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含量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丽娜 李东 +3 位作者 谢燕贤 温中明 廖朝峰 李惠民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方法以Diamonsil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pH为3.0~3.5),流速为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40nm,进样量2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结果洛美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方法以Diamonsil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pH为3.0~3.5),流速为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40nm,进样量2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结果洛美沙星质量浓度在0.015~0.036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2.95%(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地塞米松 即型凝胶 滴耳剂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符方方 谢燕贤 +1 位作者 刘杰 陈英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7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某二级甲等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47例,其中干预前(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未经过"抗菌药物整治活动")283例,...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某二级甲等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47例,其中干预前(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未经过"抗菌药物整治活动")283例,干预后(2018年2—4月通过设立临床药师参与诊疗工作以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控制)264例,提取患者电子病历信息,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间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70.32%降至28.79%,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57.79%升至75.00%,给药时间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9.60%升至61.84%,用药疗程合理率由干预前的38.69%升至55.2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间及用药疗程的合理性,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更加科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围术期 Ⅰ类切口 合理用药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的处方 被引量:5
3
作者 符方方 黄劲恒 +1 位作者 林华庆 谢燕贤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的处方。方法以HPMC K4M、HPMC K100LV、MgO、乳糖、无水Ca HPO4的用量为影响因素,分别以缓释片在2、8、24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在pH 6.8及pH 1.2溶出介质中释药行为的相似性(f2)为... 目的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的处方。方法以HPMC K4M、HPMC K100LV、MgO、乳糖、无水Ca HPO4的用量为影响因素,分别以缓释片在2、8、24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在pH 6.8及pH 1.2溶出介质中释药行为的相似性(f2)为评价指标,选用最佳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设定的目标值,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预测最优处方,再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采用不同的释药模型对体外释药数据进行拟合,确定药物释放的机制;采用酸碱指示剂法表征缓释片内部pH值。结果数学模型拟合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5个影响因素和4个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优化处方的体外释放的实验值与预测值经验证非常接近,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指标Y1除外)。优化处方制得的缓释片,药物释放不受pH影响;药物释放机制由扩散与骨架溶蚀共同作用;缓释片内部pH表征结果表明,缓释片内部能在较长时间保持pH>6.2的水平。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可用于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处方的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混料设计 格列吡嗪 pH非依赖型 缓释片
下载PDF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杰 谢燕贤 +1 位作者 许舒颜 符方方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收治的12 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感染标本4 152份,进行病原学培养,根据...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收治的12 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感染标本4 152份,进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学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2 50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者4 000例(占32.00%),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神经内科、儿科,分别占18.20%(728/4 000)、16.10%(645/4 000)、11.10%(442/4 000)、12.10%(484/4 000)。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共1 18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5株(占19.00%),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696株(占58.7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263株(占22.21%)。所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的耐药率均高于80.00%;革兰阴性菌中也存在多种耐药菌,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结论:我院新近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严重的耐药问题,提醒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分析
下载PDF
奥硝唑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燕贤 刘杰 +1 位作者 符方方 黄伟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074-4077,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受试者奥硝唑(ONZ)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24名,口服ONZ胶囊1.00 g后,分别于给药后的0.25、0.5、1.5、5.5、10.5、24.5、43.5 h采集静脉血和唾液,采用高效液相... 目的:探讨健康受试者奥硝唑(ONZ)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24名,口服ONZ胶囊1.00 g后,分别于给药后的0.25、0.5、1.5、5.5、10.5、24.5、43.5 h采集静脉血和唾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ONZ在血浆和唾液中的质量浓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4名健康受试者血浆和唾液中ONZ质量浓度峰值均出现在给药后1.5 h,其峰值分别为(0.96±0.15)和(0.93±0.15)μg/ml;各时间点ONZ唾液浓度虽低于血药浓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c唾=1.176 5c血-0.199 4(r=0.990 1),其平均质量浓度的比值(S/P)为(0.91±0.06),两者呈正相关(r为0.632~0.970,P〈0.05)。结论:ONZ在健康受试者唾液中的质量浓度与血药浓度显著正相关,可应用唾液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唾液 血浆 药物浓度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谢燕贤 娄卫民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7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B组给予氯吡格雷,C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B组给予氯吡格雷,C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组患者和C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符方方 刘杰 +1 位作者 谢燕贤 范旭升 《海峡药学》 2018年第6期94-95,共2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个月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伴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吉...