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川沙塘鳢仿生态繁育技术探究
1
作者 向邈 李礼 +8 位作者 徐洪亮 李波 郭红喜 王曼 王杰 辛未 谢松光 朱晓鸣 张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5-1392,共8页
文章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繁殖过程中鱼巢选择、鱼卵孵化、产后亲本和苗种生长情况及同类残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亲本对鱼巢的选择为池塘四周中层水体的鱼巢;苗种最佳孵化方式为孵化缸带雄鱼孵化,该... 文章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繁殖过程中鱼巢选择、鱼卵孵化、产后亲本和苗种生长情况及同类残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亲本对鱼巢的选择为池塘四周中层水体的鱼巢;苗种最佳孵化方式为孵化缸带雄鱼孵化,该种方式水霉发生率最低(29.13%)。通过对亲本池与苗种池河川沙塘鳢生长和繁殖力的周年监测,发现鱼苗9月特定生长率最大, 10月明显下降,冬季接近于0,至次年繁殖期降为负值,繁殖过后迅速回升;亲本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与苗种相似,不同的是亲本在10月特定生长率最大。鱼苗生长至次年能完成性腺发育并参与繁殖,绝对繁殖力为(1157±666)粒,显著低于亲本池(2570±943)粒,但相对繁殖力[(112.78±19.97)粒/g]显著高于亲本池[(89.05±26.25)粒/g]。此外,文章基于养殖过程中出现同类残食现象,构建了预测模型TLprey=0.701TLcannibal–8.043,提出苗种培育的分级培育技术,建议在集约化养殖中将全长比值相差1.55倍的个体分开培育。文章丰富了河川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态养殖 苗种培育 同类残食预测模型 河川沙塘鳢
下载PDF
基于三种水质指数方法的万泉河口健康评价
2
作者 罗亦斯 王智豪 +3 位作者 洪李川 姚祖兵 谢松光 宋一清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为了解海南万泉河口的水质变化特征现状,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溶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以及五日生化需氧量为水质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三种评价方法... 为了解海南万泉河口的水质变化特征现状,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溶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以及五日生化需氧量为水质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三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泉河口各个位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多数位点的溶氧量和总氮含量超过中国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以位于沙美内海最南端的位点和位于河口北侧狭窄河道的位点污染最为严重,总氮和生化需氧量含量超过中国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并且污染程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旱季的污染程度较雨季更高.同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较为全面且客观地评价污染物的影响,并能判断主要的污染物类别,可有效地进行水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万泉河口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5
3
作者 谢松光 崔奕波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81,共10页
关键词 湖泊渔业 食鱼性鱼类 饵料鱼类 下行效应
下载PDF
湖泊鱼类群落资源利用格局研究进展与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谢松光 崔奕波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4,共7页
关键词 湖泊 鱼类群落 资源利用格局 研究进展 形态特征 捕食 竞争
下载PDF
用围网标志回捕法研究草型湖泊小型鱼类的密度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松光 李钟杰 崔奕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围网标志回捕法 草型湖泊 小型鱼类 密度
下载PDF
长江口刀鲚耳石年轮确证和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黎雨轩 何文平 +2 位作者 刘家寿 李钟杰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7-793,共7页
洄游性刀鲚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资源量严重下降。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长江口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确证刀鲚耳石上年轮,分析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评价刀鲚资... 洄游性刀鲚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资源量严重下降。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长江口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确证刀鲚耳石上年轮,分析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评价刀鲚资源状况。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共采集了576尾洄游性刀鲚。对矢耳石横截面分析发现,从耳石核出发,腹侧生长轴具有周期性的直-弯生长模式,直线生长发生在4到12月,弯曲生长在10月到第二年的6月;边缘轮纹增长率分析也表明,这种直-弯生长模式具有年周期性,可以用来鉴定年龄。弯曲生长向下一个直线生长的转换发生在4月至6月间,将此转换定义为年轮标志。年龄分析表明,长江口刀鲚渔获物包括0龄至4龄共五个年龄组,以1龄和2龄个体为主,雌雄个体年龄组成相似,生长趋势也比较接近,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SL=327.69[1-e-0.51(t+0.28)](n=576,r2=0.71,P<0.05),标准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BW=0.54×10-6SL3.36(n=576,r2=0.95,P<0.05)。与20世纪70年代渔获物调查结果相比,现在长江口刀鲚种群明显低龄化和小型化,表明刀鲚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降低刀鲚的捕捞强度是刀鲚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刀鲚 耳石 直-弯生长模式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水体中9种环境雌激素 被引量:30
7
