人士
原文传递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永琳 普利娅·查柯 +2 位作者 张旭鹏(译) 西亚瓦什·萨法里 谢晓啸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0,共7页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译《东方学》)一书自1978年问世以来,便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分析西方与广义上的东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对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史学研究领域,《东方主义...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译《东方学》)一书自1978年问世以来,便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分析西方与广义上的东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对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史学研究领域,《东方主义》一书提出的"东方主义"、"他者"、"殖民话语分析"等概念和方法,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后殖民史学的理论基础,在批判西方史学中固有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消除西方史学的话语霸权,反思西方史学对非西方国家历史的歪曲和误释,进而再现非西方国家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鉴于此,本期圆桌会议特约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和反思《东方主义》一书对于当代历史研究的借鉴意义,以及它在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当代价值 萨义德 20世纪80年代 后殖民史学 西方史学 人文社会科学 欧洲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原住民社会工作研究的发展及启示
4
作者 谢晓啸 《都市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145-157,共13页
原住民社会工作是当前澳大利亚的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的社会工作》上发表的相关文章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试图初步勾勒出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社会工作研究的总体发展概况和最新... 原住民社会工作是当前澳大利亚的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的社会工作》上发表的相关文章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试图初步勾勒出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社会工作研究的总体发展概况和最新趋势。本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澳大利亚的社工学界始终未能对当地的原住民群体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在近二十年来,受澳大利亚国内"原住民权力运动"的兴起和政府相关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原住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迅速升温。与此同时,对于早期的原住民社会工作中存在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倾向,新一代的澳大利亚社工学者也有所批判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尊重和学习当地原住民群体的风俗和习惯。尽管中澳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尽相同,但对于我国的社会工作者而言,吸取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社会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了解以"白人的特权地位"为代表的相关理论以及从事原住民社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和技巧,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的社会工作 原住民社会工作 “白人的特权地位”理论 原住民的世界观与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