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广东党组织的第一次反贪斗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谢燕章
-
机构
广东
-
出处
《红广角》
2012年第11期52-53,共2页
-
文摘
1921年8月,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后,大力发展组织,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广东的产业工人集中在粤汉、广三、广九三条铁路和兵工厂、造币厂,而手工业工人则以油业工人为最,织造、坭水建筑次之。拉黄包车工人也有数万人众。当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党团员都是自己掏荷包解决吃饭问题。党员为了开展工人运动,特意深入群众,和自己培养的工运对象同劳动。例如团员沈厚堃,即沈青,他负责发动黄包车工人,即随之去拉车,食宿在黄包车夫馆。区委书记陈延年也在广州拉过车。
-
关键词
党组织
广东
产业工人
反贪
发展党员
1921年
黄包车
生活条件
-
分类号
D23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谭天度早年学生忆谭老——访杨广
- 2
-
-
作者
谢燕章
-
机构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
出处
《红广角》
1999年第4期14-15,共2页
-
文摘
谭天度同志辞世后,人们在深切地怀念他。谭老是1919年间,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即今天的中山大学)附中任国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当年附中学生唯一健在的杨广(青山)与笔者谈起谭老的过去。 我今年已是94岁的老人了。当年,我是一个无知少年。1905年出生于珠海(当年是香山县,后改中山县)南屏北山村杨氏家族,幼丧母,由杨匏安烈士的母亲——我的伯娘陈智抚养长大,16岁不幸父丧,成了孤儿,而我幸得匏安兄长一家的抚育;在读书期间,幸得谭天度老师的培育,“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谭天度循循善诱、细心引导我的至理名言,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使我懂得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道理。
-
关键词
杨广
谭平山
兵工厂
工会联合会
高等师范学校
统战工作
广州起义
陈独秀
党组织活动
班主任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一套新型西装的故事
- 3
-
-
作者
谢燕章
-
出处
《红广角》
2012年第12期42-43,共2页
-
文摘
1925年6月,省港罢工实现后,中共广东区委从中山大学文学院系支部,抽调了几位学生到区委,充实秘书科的工作.
这几位新调来的学生,他们的任务是要到罢工工人中,了解和收集工人对形势和各项政治以及生活活动等的意见,以提供给广东区委及时掌握罢工工人的思想和各方面的动向,故力求到罢工工人中的人员要有平民的生活作风,使工人了解他们的桥梁是有通俗的共同语言,是工农子弟.
-
关键词
陈延年
省港罢工
中共广东区委
西装
故事
民间文学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青年团“一大”东园旧址是怎样保存下来的
- 4
-
-
作者
谢燕章
-
出处
《红广角》
2013年第5期54-55,共2页
-
文摘
广州城东的珠江岸边,是一个蓝天碧海,风景优美的好去处。清末水师提督李准(相当于海军总司令)在那里建立了一座"东园"别墅,它坐北向东南,大门前有一个比足球场大数倍的广场,是李准训练海军的操场。据说,辛亥革命前后,李准的家属仍居于此,后发生了两起婢女溺水自杀事件后,家属迷信迁走,租赁给法国人开游乐场,不几年,游乐场入不敷出倒闭。辛亥革命后,东园广场成了广州群众集会的主要广场,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常有十多万人的集会。
-
关键词
青年团
东园
省港罢工委员会
旧址
地址
-
分类号
D297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的“六不”
- 5
-
-
作者
谢燕章
-
出处
《红广角》
2013年第1期48-49,共2页
-
文摘
陈延年出生在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他是陈独秀的长子,与二弟乔年为独秀元配高氏所生,庶母高君曼是高氏之妹,生鹤年松年三四弟."文革"后,松年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寻找大哥的足迹,笔者曾带之参观广东区委以及大二巷四号四楼陈延年居室,他唏嘘不已.
-
关键词
陈延年
广州
区委书记
廖仲恺
广东
-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智“劫”周文雍
- 6
-
-
作者
谢燕章
-
出处
《广东党史》
2004年第5期36-38,共3页
-
文摘
这是一个发生在1 927年初冬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周文雍,是个年仅23岁的出色的青年工人运动领袖.在这个故事发生前,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广州处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党和工会的工作由公开转人秘密.
-
关键词
周文雍
工人运动
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
-
分类号
D23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英法租界里的中共党支部——广州沙面洋务支部
- 7
-
-
作者
谢东江
谢燕章
-
机构
广东
-
出处
《广东党史》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
文摘
沙面位于广州市西南部,珠江白鹅潭畔。在历史上,沙面是广州城外珠江河畔的一片沙洲,属中流沙的一部分,曾经是广州海上交通的门户,唐代在此建“津亭”,明代建“华节亭”,是中外船舶靠岸的重要码头。后来又发展为达宫富商、骚人墨客寻欢作乐之地。
-
关键词
广州市
党支部
法租界
洋务
中共
海上交通
西南部
-
分类号
D23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