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国钦 陈伟 +1 位作者 陈益智 谢桂新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政策要求,然后论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最后提出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 师德养成教育 专业认证 师范生
下载PDF
教育爱的新视界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桂新 柳海民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共7页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教育决策、教育的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等层面实现教育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爱 内涵 品性 价值 实施
下载PDF
陶冶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桂新 柳海民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4,共4页
陶冶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方式。它有其深刻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基础。它可以在这些理论基础上通过以境陶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以情陶冶———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等途径实践之。
关键词 陶冶教育 理论基础 实践策略
下载PDF
德澳英中职教师三阶段发展维度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桂新 曾本友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74-79,共6页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在各阶段的发展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相应的要求,呈现出以时段发展为纵柱,以内容和水平发展为横柱的统一性。德澳英三国经验表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从纵向上分为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从横向来看,主要...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在各阶段的发展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相应的要求,呈现出以时段发展为纵柱,以内容和水平发展为横柱的统一性。德澳英三国经验表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从纵向上分为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从横向来看,主要是专业技能维度、教学技能维度及其水平提升维度。三国中职师资发展各阶段中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中职教师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师 职前发展 入职技能训练 职后发展 德国 澳大利亚 英国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桂新 闫放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91-92,共2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包括: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引入专题讲座教学,开展课外网络教学。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 创新
下载PDF
论爱与教育爱 被引量:9
6
作者 谢桂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第12期22-25,共4页
教育爱是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再由自律走向自由自觉的精神质素,我们应该对教育爱有更多的关注。爱的存在包含有主体、客体、载体,爱的发生有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爱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境界。教育爱是各级教育工作者对所有受教... 教育爱是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再由自律走向自由自觉的精神质素,我们应该对教育爱有更多的关注。爱的存在包含有主体、客体、载体,爱的发生有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爱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境界。教育爱是各级教育工作者对所有受教育者的爱,教育爱的发生也必须有教育工作者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教育爱是精神境界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爱 存在 发生 境界
下载PDF
论陶冶教育的内涵、特点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桂新 张金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3-15,共3页
陶冶教育是一种对学生的道德、心灵、思想情操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育人方式;陶冶教育的特点有隐含性、愉悦性、非强制性、持久性、实践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陶冶教育对学生品德变化的作用机制为无意识心理倾向、感受体验、产生共... 陶冶教育是一种对学生的道德、心灵、思想情操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育人方式;陶冶教育的特点有隐含性、愉悦性、非强制性、持久性、实践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陶冶教育对学生品德变化的作用机制为无意识心理倾向、感受体验、产生共鸣、引发思索、价值生成等五个环节或层面的有机结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冶教育 内涵 特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洛克的《教育漫话》与漫话教育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桂新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7-149,共3页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世界教育名著,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尝试以杂谈的方式,认识《教育漫话》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为现实教育提供有益启迪。
关键词 约翰·洛克 《教育漫话》
下载PDF
U-K共生性合作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桂新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应建立U-K(高师院校与幼儿园)共生性合作培养幼儿教师的新模式。该模式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以高师院校和幼儿园的发展、融合、共生为价值追求,以高师院校和幼儿...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应建立U-K(高师院校与幼儿园)共生性合作培养幼儿教师的新模式。该模式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以高师院校和幼儿园的发展、融合、共生为价值追求,以高师院校和幼儿园携手,互通有无、相互依存为形成机制,在保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训练的同时,探寻更多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共同发展和提高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K一体 幼儿教师 培养模式 共生性合作
下载PDF
论陶冶教育的作用与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桂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20-21,共2页
运用陶冶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道德教育中知与行的统一,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陶冶教育具有心理保健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情绪调节功能、行为规范功能。
关键词 陶冶教育 作用 功能
下载PDF
爱与教育目的
11
作者 谢桂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幸福,这既具有应然性,又具有可能性;爱是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因此爱也是学生的基本需要;爱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实现学生的幸福需要爱,因此爱对实现教育目的不可或缺。
关键词 教育目的 学生幸福
下载PDF
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 被引量:105
12
作者 柳海民 谢桂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101,共6页
卓越教师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这个设计包括:培养模式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和实践能力训练设计等。
关键词 卓越教师 理想规格 培养设计
下载PDF
《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3
作者 谢桂新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2-58,共7页
《小学教育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提升师范生理论素养、启迪师范生实践智慧、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塑造师范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课程。根据《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其蕴含的思政元... 《小学教育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提升师范生理论素养、启迪师范生实践智慧、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塑造师范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课程。根据《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可归于八大维度: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法治意识、道德规范、教育情怀、教育思维、终身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层层推进、教育叙事、案例教学、正反对比、作业分享、学思结合、比较分析等方式来挖掘和利用《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动人动情、入脑入心,实现《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育学》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思政元素
