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IL-18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谢江娇 程翔 +8 位作者 廖玉华 王朝晖 余娴 姚瑞 夏春燕 宋优 李娅 陈勇 徐莹莹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 检测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21只健康 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15)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分别在喂养高脂饮食后6 周、12周、18周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 目的 检测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21只健康 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15)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分别在喂养高脂饮食后6 周、12周、18周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 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L-18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 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 表达增高,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IL-18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 论 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 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厄贝沙坦抑制高胆固醇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姚瑞 程翔 +5 位作者 廖玉华 陈勇 谢江娇 余娴 丁英俊 唐婷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炎症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厄贝沙坦组,每组15只,分别予蒸馏水、蒸馏水、厄贝沙坦10 mg/(kg.d)灌胃12周。...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炎症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厄贝沙坦组,每组15只,分别予蒸馏水、蒸馏水、厄贝沙坦10 mg/(kg.d)灌胃12周。无创血压系统测小鼠血压;内眦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冰冻切片光镜下定位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评估斑块大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主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普食组(P<0.01);厄贝沙坦明显减小斑块面积(P<0.01),同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厄贝沙坦 炎症因子 基因敲除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程翔 廖玉华 +6 位作者 郑金娥 谢江娇 夏春燕 王朝晖 袁璟 余娴 姚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0例胸痛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0例胸痛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 Treg/CD4+T细胞比例(10.1±3.4%)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4.2±2.9%)和胸痛综合征组 (16.5±4.9%)。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Treg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胆固醇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NAD(P)H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瑞 程翔 +5 位作者 廖玉华 陈勇 谢江娇 余娴 丁英俊 唐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厄贝沙坦组,每组15只,分...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厄贝沙坦组,每组15只,分别予蒸馏水、蒸馏水、厄贝沙坦10mg·kg-1.d-1灌胃12wk。无创血压系统测小鼠血压;内眦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冰冻切片光镜下定位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评估斑块大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主动脉中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Rac-1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血脂明显升高(P<0.01),且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普食组(P<0.01);厄贝沙坦可以明显减小斑块面积(P<0.01),同时还可以降低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Rac-1表达(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可能通过阻断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厄贝沙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分离、扩增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丁英俊 程翔 +5 位作者 廖玉华 唐婷婷 陈勇 姚瑞 谢江娇 余娴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3,485,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树突状细胞 培养
下载PDF
非洛地平对高胆固醇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瑞 程翔 +5 位作者 廖玉华 陈勇 谢江娇 余娴 丁英俊 唐婷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92-2096,共5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CCB)非洛地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非洛地平组(n=15),分别予蒸馏水或非洛地平5mg·kg-1·d-1灌胃1...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CCB)非洛地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非洛地平组(n=15),分别予蒸馏水或非洛地平5mg·kg-1·d-1灌胃12周。无创血压系统测小鼠血压;内眦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冰冻切片光镜下定位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评估斑块大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主动脉中炎症因子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血脂明显升高(P<0.01),且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普食组(P<0.01);非洛地平可以明显减小斑块面积(P<0.01),同时还可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结论:钙通道阻断剂非洛地平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非洛地平 炎症
下载PDF
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娴 程翔 +6 位作者 廖玉华 谢江娇 姚瑞 陈勇 丁英俊 唐婷婷 黄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AB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AB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同时每天腹腔注射3-AB20mg·kg-1和普通饲料,饲养45d。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与硝普钠(SNP)的反应;检测大鼠胸主动脉PARP1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喂以高蛋氨酸饲料45d可诱导Hhcy。与模型组相比3-AB组大鼠NO水平明显升高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主动脉内膜病变明显,3-AB组病变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主动脉对Ach引起的最大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明显减弱(0.26±0.03vs0.89±0.11,P<0.01);而3-AB组EDR反应较模型组显著改善(0.57±0.12vs0.26±0.03,P<0.01)。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主动脉PARP表达明显升高(P<0.05),3-AB组PARP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ARP抑制剂3-AB有效地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早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内皮