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个月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伴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吉姆萨染色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56例,阴性30例,将阳性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仅对28例观察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探讨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变化。结果在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上,观察组(7.14%)、对照组(28.57%)及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7.14%)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而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出血病因上,对照组出血性胃炎占比(75.00%)显著比消化性溃疡占比(25.00%)高(P<0.05)。结论当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出血性胃炎居多,临床可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不妨碍抗凝剂的使用上,可有效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再出血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某院2015~2017年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符方方 谢燕贤 +1 位作者 刘杰 范旭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目的对某院2015~2017年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合理性,为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统计某院2015~2017年用药的销售额,计算辅助药品在全部药品中的构成比及销售额前10名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并对辅助用药不合... 目的对某院2015~2017年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合理性,为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统计某院2015~2017年用药的销售额,计算辅助药品在全部药品中的构成比及销售额前10名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并对辅助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某院2015~2017年临床辅助用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和肝胆辅助用药在目前的治疗中占据较大的比例。2015~2017年临床辅助用药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超适应证不合理,占39.37%;其次为剂量不适宜、用法不当、疗程不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64%、16.67%、12.55%;比例最小的为给药次数不当、无适应证用药,分别为6.52%、4.25%。结论 2015~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胆辅助用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用药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应当加强管理监督,以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用药 用药频度 用药合理性
下载PDF
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的处方前研究
9
作者 谢燕贤 黄劲恒 +2 位作者 林华庆 余楚钦 符方方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微环境pH调控技术的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对格列吡嗪、辅料、pH调节剂进行处方前研究。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评价格列吡嗪与辅料是否相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和有关物质的质...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微环境pH调控技术的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对格列吡嗪、辅料、pH调节剂进行处方前研究。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评价格列吡嗪与辅料是否相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和有关物质的质量分数。结果差热分析结果表明,乳糖、硬脂酸镁和候选的pH调节剂对格列吡嗪的特征峰位有影响,影响范围在1~13℃之间;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格列吡嗪在特征区和指纹区内的特征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液相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的格列吡嗪质量分数在99.4%以上,有关物质质量分数在0.5%以下。结论所选辅料、pH调节剂全部与格列吡嗪相容,对格列吡嗪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可用于处方研究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处方前研究 相容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下载PDF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燕贤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从2008年2~7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CVA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为主,缺少典型的肺部体征,确诊后患儿通过硫酸特...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从2008年2~7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CVA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为主,缺少典型的肺部体征,确诊后患儿通过硫酸特布他林和阿斯咪唑治疗,疗效显著,均全部康复。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症状不明显,因此准确诊断极为重要,在确诊后按哮喘常规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燕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治疗的278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0例应用更昔洛韦3~5mg/(kg·d)治疗,对照组138例应用利巴韦林15~20mg/(kg·d)治疗...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治疗的278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0例应用更昔洛韦3~5mg/(kg·d)治疗,对照组138例应用利巴韦林15~20mg/(kg·d)治疗。结果:更昔洛韦组患者显效及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及其他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更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更昔洛韦 利巴韦林
下载PDF
胶艾冲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12
作者 王倩 李焕丹 +1 位作者 谢燕贤 赵慧彬 《基层中药杂志》 1997年第1期24-25,共2页
通过对胶艾冲剂中的阿胶成分的不同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胶艾冲剂的制备工艺;通过理化鉴别对胶艾冲剂中的主要成分作了定性检查;并分别用薄层—紫外法和薄层扫描法对胶艾冲剂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证明... 通过对胶艾冲剂中的阿胶成分的不同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胶艾冲剂的制备工艺;通过理化鉴别对胶艾冲剂中的主要成分作了定性检查;并分别用薄层—紫外法和薄层扫描法对胶艾冲剂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证明此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冲剂 阿胶 甘草酸 阿魏酸 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苦参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燕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从7种极性不同的大孔树脂中筛选分离纯化苦参总黄酮的最佳树脂。方法:以苦参中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各种参数为指标,确定最优的大孔吸附树脂。结果:经过各种指标研究,发现HPD-101型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的效果最好... 目的:从7种极性不同的大孔树脂中筛选分离纯化苦参总黄酮的最佳树脂。方法:以苦参中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各种参数为指标,确定最优的大孔吸附树脂。结果:经过各种指标研究,发现HPD-101型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的效果最好。结论:HP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法能有效地分离纯化苦参中的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燕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5期106-107,共2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7.19±2.64)分,低于对照组的(15.05±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肝功能异常、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依达拉奉的方案治疗,其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依达拉奉 脑出血
