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骆宜茗 樊亚群 +2 位作者 骆锦忠 李志峰 谢泗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否必要。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期间需要治疗性输注红细胞的患者337例次,分成两组,一组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预防组),另一组输血前不预防使用非那根(对照组)。观... 目的探讨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否必要。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期间需要治疗性输注红细胞的患者337例次,分成两组,一组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预防组),另一组输血前不预防使用非那根(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预防组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89%,对照组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4.2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根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预防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伴发急腹症的麻醉处理(附25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淑辉 谢泗停 +1 位作者 冯宇峰 陈振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伴发急腹症进行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伴发急腹症的术前情况、麻醉选择、麻醉管理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充分术前评估与准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正确的麻醉操作,严...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伴发急腹症进行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伴发急腹症的术前情况、麻醉选择、麻醉管理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充分术前评估与准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正确的麻醉操作,严密的围术期监测和预防麻醉并发症,25例恶性血液病伴发急腹症患者均能安全顺利的实施麻醉、手术。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证,综合处理对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急腹症 麻醉
下载PDF
国产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峰 骆锦忠 +2 位作者 谢泗停 苏蕊 樊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观察其副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1例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第一疗程化疗后未使用白介素-11;治疗组:第二疗程化疗结束后血...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观察其副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1例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第一疗程化疗后未使用白介素-11;治疗组:第二疗程化疗结束后血小板小于70×109/L时使用IL-112mg/d,皮下注射,连用10~14d,或直至血小板大于50×109/L。血小板低于20×109/L时予输血小板支持。结果 :血小板从低于70×109/L到恢复超过50×109/L的时间(天数):对照组(20.29±2.10),治疗组(16.90±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输注次数:对照组(2.81±0.68),治疗组(1.62±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乏力、发热、水肿、全身酸痛。结论白介素-11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是安全有效的,且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 中剂量阿糖胞苷
下载PDF
黄芩苷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及下调ber/ab1基因表达
4
作者 谢泗停 胡建达 +4 位作者 郑志宏 郑静 陈鑫基 陈志哲 吕联煌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36-1038,共3页
黄芩苷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并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1]。本研究以黄芩苷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K562,探讨其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株K562 黄芩苷 基因表达 凋亡 K562细胞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 唇形科植物 抗变态反应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化疗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骆宜茗 刘庭波 +7 位作者 谢泗停 王思力 方志鸿 苏蕊 李志峰 黄耘 林志娟 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住院化疗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化疗的191例成人AL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91例AL患者累计...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住院化疗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化疗的191例成人AL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91例AL患者累计完成化疗728个疗程,其中385个疗程出现感染,占52.9%。明确感染部位者374例次,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36.3%,153/374)、血流感染(17.1%,64/374)、口腔(13.6%,51/374)和肛周(13.4%,50/374)。共检出1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59.1%,革兰阳性菌占32.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未获得完全缓解(OR=0.142,P〈0.001)、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97d(OR=12.764,P〈0.001)、住普通病房(OR=I.821,P〈0.001)、住院时间〉10d(OR=0.720,P=-0.039)是AL患者住院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患者住院化疗易发生感染,未获得完全缓解以及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时间97d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更高;缩短住院时间、住层流病房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双硫仑联合Cu抑制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查洁 周勇 +3 位作者 邓漫漫 骆宜茗 谢泗停 徐兵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505-508,共4页
目的 探讨双硫仑(DS)联合铜(Cu)对人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每只裸鼠给予全身2GyX线照射2 min,于背部近腋下处皮下接种对数生长期Raji细胞1×10^7个,建立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18只造... 目的 探讨双硫仑(DS)联合铜(Cu)对人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每只裸鼠给予全身2GyX线照射2 min,于背部近腋下处皮下接种对数生长期Raji细胞1×10^7个,建立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18只造模成功的裸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DS组、DS/Cu组;观察不同用药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情况,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三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用药组处理后移植瘤组织中p-JNK、c-jun蛋白表达.结果 DS组、DS/Cu组和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分别为(67.71±2.15) mm3、(33.35±7.74) mm3、(246.40±42.88) mm3,肿瘤质量分别为(43.35±4.22)mg、(18.05±2.88)mg、(91.30±27.27)mg,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579,P=0.000;F=16.369,P=0.000).多重比较结果显示,DS组、DS/Cu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S/Cu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低于DS组(均P< 0.05).DS组和DS/Cu组抑瘤率分别为63.48%和80.24%.DS和DS/Cu处理后移植瘤细胞出现了凋亡的改变,DS/Cu组更加明显.DS和DS/Cu处理后p-JNK、c-jun蛋白表达均上调,其中DS/Cu组上调更加明显.结论 DS/Cu可抑制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活化JN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伯基特淋巴瘤 JN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胶囊预防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金涛 方志鸿 +6 位作者 王思力 苏蕊 黄耘 李志锋 谢泗停 林志娟 王凌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108-2110,2116,共4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治疗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一级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的9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伏立康唑胶囊预防真菌感染,首日为负...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治疗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一级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的9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伏立康唑胶囊预防真菌感染,首日为负荷剂量6 mg·kg^(-1),每日2次。次日起维持剂量200 m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真菌感染预防。观察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析预防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伏立康唑胶囊进行真菌感染的一级预防,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中侵袭性曲霉菌(IA)感染发生率为0.02%(1/66例),对照组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3.33%(4/30例,P<0.05)。结论伏立康唑胶囊能有效降低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急性髓系白血病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