下载PDF
寡聚脱氧核苷酸对BALB/c小鼠Th细胞的调节
8
作者 陈勇 程翔 +4 位作者 廖玉华 谢江娇 余娴 袁璟 姚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在体外实验中,包含有重复序列TTAGGG的寡核苷酸(ODN_(A15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睥淋巴细胞,根据分组加入伴刀豆蛋白A(ConA)以及不同浓度的ODN_(A151)或对照的ODN_(1612),培养72 h后采... 目的观察在体外实验中,包含有重复序列TTAGGG的寡核苷酸(ODN_(A15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睥淋巴细胞,根据分组加入伴刀豆蛋白A(ConA)以及不同浓度的ODN_(A151)或对照的ODN_(1612),培养72 h后采用夹心法ELISA测定上清中的IFN_γ和IL-4浓度。结果ODN_(A151)抑制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IFNγ浓度,并升高IL-4的浓度,降低IFN_γ与IL-4的比值,并且ODN_(A151)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对照的ODN_(1612)对细胞因子水平无影响。结论在非抗原特异性、多克隆刺激剂(ConA)作用下,ODN_(A151)对小鼠睥淋巴细胞的Th1/Th2平衡有调节作用,既抑制Th1分化又促进Th2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脱氧核甘酸 Th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推广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高边疆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江娇 陈平 +5 位作者 赵宝河 艾迪娜·库然斯 达军 韩章桐 侯栋 巴音巴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5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治疗效果,为提高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率提供有效解决方法。方法: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胸痛中心录入的STEMI患者数据,外院溶栓并于溶栓后2~2... 目的:比较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治疗效果,为提高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率提供有效解决方法。方法: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胸痛中心录入的STEMI患者数据,外院溶栓并于溶栓后2~24 h转运至该中心行急诊PCI的患者进入溶栓后转运PCI组20例;首诊于该中心或直接转运至该中心,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进入直接PCI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情况,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出院前心脏超声情况及出院后30 d内死亡、再梗死、脑卒中、再发心绞痛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转运PCI组从发病到导丝通过罪犯血管的时间明显长于直接PCI组,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的比例高于直接PCI组;但在PCI治疗后,两组最终TIMI血流3级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入院后的CK和CK-MB峰值,出院前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出院后30 d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后转运PCI在疗效上并不逊色于直接PCI,大力推广溶栓后转运PCI是提高边疆地区急性STEMI再灌注治疗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溶栓后转运PCI 直接PCI 再灌注治疗率
下载PDF
Rapamycin Modulates the Maturation of 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10
作者 丁英俊 程翔 +5 位作者 唐婷婷 姚瑞 陈勇 谢江娇 余娴 廖玉华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4期391-395,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apamycin (RAPA) o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 in vitro. BMDCs from Wistar rats were cultured with 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apamycin (RAPA) o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 in vitro. BMDCs from Wistar rats were cultured with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lus interleukin-4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APA (20 ng/mL), and stimulat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LPS) for 24 h before cells and supernatants were collected. Surface phenotype of BMDCs was flow-cytometrically detect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maturation markers, MHC class Ⅱ and CD86. Supernatants were analyz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IL-12 and IFN-γ cytokines by using ELISA. BMDCs were co-cultured with T cells from Lewis rats and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was assessed by MTT method. The morphology of BMDCs stimulated with LPS remained immature after RAPA pretreatment. RAP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D86 expression, impaired the IL-12 and IFN-γ production of BMDCs stimulated with LPS, and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 cells. In conclusion, RAPA can inhibit the maturation of BMDCs stimulated with LPS in terms of the morphology, surface phenotype,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ability of BMDCs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 cell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 dendritic cells RAPAMYCIN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合成酶抑制剂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11
作者 谢江娇 廖玉华 +7 位作者 余娴 陈健 姚瑞 陈勇 廖孟阳 丁英俊 唐婷婷 程翔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8-792,共5页
