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广州市段PFU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37
1
作者 徐润林 白庆笙 谢瑞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9-485,共7页
采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对珠江广州市段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和群集过程的研究。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 2 0 3种。其中植物性鞭毛虫 4 4种 ;动物性鞭毛虫 6 4种 ;肉足虫 1 7种和 78种纤毛虫。分析了原... 采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对珠江广州市段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和群集过程的研究。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 2 0 3种。其中植物性鞭毛虫 4 4种 ;动物性鞭毛虫 6 4种 ;肉足虫 1 7种和 78种纤毛虫。分析了原生动物群落在该河段的组成特点 ,以及它们与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 :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与水质变化相吻合 ,珠江在流经广州市区后 ,水质发生了明显地恶化 ,原生动物群落受到破坏 ;经过一个较长的流程 ,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原生动物群落也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PFU原生动物群落 水质 广州段
下载PDF
Zn和I在鲮鱼体内的积累与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瑞文 吴恩应 +1 位作者 肖周业 钟创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224-228,共5页
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水中的Zn^2+和I^-在鲮鱼体内的积累和排泄行为。结果表明,在Zn^2+质量浓度为0.2mg·L^-1,I^-质量浓度为0.01mg·L^-1的水体中,Zn和I^-在鲮鱼中的积累趋势大致相同,并可分别用模拟方程Y=30.729Ln... 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水中的Zn^2+和I^-在鲮鱼体内的积累和排泄行为。结果表明,在Zn^2+质量浓度为0.2mg·L^-1,I^-质量浓度为0.01mg·L^-1的水体中,Zn和I^-在鲮鱼中的积累趋势大致相同,并可分别用模拟方程Y=30.729Ln(t)+45.983及Y=1.2743Ln(t)+2.0991表达。Zn^2+和I^-在鲮鱼体内主要分布在内脏,7d时Zn为235.48μg·g^-1,I^-为0.49μg·g^-1,其次为鳞片和鳃,肌肉中分布最少。而鱼体对Zn^2+积累能力较I^-强,对Zn^2+的浓集系数是对I^-的17.5倍。Zn^2+和I^-从鲮鱼中的排泄较迅速,排泄过程可分为快排泄相(0~1d)和慢排泄相(1~13d),其慢相排泄过程可分别用模拟方程Y=6.5688e^-0.081t和Y=0.0388e^0.1201t表示。Zn^2+的慢相半衰期为8.5d,I^-的慢相半衰期为5.8d。内脏对于Zn^2+和I^-的排泄速度比其他取样部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I^- 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 积累 排泄 分布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110m)Ag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创光 陈舜华 +1 位作者 李源新 谢瑞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研究了1 1 0mAg通过海水途径和食物途径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 ,牡蛎能快速并大量吸收海水中的1 1 0mAg ,在实验期间的 2 3d内 ,整体浓集系数 (CF)最高可达 2 4 67。各软组织中鳃的浓集系数最大 ( 33661 ) ,其余器官的CF按降... 研究了1 1 0mAg通过海水途径和食物途径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 ,牡蛎能快速并大量吸收海水中的1 1 0mAg ,在实验期间的 2 3d内 ,整体浓集系数 (CF)最高可达 2 4 67。各软组织中鳃的浓集系数最大 ( 33661 ) ,其余器官的CF按降序排列分别为 :外套膜 ( 2 31 1 9) ,>水管( 2 1 81 8) ,剩余部分 ( 1 7685 ) ,>闭壳肌 ( 991 5 ) ,壳的CF也高达 1 89。投喂标记扁藻的实验结果表明 ,牡蛎也能通过食物途径吸收环境中的1 1 0mAg ,投喂 2d后 ,仍有超过 80 %的放射性1 1 0mAg留在牡蛎体内。1 1 0mAg经食物途径进入牡蛎后 ,主要分布于剩余部分 (含性腺和胃消化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积累 分布 浓集系数 吸收 海水 食物 扁藻 海洋污染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含Cr(Ⅵ)电镀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谢瑞文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285-288,共4页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状态有关,六价铬是电镀含铬废水中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综述了电镀废水中六价铬污染相关研究的近期进展。分析了水体中六价铬污染主要来源,介绍了水体中六价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概况,包括六价铬被水生生物吸收后在生...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状态有关,六价铬是电镀含铬废水中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综述了电镀废水中六价铬污染相关研究的近期进展。分析了水体中六价铬污染主要来源,介绍了水体中六价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概况,包括六价铬被水生生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状况以及所导致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和超微结构上的伤害,介绍了电镀含铬废水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等,重点介绍了生物除铬新技术的优点及其发展前景,最后阐述了代铬镀层的发展趋势,从源头减少六价铬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电镀废水 毒性 生物除铬 代铬镀层
下载PDF
^(125)I和^(65)Zn在大蟾蜍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5
作者 谢瑞文 赖亦姬 +3 位作者 黄瑞兰 曹玲 王英永 钟创光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56-58,63,共4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引入途径的125I和65Zn在大蟾蜍体内的吸收与分布。无论采用注射还是灌喂的方法,蟾蜍对125I的残留动态差别不大,都可分为快清除期和平台期,0~2d为快清除期,3~7d为平台期,经过了快清除期之后,残留的125I约为...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引入途径的125I和65Zn在大蟾蜍体内的吸收与分布。无论采用注射还是灌喂的方法,蟾蜍对125I的残留动态差别不大,都可分为快清除期和平台期,0~2d为快清除期,3~7d为平台期,经过了快清除期之后,残留的125I约为起始量的8%,并维持到实验结束。注射了65Zn后,0~7d的吸收动态曲线有所起伏,但波动很小,其波动范围为102.4%~114.48%。表明大部分的65Zn仍留在体内,几乎没有排出体外。注射65Zn的转移并不明显。但灌喂65Zn的动态变化则大些,而且转移明显。其活度曲线出现阶段性下降,有两个下降期,第一个下降期为4h~3d,第二个下降期为5~7d。说明灌喂组对65Zn的转移比注射组的活跃,但在实验的第7d残留率仍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蟾蜍 ^125I ^65Zn 吸收 分布
下载PDF
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瑞文 《南方水产》 2006年第4期75-79,共5页
综述了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铬作为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毒性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及铬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渔业生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等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毒性 污染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西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调查
7
作者 莫珠成 杨丹菁 谢瑞文 《广州环境科学》 1996年第4期38-41,共4页
本文对广州市重要饮用水源地珠江广州河段西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作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河段 水质监测 浮游藻类 饮用水源 河道 珠江 状况
下载PDF
高架路工程日照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初探
8
作者 方杏芹 谢瑞文 《广州环境科学》 1998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章从基本思路、计算模式的建立、影响评价和减缓措施等方面探讨了高架路日照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可为类似的环评工作提供研究基础和借鉴。
关键词 高架路 减缓措施 工程 计算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 基本思路
下载PDF
广州市公众首次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9
作者 许观甫 谢瑞文 《广州环境科学》 1996年第3期44-44,共1页
6月21日上午,广州市中心区项目办公室、市建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环科所、市政设计院等单位联合举行广州市内环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来自内环路沿线几十名受影响较大的单位代表、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参加了座谈.
关键词 广州市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 公众参与 内环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