作者 廖涛 吴晓翠 +6 位作者 王少华 谢松光 熊光权 耿胜荣 李新 鉏晓艳 胡筱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SPE-GC-MS)测定水体中9种环境雌激素:雌酮(E1)、17b-雌二醇(E2)、雌三醇(E3)、4-辛基酚(OP)、4-壬基酚(NP)、双酚A(BPA)、己烯雌酚(DES)、美雌醇(EE3ME)和17a-炔雌醇(EE2)的检测方法,优化了萃取和衍生化反应...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SPE-GC-MS)测定水体中9种环境雌激素:雌酮(E1)、17b-雌二醇(E2)、雌三醇(E3)、4-辛基酚(OP)、4-壬基酚(NP)、双酚A(BPA)、己烯雌酚(DES)、美雌醇(EE3ME)和17a-炔雌醇(EE2)的检测方法,优化了萃取和衍生化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HLB柱回收率较高,衍生化反应的温度为75℃,衍生时间为90 min;本方法对9种环境雌激素的加标回收率为60.5%~126.7%,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1%,方法检出限为1.08~8.60 ng/L,并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刀鲚和凤鲚的分子鉴定及其在仔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文平 程飞 +3 位作者 黎雨轩 柳明 李钟杰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71,共7页
使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基于400 bp左右的序列分析长颌鲚、短颌鲚及凤鲚成鱼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间的遗传距离在0—0.5%之间;凤鲚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分别在7.9%—8.9%和7.7%—8.6%之间。用Kimura... 使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基于400 bp左右的序列分析长颌鲚、短颌鲚及凤鲚成鱼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间的遗传距离在0—0.5%之间;凤鲚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分别在7.9%—8.9%和7.7%—8.6%之间。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不能形成彼此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凤鲚则形成另一个分支。对长江口沿岸区域的鲚属仔鱼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仔鱼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在0.1%—0.5%之间,而与凤鲚的遗传距离为8.3%—8.8%。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聚为一类,而与凤鲚分开,表明分析的仔鱼样品不包括凤鲚个体。由于长江口一般没有短颌鲚分布,这些仔鱼应该都是长颌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刀鲚 凤鲚 仔鱼 种类鉴定 CYTB基因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Ⅳ.种群动态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7-545,共9页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强,1996年11月为21,631ind,与同期的1995世代(14,431ind)相比增加了49.9%,死亡率在夏季较高。1995世代周年死亡率为71.7%,1996年11月的数量为4,084ind,与生活史中同期的1994世代(1,515ind)相比,增加了1.7倍。1994世代在1996年繁殖后期的死亡率急剧增加,在产卵季节过后全部死亡。种群活动水平除了与水温有关外,在春季可能主要受繁殖活动的影响。1996年的种群繁殖力为4.05×106粒,其中0+龄的贡献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种群动态 保安湖 小型鱼类资源 标志回捕
下载PDF
三峡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和秋季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龚望宝 吴朗 +4 位作者 程飞 刘家寿 解绶启 李钟杰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5-1068,共4页
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蓄水后,随着库区水体水文生态与水动力学特征、生境结构和水体生产力等的改变,鱼类群落亦随之演替。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种群暴发是近期库区鱼类群落演替的显著特点。太湖新银鱼隶属于胡瓜鱼目(... 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蓄水后,随着库区水体水文生态与水动力学特征、生境结构和水体生产力等的改变,鱼类群落亦随之演替。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种群暴发是近期库区鱼类群落演替的显著特点。太湖新银鱼隶属于胡瓜鱼目(Osmeriformes)、银鱼科(Salangidae),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主要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三峡水库蓄水至135m之前,库区长江江段虽有太湖新银鱼的记录,但从来没有作为渔业对象并形成渔产量。库区蓄水至135m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太湖新银鱼 春群 秋群 繁殖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V.生产力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在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1月 ,依据有关种群参数估算了保安湖 1 # 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生产力。月平均瞬时生长率的变化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生长率降低 ,在生活史的早期阶段生长最快 ,生长率一般在春、夏季较高。在研... 在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1月 ,依据有关种群参数估算了保安湖 1 # 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生产力。月平均瞬时生长率的变化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生长率降低 ,在生活史的早期阶段生长最快 ,生长率一般在春、夏季较高。在研究期间 ,种群平均生物量为1 8 2 7kg·hm- 2 ,周年生产力为 36 53kg·hm- 2 ·a- 1 ,P/B系数为 2 0。 1 996世代对总生产力的贡献为 67 9%。种群月平均生物量及生产力均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生物量在秋季(9月 )出现峰值 ,生产力在冬季非常低 ,在夏季 (7月 )出现峰值 ,夏季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7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生产力 P√B系数 种群 湖泊 鱼类群落