目的:检测多聚ADP核糖合成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3-aminobenzamide(3-AB)是否能够降低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诱发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方法:健康6周龄雄性ApoE... 目的:检测多聚ADP核糖合成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3-aminobenzamide(3-AB)是否能够降低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诱发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方法:健康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30)或高甲硫氨酸饮食组(n=30),每组再分别给予隔天腹腔注射10mg/kg3-AB(n=20)或0.9%氯化钠(n=20),持续12周。12周末,检测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量,分离心脏及主动脉,测量斑块面积,检测斑块局部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含量、PARP活性及表达。结果:高甲硫氨酸饮食诱导ApoE-/-小鼠产生Hhcy,促进氧化应激相关p47phox表达及PARP活化,显著增加斑块面积;PARP抑制剂3-AB虽然对普食组ApoE-/-小鼠抑制效果不明显,却能在不影响血浆Hcy和脂质含量的情况下,抑制Hhcy诱导的PARP活化,显著降低其粥样斑块面积达40%。结论:PARP抑制剂3-AB显著降低Hhcy诱导的ApoE-. /一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可作为有效抑制粥样斑块进程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多聚ADP核糖合成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余娴 程翔 +6 位作者 廖玉华 丁英俊 付卿卿 谢江娇 姚瑞 陈勇 唐婷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elp,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将85例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绞痛(UA)组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例和胸痛综合征(CPS)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elp,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将85例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绞痛(UA)组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例和胸痛综合征(CPS)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浆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2.3±1.3)%、(2.1±1.1)%,明显高于SA组(0.5±0.3)%和CPS组的(0.3±0.2)%(P<0.01)。AMI组和UA组患者IL-17和IL-23水平[IL-17:AMI组(72.3±50.2)ng/L、UA组(64.6±38.7)ng/L;IL-23:AMI组(615±254)ng/L、UA组(571±252)ng/L]亦明显高于SA组[IL-17:(24.2±15.3)ng/L,IL-23:(136±67)ng/L]和CPS组[IL-17:(20.8±13.3)ng/L,IL-23:(128±70)ng/L],P<0.05;而SA组和CP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血浆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H17细胞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奕 夏春燕 +6 位作者 程翔 姚瑞 余娴 谢江娇 丁英俊 唐婷婷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CHF患者7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HF1组(NYHA Ⅱ~Ⅲ级),HF2组(NYHA Ⅳ级)。按照病因分类,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组(43...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CHF患者7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HF1组(NYHA Ⅱ~Ⅲ级),HF2组(NYHA Ⅳ级)。按照病因分类,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组(43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NIHD)组(29例)。选取2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2和IL-18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1、HF2、IHD和NIHD组IL-12的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34.56±19.10),(35.12±15.18),(31.18±7.80),(32.73±11.54)ng/L,与C组(28.73±13.43)n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的水平分别为(39.50±5.66),(46.76±12、66),(40、58±13.10),(42.53±6.16)ng/L,明显高于C组(31.82±5.79)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2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HF1组(P〈0.05)。与C组比较,HF1、HF2、IHD和NIHD组的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IL-12水平与LVEDd呈低度正相关(P〈0.01),IL-18水平与LVEDd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LVEF呈中度负相关。结论:IL-12和IL-18在CHF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IL-12的水平与患者基础病因和心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IL-18的水平与CHF的基础病因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的CHF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调节
14
作者 程翔 陈勇 +4 位作者 廖玉华 谢江娇 余娴 袁璟 姚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包含有重复序列TTAGGG的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ODNA15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分离16例UAP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2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应... 目的:探讨包含有重复序列TTAGGG的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ODNA15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分离16例UAP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2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应用ELISA法检测Th细胞功能。对UAP患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DNA151或对照的ODN1612,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浓度,评价其对Th亚群功能的影响。结果:与SAP和CPS组比较,UAP组患者Th1细胞功能明显增强。ODNA151抑制UAP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IFN-γ浓度,并升高IL-4的浓度,降低IFN-γ与IL-4的比值;而对照的ODN1612对细胞因子水平无影响。结论:UAP患者Th1细胞功能明显增强,ODNA151对UAP患者淋巴细胞的Th1/Th2平衡有调节作用,既抑制Th1分化又促进Th2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寡聚脱氧核甘酸 T淋巴细胞 辅助性
原文传递
非洛地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的影响
15
作者 姚瑞 程翔 +5 位作者 廖玉华 陈勇 谢江娇 余娴 丁英俊 唐婷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CCB)非洛地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apoEKO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加非洛地平组。无创血压系统...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CCB)非洛地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apoEKO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加非洛地平组。无创血压系统测小鼠血压;内眦动脉取血检测血清TC和TG水平;冷冻切片光镜下定位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评估斑块大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主动脉中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Rac-1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血压没有明显变化,血脂明显升高(P<0.01),且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普食组(P<0.01);非洛地平可以明显减小斑块面积(P<0.01),同时还可以降低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Rac-1表达(P<0.01)。结论:非洛地平可能通过阻断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非洛地平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