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价值分析
1
作者 谢益强 江河利 +1 位作者 潘康乐 焦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与预后不良组(4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发病至治疗时间>3d占比、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发病至治疗时间、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四者并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灵敏度达到93.67%,较四者单独检测明显提高,并且特异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70.22%),符合临床低漏诊率的需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可有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情况,四项指标并联使用可显著提升预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Graeb评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载PDF
MS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评估中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汪保平 谢益强 潘银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诊断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病理确诊的62例(87个结节)PTC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62例PTC患者MSCT诊断单发结节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诊断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病理确诊的62例(87个结节)PTC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62例PTC患者MSCT诊断单发结节48例(77.42%),多发结节14例(22.58%);结节直径≥1cm73个(83.91%);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规则形态(68.97%),均匀密度病灶(73.56%),边界不清晰(82.76%);合并钙化性结节33例(37.93%),其中钙化位于病灶中央25例(75.76%),位于边缘8例(24.24%);绝大多数病灶表现为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的明显强化(88.51%);3例患者发现病灶侵犯被膜外组织,其中1例患者发现病灶侵犯甲状软骨,2例患者发现病灶侵犯食管上段及气管右后壁;3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诊断转移性淋巴结共162个。病理检出淋巴结340个,其中192个检出转移灶。MSCT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为0.731,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5.29%(154/340),灵敏度为80.21%(154/192),特异度为94.59%(140/148),漏诊率为11.18%(38/340),误诊率为2.35%(8/340),准确率为86.47%(294/340)。结论MSCT应用于PTC术前诊断评估有助于准确评价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评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玮 谢益强 周旭妹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泡膜细胞瘤(OTs)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妇科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为卵泡膜细胞瘤的5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纳入MRI检查组(20例),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泡膜细胞瘤(OTs)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妇科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为卵泡膜细胞瘤的5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纳入MRI检查组(20例),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纳入超声检查组(30例),收集两组的诊断结果数据并进行比较,评估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结果:MRI组病灶影像诊断中,良性检出率为90%,确诊率为90%;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影像诊断中,良性检出率为93.33%,确诊率为83.33%。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良恶性及确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4,t=11.375;P<0.05)。结论: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能对于临床中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膜细胞瘤(OTs) 磁共振成像(MRI)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载PDF
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脏透明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江正卫 谢益强 +1 位作者 潘康乐 洪志友 《现代科学仪器》 2020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脏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规律性,提高对该肿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1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脏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规律性,提高对该肿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1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4例肾脏透明细胞癌形态大多数呈圆形或者类圆形,瘤体最大径范围1.7cm^11.3cm,平均(4.8±1.4)cm,13例CT平扫时肿瘤密度不均匀,呈等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12例出现坏死囊变,钙化1例,伴肾盂、肾盏侵犯2例;动态增强扫描可见12例包膜完整,1例均匀性强化,13例不均匀性强化;引入对比剂后皮质期,出现10例病灶强化幅度大于肾皮质,而仅4例低于肾皮质,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110±30Hu,90±15Hu及75±14Hu,其中在实质期出现13例肿瘤强化幅度小于肾实质,仅1例大于肾实质。结论引入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后,肾脏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幅度下降显著,呈现出典型的“快进快出”血流动力学强化方式,且肿瘤容易出现坏死、囊变为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肾脏透明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