下载PDF
湘江鳡仔稚鱼个体和耳石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向建国 向劲 +2 位作者 王星璐 李钟杰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7-822,共6页
2008年6月至7月间于鳡(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的主要繁殖季节在湘江采集鳡仔稚鱼共370尾,耳石分析表明这些仔稚鱼日龄在4—25d间,推算孵化日期为5月27日至6月22日。仔鱼前弯曲期向弯曲期转化时间为第6日龄,弯曲期向后弯曲期... 2008年6月至7月间于鳡(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的主要繁殖季节在湘江采集鳡仔稚鱼共370尾,耳石分析表明这些仔稚鱼日龄在4—25d间,推算孵化日期为5月27日至6月22日。仔鱼前弯曲期向弯曲期转化时间为第6日龄,弯曲期向后弯曲期转化为第10日龄,后弯曲期向稚鱼期转化为15.5日龄。体长生长和耳石生长均在进入后弯曲期后(12—13日龄)出现1个节点:节点后体长生长速度是节点前的5倍,节点后耳石生长速度是节点前的2倍。早期生活史不同阶段鳡微耳石形态显著改变:前弯曲期耳石为圆形;弯曲期耳石前后轴的生长速度明显超过背腹轴生长,耳石也变为椭圆形;后弯曲期耳石进一步延长,耳石后端形成略尖的突起,耳石呈梨形;进入稚鱼期后,耳石后突起变得较为平滑,耳石形状呈贝形。耳石半径和体长的关系在后弯曲期阶段出现节点,节点前后呈不同的直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 早期发育 耳石形态 生长节点 湘江
下载PDF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唐富江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继隆 李哲 谢松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大银鱼 食性分化 摄食同类
下载PDF
长江口凤鲚幼鱼的耳石微结构、日龄与生长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文平 黎雨轩 +1 位作者 李钟杰 谢松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6-501,共6页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一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22.8μm,平均为(14.3±4.8)μm(n=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峰期为2007年5月11日至6月26日。耳石半径(R)与标准体长(LS)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LS=6.68+0.065R。凤鲚幼鱼前20个生长轮宽度较窄,并有逐渐变窄的趋势,第20日轮之后,生长轮宽度逐渐变宽,至第50日轮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矢耳石 微结构 日龄 生长 长江口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资源现状及渔业管理建议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莎莎 叶少文 +1 位作者 谢松光 程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3-982,共10页
于2012—2013年对香溪河鱼类组成及资源量进行了周年季度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成库前后香溪河鱼类资源的变动情况,以期为保护和利用三峡库区的鱼类资源提供依据。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于3目8科35属,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发... 于2012—2013年对香溪河鱼类组成及资源量进行了周年季度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成库前后香溪河鱼类资源的变动情况,以期为保护和利用三峡库区的鱼类资源提供依据。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于3目8科35属,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发现香溪河鱼类优势种是光泽黄颡鱼、鳙、鲢、达氏鲌、贝氏、大眼鳜、翘嘴鲌、瓦氏黄颡鱼、银、蛇;肉食性鱼类(达氏鲌、翘嘴鲌、大眼鳜等)占总渔获量的31.54%,生物量相对较高;对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调查显示,夏季日均单船渔获量最高,达到(69.45±46.61)kg/(船·d)。与历史记录比较,三峡水库成库后,香溪河的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湖泊定居性鱼类成为优势种群。基于此次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禁渔期调整、小型鱼类资源利用和肉食性鱼类合理放养等渔业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优势种 渔业管理 香溪河
下载PDF
水盾草—南四湖外来水生植物新记录及其生境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元同 舒凤月 +2 位作者 董士香 柳明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5-1008,共4页
外来生物入侵与生境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两大主因[1]。其中入侵植物通过营养竞争、植被结构改变、化感作用等,影响土著植物种群和群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生植物的入侵已成为影响我国淡水水体景观和生物... 外来生物入侵与生境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两大主因[1]。其中入侵植物通过营养竞争、植被结构改变、化感作用等,影响土著植物种群和群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生植物的入侵已成为影响我国淡水水体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盾草 新记录 生物入侵 南四湖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不同江段四大家鱼幼鱼孵化日期和早期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国 吴朗 +1 位作者 段明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3,共8页
2008年和2009年从东洞庭湖区和长江、监利、鄂州和武穴江段采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178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341尾)、鳙Aristichthys nobili(6尾)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390尾)幼鱼,通过耳石日轮分析确... 2008年和2009年从东洞庭湖区和长江、监利、鄂州和武穴江段采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178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341尾)、鳙Aristichthys nobili(6尾)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390尾)幼鱼,通过耳石日轮分析确定2008年和2009年这些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5月16日至8月20日和5月14日至8月9日。与三峡建坝前相比,四大家鱼的繁殖时间明显推迟。洞庭湖和监利江段幼鱼在仔鱼阶段形成的耳石日轮宽度较鄂州和武穴江段幼鱼同期形成的日轮宽度窄,表明前者仔鱼阶段的生长速度小于后者,这可能是前者离三峡大坝距离较近、受大坝影响更加显著造成的。三峡大坝下泄水温较低、营养物质较少是影响坝下四大家鱼繁殖和早期生长的重要因素。繁殖季节推迟和早期生长速度下降可能导致坝下四大家鱼早期生活史阶段死亡率增大,从而影响其资源补充和种群数量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四大家鱼 耳石 早期生长 繁殖时期