下载PDF
从应届师范生到合格班主任:UGS模式下的教师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萌 张铮 谢桂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77-81,共5页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这就决定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重要性和复杂性。做好小学班主任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师范生踏出校门成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这就决定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重要性和复杂性。做好小学班主任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师范生踏出校门成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带班经验不足、缺乏管理智慧、教学能力较弱和难以把握角色等,如果这些问题在师范生入职后再由学校培养或靠自己摸索,难免会显得很被动。解决这些问题的源头在于师范生在读期间不断学习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而UGS培养模式下不仅有师范院校培养学生基本素养,还有地方政府协助提供锻炼和实习平台,小学为师范生提供优秀导师和锻炼机会,这就为师范生的实践需求和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S模式 小学班主任 应届师范生
下载PDF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略探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谢桂新 陈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1-74,共4页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指挥棒,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对于造就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教育者,助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具有独特的意义和...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指挥棒,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对于造就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教育者,助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标准包括:教师教育者的自觉性与智慧性、教学目标的思想性与适切性、教学内容的育人性与精准性、教学方法的匹配性与新颖性、教学情境的自然性与感染性、师范生的获得性与发展性等。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采取如下策略:融合专业学习与专业考核的评价、通过主观描述性反馈进行评价、通过文本观察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观察进行评价、通过量化问卷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职前培养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桂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卓越幼儿园教师扮演着职后培养主体和职前培养对象的双重角色。作为职后培养主体,了解幼儿的认知、品德、情绪、思维发展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把崇真、向善、求美、导慧作... 卓越幼儿园教师扮演着职后培养主体和职前培养对象的双重角色。作为职后培养主体,了解幼儿的认知、品德、情绪、思维发展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把崇真、向善、求美、导慧作为其价值追求。卓越幼儿园教师作为职前培养对象,需要师范院校为其提供"卓越培养",可以从U-G-K+S"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基于"标准"融入"卓越"的培养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培养保障、多元与系统的质量监控等几方面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幼儿园教师 价值诉求 职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教育U-G-S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桂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52,共6页
教师教育U-G-S(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合作育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加强U-G-S合作育人的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构建了由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三... 教师教育U-G-S(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合作育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加强U-G-S合作育人的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构建了由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三大系统组成的教师教育U-G-S培养模式模型。即要形成创新性的合作理念,为教师教育U-G-S合作提供动力支持;进行内外交融的制度设计,为教师教育U-G-S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开展全面深入的实践改革,促进教师教育U-G-S合作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U-G-S 培养模式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基于“标准”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桂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7-22,共6页
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遵循“标准”的文件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几个部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促进以下几对关系的有机协调和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遵循“标准”的文件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几个部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促进以下几对关系的有机协调和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通、专业信念与实践智慧协力致远、提高数量与提升质量协调并进、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统筹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新常态下爱的教育:理论阐释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桂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49,共6页
将“新常态”一词应用于教育领域,探讨新常态下爱的教育内涵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爱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的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从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转向;从追求教育普及向普及基础上的质量提升... 将“新常态”一词应用于教育领域,探讨新常态下爱的教育内涵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爱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的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从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转向;从追求教育普及向普及基础上的质量提升转变;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新常态下教育爱是政府、学校、教师的合力之爱,是爱的情感、行动与智慧,是具有精神品性的爱。为更好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需要实施爱的教育,即政府要为教育服务,推进教育公平;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幸福奠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爱的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普及 教育公平
下载PDF
微观视域的教育爱:异化、归因与重塑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桂新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3-27,共5页
微观视域的教育爱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微观视域教育爱的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关心的错位、责任的旁落、尊重的遗失、公平的无为。反思教育爱产生异化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不正确的教育信仰、不完善的素质、不期而至的职业倦怠以及不... 微观视域的教育爱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微观视域教育爱的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关心的错位、责任的旁落、尊重的遗失、公平的无为。反思教育爱产生异化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不正确的教育信仰、不完善的素质、不期而至的职业倦怠以及不尽理想的社会地位。教育爱的重塑可以从提升教师爱的能力和智慧,为教育爱创设条件和基础两个方面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爱 异化 原因 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