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移民电影《阿曼尼亚:德国欢迎你》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楚婧 《艺苑》 2017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以移民电影《阿曼尼亚:德国欢迎你》为蓝本,结合片中移民叙事话语,分析土耳其移民作为他者在德国社会语境中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方面的差异性体验,和移民群体面对文化接触与交流时在身份构建、选择与认同问题上产生的困惑,探讨他们... 本文以移民电影《阿曼尼亚:德国欢迎你》为蓝本,结合片中移民叙事话语,分析土耳其移民作为他者在德国社会语境中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方面的差异性体验,和移民群体面对文化接触与交流时在身份构建、选择与认同问题上产生的困惑,探讨他们如何通过返乡之旅重寻文化本源,实现自我身份的定位和认同,处理精神家园失落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曼尼亚:德国欢迎你》 移民电影 他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人生若只如初见——浅析电影《如果·爱》中的爱情主题
2
作者 谢楚婧 《艺苑》 2015年第3期46-49,共4页
2005年,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凭借电影《如果·爱》成功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获得了挖掘与分享内地不断增长的市场潜力的机会。陈可辛是极具风格与文艺气息的导演,其电影总是不可避免地浸染上浪漫主义色彩,《如果·爱》亦不例外。电... 2005年,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凭借电影《如果·爱》成功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获得了挖掘与分享内地不断增长的市场潜力的机会。陈可辛是极具风格与文艺气息的导演,其电影总是不可避免地浸染上浪漫主义色彩,《如果·爱》亦不例外。电影讲述了一个"曾经"的爱情故事,一个两男一女构筑而成的三角恋,俗套的情节与经典的主题在电影音乐、镜头画面、言语对白中渐趋紧密融合,而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时间与空间、理智与激情等多重矛盾则在这一过程中交织穿梭,扮演着"调味品"的角色,从侧面展现尘世爱恋的深刻主题。本文试图从《如果·爱》的电影内容出发,联系陈可辛电影艺术创作与社会时代背景,浅析电影中的爱情主题,为观影者解读陈可辛电影内涵、感受其电影魅力提供一个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果·爱》 陈可辛 爱情 社会背景 人性
下载PDF
青春中的黑与白——浅析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爱情主题
3
作者 谢楚婧 《艺苑》 2015年第5期46-48,共3页
有"映像诗人"美称的岩井俊二是日本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导演,其在结合日本传统电影特色与西方现代电影因素基础上所拍摄的青春电影,凭借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发展与内在情感阐发引起观者强烈共鸣,并在日本影坛掀起青春电影的热潮... 有"映像诗人"美称的岩井俊二是日本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导演,其在结合日本传统电影特色与西方现代电影因素基础上所拍摄的青春电影,凭借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发展与内在情感阐发引起观者强烈共鸣,并在日本影坛掀起青春电影的热潮。爱情作为众人一生关注的永恒焦点与青春电影中的经典主题,是岩井俊二展现自身清新自然、细腻唯美电影风格的喜用元素,在其电影中拥有复杂多变的表达方式与深刻动人的内在意蕴。本文旨在从岩井俊二电影内容出发,联系岩井俊二人生经历与电影风格,浅析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爱情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岩井俊二 人生经历 时代背景
下载PDF
中国R&B音乐歌词特色研究
4
作者 谢楚婧 《艺苑》 2014年第6期70-72,共3页
中国R&B歌曲流行的原因不仅归功于其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还应归功于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歌词。本文旨在以R&B歌曲内容为基础,结合歌手演唱风格与歌曲创作主题,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国R&B歌曲作为范例,对中国R&B音乐歌词的... 中国R&B歌曲流行的原因不仅归功于其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还应归功于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歌词。本文旨在以R&B歌曲内容为基础,结合歌手演唱风格与歌曲创作主题,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国R&B歌曲作为范例,对中国R&B音乐歌词的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 演唱风格 歌曲主题 歌词特点
下载PDF
繁华世景,奈何人性——论林湄长篇小说《天外》的现实意义
5
作者 谢楚婧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小说《天外》通过叙事角度的巧妙转换,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中国人文传统中的奴性与西方人文精神里的傻性之差异,描述人类生存的无奈与焦虑。小说通过对普通人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的刻画,体现大环境对个体灵魂与肉体的影响与制约,反映中国自... 小说《天外》通过叙事角度的巧妙转换,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中国人文传统中的奴性与西方人文精神里的傻性之差异,描述人类生存的无奈与焦虑。小说通过对普通人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的刻画,体现大环境对个体灵魂与肉体的影响与制约,反映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生活指数好转但物质与精神没有协调发展与社会弊端逐步暴露加剧,揭露现代人在拜金主义社会中遭遇的情爱苦痛、家庭危机、死亡恐惧和信仰缺失等困境。林湄在批判人性扭曲和乱象的同时,反思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强调信仰是应对人性缺陷的基本方法与态度,展现其悲天悯人的情怀、探讨共同人文追求的同时,表达了建立健全社会机制、普世价值与道德意识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华文学 林湄 《天外》 悲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