下载PDF
基于壳长频率分析的洪泽湖河蚬渔获物年龄结构、生长与死亡参数估计 被引量:17
18
作者 毕婷婷 侯刚 +1 位作者 张胜宇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7-800,共4页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河流和淡水湖泊中[1,2],它也是我国一些湖泊中(如太湖、洪泽湖)十分重要的经济贝类[3-6]。其中,洪泽湖河蚬资源量曾达1×108 kg以上,分布遍及全湖除水草资源...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河流和淡水湖泊中[1,2],它也是我国一些湖泊中(如太湖、洪泽湖)十分重要的经济贝类[3-6]。其中,洪泽湖河蚬资源量曾达1×108 kg以上,分布遍及全湖除水草资源特别丰富的水域。但近年来,由于外来污水进入湖体、过度捕捞以及捕捞生产中渔民2.27使用农药煤气等的影响,河蚬资源量下降,2012年洪泽湖河蚬资源调查得出资源量为5.00×107 kg,比2011年的6.92×107 kg下降28.80%,比2010年的7.84×107 kg下降36.20%,分布区域明显缩小(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未发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壳长频数 年龄结构 生长 死亡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移植对早期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星璐 向建国 +3 位作者 刘家寿 柳明 吴朗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研究选择长江中游西洞庭湖水系太湖新银鱼移植水体(黄石水库)和未移植水体(蒙泉水库),研究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移植对浮游动物食性鱼类(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早期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009年7月下旬和... 研究选择长江中游西洞庭湖水系太湖新银鱼移植水体(黄石水库)和未移植水体(蒙泉水库),研究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移植对浮游动物食性鱼类(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早期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009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共采集稚鱼157尾,其中7月下旬采集稚鱼在14—23日龄之间,两水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采集稚鱼在20—49日龄之间,黄石水库生长率显著小于蒙泉水库。对样品耳石日轮分析发现25日龄之前两水体稚鱼生长率相似,之后黄石水库稚鱼较蒙泉水库生长慢。食性分析发现25日龄前两水体稚鱼食物组成相似,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25日龄后黄石水库稚鱼食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蒙泉水库稚鱼则转食大型枝角类、昆虫及鱼卵和仔鱼。两水体气候条件、营养状况、鱼类区系组成上基本相同,是否有太湖新银鱼移植是两水体间的主要差别。太湖新银鱼春群在1—5月间繁殖,而的繁殖在6月下旬之后。因此在早期生活史阶段与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竞争会主要发生在转食大型浮游动物之后。太湖新银鱼摄食使黄石水库大型浮游动物饵料资源短缺,稚鱼在25日龄后不能转食,是导致黄石水库幼鱼在25日龄后生长减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移植 耳石日轮 早期生长 摄食
下载PDF
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富江 刘伟 +1 位作者 王继隆 谢松光 《水产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0-47,共8页
兴凯湖与小兴凯湖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仅一岗之隔,但二者的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在小兴凯湖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进行人工增殖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随泄洪水流入到兴凯湖中的大银鱼则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种群。为探讨兴凯... 兴凯湖与小兴凯湖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仅一岗之隔,但二者的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在小兴凯湖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进行人工增殖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随泄洪水流入到兴凯湖中的大银鱼则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种群。为探讨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的差异及其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于2010年1月-12月对兴凯湖和小兴凯湖鱼类组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二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相似性仍较高,但在鱼类生物量组成上有明显差别。本次调查兴凯湖有鱼类56种,与历史数据比较基本没有减少,但新纪录3种: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和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loity(Dybowski)。小兴凯湖现有鱼类33种,比历史记载减少10种,东北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和大银鱼为3个新纪录种;两湖的Sorenson指数为0.72。作为亚寒带的大型湖泊兴凯湖有着独特的水文和生态特点,大多数喜草生境种类在兴凯湖中的生物量都很低。本文探讨了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差异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小兴凯湖 鱼类组成 外来鱼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