下载PDF
石岩街道老年人HAP细菌耐药性及临床用药分析
15
作者 刘杰 谢燕贤 +1 位作者 许舒颜 符方方 《北方药学》 2016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调查本地区老年人HAP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痰、尿中分离出的分泌物进行分析,观察HAP细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31... 目的:调查本地区老年人HAP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痰、尿中分离出的分泌物进行分析,观察HAP细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318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3.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比例有所增加,白色念珠菌占14.5%,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增加明显,G+球菌虽然占比较少,但是其除了对万古霉素类敏感,对其他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结论:由于抗生素的滥用,HAP细菌的耐药性变得越来越广泛,控制耐药菌的生长、扩散,对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来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细菌 耐药性 临床用药分析
下载PDF
“两网”监管部门联动机制研究
16
作者 谢展雄 谢燕贤 +1 位作者 刘玲 张新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9期617-617,共1页
绝大多数政策的实施需要部门间的联动配合,但却往往因为部门间协调成本较高,使得联动效果不明显。农村"两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功实现了部门间联动的有机结合和突破。文章对这些地区"两网"建... 绝大多数政策的实施需要部门间的联动配合,但却往往因为部门间协调成本较高,使得联动效果不明显。农村"两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功实现了部门间联动的有机结合和突破。文章对这些地区"两网"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各地实现部门间的有效联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网 联动机制 监管部门
下载PDF
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分析及点评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金女 谢燕贤 黄伟芳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5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对其不合理使用进行点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门诊处方48690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7358张,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对其不合理使用进行点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门诊处方48690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7358张,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本次抽取的48690张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735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15.11%,其中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31.49%)、青霉素类(23.00%)、喹诺酮类(13.71%)、大环内酯类(11.65%)。7358张抗菌药物处方,处方合格的3579张,另外79张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占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为2.61%。常见的不合理使用类型包括抗菌药物选择不当(24.48%)、用法用量不合理(20.31%)、药物使用指征不明确(14.58%)、联合用药不合理(13.54%)、溶媒选用不当(9.38%)、药物重复使用(6.25%)以及处方书写不规范(11.46%)。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情况,临床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选择药物的适应证,并避免重复大剂量给药,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确保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处方 抗菌药物 不合理 处方点评
下载PDF
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金女 谢燕贤 黄伟芳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2期181-182,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75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利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的474例(63.20%),使用...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75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利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的474例(63.20%),使用抗菌药物的276例(36.80%);其中术前<0.5h用药的22例(2.93%)、术前0.5~2h用药的189例(25.20%),术后用药的65例(8.67%);预防用药时间<24h的176例(23.47%)、24~48h的57例(7.60%)、48~72h的30例(4.00%)和>72h的13例(1.73%);单一用药221例(29.47%)、两药联用55例(7.33%)。使用过头孢菌素类的例数最多,总共68例(9.07%);使用过青霉素类的263例(35.07%)。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较为规范,但也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给药时机不合理、预防用药时间较长、联合用药无指征掌握不严等现象。我院应该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合理用药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洛美沙星的含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丽娜 李东 +3 位作者 谢燕贤 温中明 廖朝峰 李惠民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371-2373,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洛美沙星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流动相为0.05mol.L^(-1)枸橼酸溶液-乙腈(85: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7nm,采用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含...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洛美沙星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流动相为0.05mol.L^(-1)枸橼酸溶液-乙腈(85: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7nm,采用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洛美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96~16.440μg·mL^(-1)(r=0.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55%,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洛美沙星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即型凝胶 滴耳剂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补心丸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燕贤 王庆文 +3 位作者 钟锐生 陈桂红 温中明 雷圣贤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3789-3791,共3页
目的:观察补心丸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45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试验组给予补心丸9 g,口服,tid;观察组患者给氟伏沙明d1-325 mg,d4-650 mg,d775 mg,每晚饭... 目的:观察补心丸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45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试验组给予补心丸9 g,口服,tid;观察组患者给氟伏沙明d1-325 mg,d4-650 mg,d775 mg,每晚饭后服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血清褪黑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比较除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心丸可显著增加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抑郁焦虑症 补心丸 褪黑素 抑郁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