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与“肉”冲突下的人文寓言——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煜慧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5-127,共3页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利用小说叙事构筑了一个"灵"与"肉"冲突下的人文寓言,寓言的形象性决定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属于精神理念的人物,特丽莎是肉体的象征。托马斯与特丽莎相遇,流...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利用小说叙事构筑了一个"灵"与"肉"冲突下的人文寓言,寓言的形象性决定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属于精神理念的人物,特丽莎是肉体的象征。托马斯与特丽莎相遇,流浪被限制了,有了羁绊;而特丽莎的忠贞被限制了,有了裂痕,两人在这样的处境中寻回失去的"人",即作为灵魂与肉体的交织体的人。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完成的诗意回归及伦理道德的回归,与他本身的反道德意识形成悖论,这也是福柯等人的最终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灵魂 肉体 启蒙
下载PDF
李杲堂对黄宗羲诗论的接受
2
作者 谢煜慧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7-130,共4页
李杲堂与黄宗羲读书穷经,以文托之,交往甚密,在接受黄宗羲诗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正性情"论、"文章元气"论、"诗而史作"论以及"日新之妙"论为核心的诗学观。其诗学观有助于肃清晚明诗坛以来的... 李杲堂与黄宗羲读书穷经,以文托之,交往甚密,在接受黄宗羲诗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正性情"论、"文章元气"论、"诗而史作"论以及"日新之妙"论为核心的诗学观。其诗学观有助于肃清晚明诗坛以来的的模拟皮毛和盲目追从高门巨公的风气以及浅率的诗风,在继承楚骚现实主义传统之时,包含了明遗民崇尚实学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性情 文章元气 诗而史作 日新之妙
下载PDF
苏轼《叶嘉传》辨伪
3
作者 谢煜慧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叶嘉传》是一篇关于宋代建安贡焙茶史的俳谐传。从宋至今,《叶嘉传》乃苏轼伪作的说法不绝于书。当代学术界持《叶嘉传》伪作论者,都未对此论做详实考辨、论证。辨伪须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叶嘉传》本身与苏轼的内在关系去考辨;一... 《叶嘉传》是一篇关于宋代建安贡焙茶史的俳谐传。从宋至今,《叶嘉传》乃苏轼伪作的说法不绝于书。当代学术界持《叶嘉传》伪作论者,都未对此论做详实考辨、论证。辨伪须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叶嘉传》本身与苏轼的内在关系去考辨;一是厘清《叶嘉传》伪作论的文献历史脉络并对其进行辨析。《叶嘉传》的茶史茶道内涵、人生寓意、文学技法与苏轼其人、其作极为契合,此为论真的内证。追索《叶嘉传》伪作论的文献可知,伪作论源头《扪虱新话》《容斋随笔》并未提出有力论据证伪,其后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在内的著述的伪作论均以此二本为据,且都未详加考辨或提出有力新证,皆无法证伪,此为论真的外证。因此《叶嘉传》极有可能是苏轼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叶嘉传》 建安贡焙
下载PDF
凝聚师爱
4
作者 谢煜慧 《农业教育研究(西南)》 2006年第1期62-62,48,共2页
当春风拂过大地,爱在春的手指中窜逃,来到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有了“母爱”、“友爱”、“情爱”,当然还有了春风化雨般的“师爱”。有人说:它如大山一般深邃,又如清泉一般甘甜。你一定很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五千年的历史文... 当春风拂过大地,爱在春的手指中窜逃,来到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有了“母爱”、“友爱”、“情爱”,当然还有了春风化雨般的“师爱”。有人说:它如大山一般深邃,又如清泉一般甘甜。你一定很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告诉我们:那是一种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爱” 凝聚 “母爱” 历史文明
下载PDF
孔疏对王注玄学易的儒学化
5
作者 谢煜慧 《原道》 2021年第2期47-56,共10页
王弼以道解易,对儒道融通的《易传》有所冲击。孔颖达立足儒的宗旨,指出王注玄学易以“无”为本,无法落实《易传》之垂教本意。孔疏转而以回归“有而教有”为目标,对玄学易进行儒学化。在技术上,孔疏沿袭、补论、修正王注。在义理上,孔... 王弼以道解易,对儒道融通的《易传》有所冲击。孔颖达立足儒的宗旨,指出王注玄学易以“无”为本,无法落实《易传》之垂教本意。孔疏转而以回归“有而教有”为目标,对玄学易进行儒学化。在技术上,孔疏沿袭、补论、修正王注。在义理上,孔疏将玄学易转向儒学易,在玄学体系下崇“无”重“有”,以实现部分儒学化,但儒学易未占主导。孔疏在“无”本论下重“有”的独立意义、差别、器用;崇“无”论下重“人”,讲圣人体“无”在“人”,圣人尽“道”,修善垂教;讲天道、人事体用不分,人道有“人”的内涵,与天道不同,重天道又重人道。针对孔疏儒学化所遗留的玄学问题,宋儒沿着孔疏的思路加以调整。李觏、张载突破崇“无”,罕言天道,分离天道与人道;程颐扭转孔疏的“无”本论,讲实有之“理”。这些都有助于摆脱玄学易,促成宋代儒学易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正义》 玄学易 儒学化 儒学易
原文传递
《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复古辨体批评——以《文章辨体》等三部总集提要为中心
6
作者 谢煜慧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年第2期471-497,共27页
明代辨体之风兴盛,涌现以"辨体"为主的明人编纂总集,文体辨体思想凸显,映照明代复古思潮。《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人编纂辨体总集的复古辨体的批评是苛责的。《总目》弱化、遮蔽、忽略了《文章辨体》、《文体明辨》、《文章辨... 明代辨体之风兴盛,涌现以"辨体"为主的明人编纂总集,文体辨体思想凸显,映照明代复古思潮。《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人编纂辨体总集的复古辨体的批评是苛责的。《总目》弱化、遮蔽、忽略了《文章辨体》、《文体明辨》、《文章辨体汇选》以辨体来表达的复古思想,掩盖三书前后启承的复古辨体思想,消解明总集复古辨体一脉,埋没三书与明代复古思潮息息相通的复古价值。揭析《总目》批评局限的原因,须探求其对明代复古思潮的态度,一是《总目》持官方文体观,不赞同明人复古辨体论;二是《总目》立足整体否定明代复古思潮的官方立场,削弱明代复古运动的广度、深度,瓦解明代复古源流,对明人复古辨体缺乏通融的批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明总集 复古辨体 复古思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