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谢真越 卓慕宁 +2 位作者 李定强 廖义善 韦高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3-1427,共5页
研究施肥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监测的方法,研究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和减量施肥2等三种施肥水平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氮、磷流失浓度均较高,径... 研究施肥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监测的方法,研究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和减量施肥2等三种施肥水平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氮、磷流失浓度均较高,径流TN、NH4+-N、NO3--N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20.5~34、2.2~2.4、6.3~9.5 mg L-1之间,径流TP、DP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7.7~11.1、2.1~2.4 mg L-1之间,菜地土壤径流氮、磷流失风险较大。(2)减量施肥可明显降低径流TN和NO3--N的流失浓度,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降低径流TN流失浓度的40%、32%和NO3--N流失浓度的23%、35%,而减量施肥对径流TP、DP的流失浓度影响不大。(3)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N、NO3--N流失负荷分别在5.8~7.6、1.6~2.3 kg hm-2之间,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减少TN、NO3--N流失负荷的24%、19%和11%、29%。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P、DP流失负荷分别在1.7~2.9、2.5~2.7 kg hm-2之间,减量施肥并不能减少径流TP、DP的流失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用量 菜地 径流 氮磷流失
下载PDF
郴州市玛瑙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被引量:3
2
作者 谢真越 李俊杰 +4 位作者 卓慕宁 郭太龙 廖义善 张思毅 李定强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矿山地质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以郴州市玛瑙山矿山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依据相关规范和矿山环境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治理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环... 矿山地质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以郴州市玛瑙山矿山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依据相关规范和矿山环境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治理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有利于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区域进一步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方案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适当化肥配施有机肥减少稻田氮磷损失及提高产量 被引量:34
3
作者 廖义善 卓慕宁 +3 位作者 李定强 郭太龙 李俊杰 谢真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10-217,共8页
为了减少稻田氮磷损失量,并有效利用畜禽固废物,该研究在广东省东江上游典型农业集水区,开展田间不同施肥方式(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3)氮磷损失监测及不施肥处理的室内土柱模拟试验。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3的肥料施... 为了减少稻田氮磷损失量,并有效利用畜禽固废物,该研究在广东省东江上游典型农业集水区,开展田间不同施肥方式(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3)氮磷损失监测及不施肥处理的室内土柱模拟试验。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3的肥料施用量分别为:碳铵0、750.0、510.0、472.5、510.0kg/hm2;磷肥0、375.0、255.0、255.0、236.25kg/hm2;尿素0、225.0、172.5、156.0、172.5kg/hm2;有机肥:0、0、1162.5、1162.5、1162.5kg/hm2。通过室内土柱试验,获取不施肥小区氮磷地表径流及淋溶流失量,并结合不施肥小区的田间监测数据(土样、水样、植株样等),测算出水稻生长季固氮量为31.54kg/hm2。采用元素守恒的方法,综合考虑氮磷淋溶、流失、氨氮挥发、氮素干湿沉降以及水稻固氮等多方面的影响,构建稻田系统氮、磷损失模型,分别计算出5种不同施肥方式的氮磷损失量。研究表明,配方施肥1、2、3较常规施肥,氮、磷损失量减幅分别为7.7%~30.0%、61.2%~70.8%;氮、磷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为24.6%~84.4%、12.8%~78.9%;实现节支增收分别为2716元/hm2、-2169元/hm2、-1646元/hm2。配方施肥方案可有效减少农田氮磷损失量,其中配方施肥1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俱佳,可作为常规施肥的替代方案。该研究综合考虑了整个稻田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定量评估不同施肥方式的氮磷损失量、农学利用率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可为稻田氮磷损失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稻田 施肥方式 调控
下载PDF
植被调控红壤坡面土壤侵蚀机理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思毅 梁志权 +4 位作者 谢真越 卓慕宁 廖义善 郭太龙 李定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8,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坡度10°,15°和雨强60,120,180mm/h条件下,盖度为0,33%,67%和88%的香附子对南方红壤坡面的减沙效应及其水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香附子在红壤坡面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盖度为33%的香附子平均能够...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坡度10°,15°和雨强60,120,180mm/h条件下,盖度为0,33%,67%和88%的香附子对南方红壤坡面的减沙效应及其水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香附子在红壤坡面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盖度为33%的香附子平均能够减少72%的土壤侵蚀;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减少,减沙率增大。雨强越大,红壤坡面的植被减沙率越大。相同盖度植被的减沙率在15°坡面较在10°坡面小。香附子能够降低坡面流的流速和弗劳德数,增大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植被盖度越大,流速越小,弗劳德数越小,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越大,盖度为88%的坡面的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约是裸坡的7倍。坡面流流速可以通过水流能坡的0.5次幂、单宽流量0.33次幂的乘积来拟合,拟合方程的系数能够反映植被对坡面粗糙度的影响。坡面的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随着植被盖度呈指数函数显著增加。植被盖度越大,土壤的抗冲性越强,植被盖度为88%的坡面的土壤临界剪切力约是裸坡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坡面流 水力学机理 土壤抗冲性 红壤 香附子
下载PDF
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梁志权 张思毅 +3 位作者 卓慕宁 谢真越 廖义善 李定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对华南红壤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1)相同坡度... [目的]研究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对华南红壤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1)相同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相同雨强下,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变化比较复杂;(2)雨强和坡度共同影响着坡面产沙过程,当雨强小于等于180mm/h时,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在240mm/h出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5°附近出现临界坡度。在降雨初期,径流率表现为波动增加过程,15min后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降雨结束,其中雨强为240,180mm/h时波动较为剧烈,而产沙率呈现急剧而短暂的上升后迅速下降,在大雨强、陡斜坡条件下此现象尤为明显;(3)坡面径流平均流速与单宽流量、坡度比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流速与径流量、侵蚀产沙量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结论]红壤侵蚀过程中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坡面流速可作为表征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红壤 坡面侵蚀 产流 产沙 流速
下载PDF
近50年广东省降雨时空变化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廖义善 李定强 +4 位作者 卓慕宁 韦高玲 谢真越 郭太龙 李俊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基于1959-2008年广东省境内25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观测资料,在SQL SERVER2000中编写相关代码,对次降雨、月、雨季、年、10年、50年等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量、降雨次数、降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境内存在3个多雨带和3个... 基于1959-2008年广东省境内25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观测资料,在SQL SERVER2000中编写相关代码,对次降雨、月、雨季、年、10年、50年等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量、降雨次数、降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境内存在3个多雨带和3个少雨带,降雨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东、西、北部少,中、南部多的格局,年均降雨天数内陆多于沿海,而降雨量沿海大于内陆。近50年广东省年均降雨量为1 758.8 mm,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带状递减,其降雨量最多、最少的区域分别为阳江、徐闻。年降雨天数的年际变化幅度小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年降雨量变化不大,但降雨总天数呈现减少趋势,且减少的降雨类型以小雨、中雨为主,大雨、暴雨的降雨次数有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在时间分布上更为集中,旱涝灾害将会更为频繁。研究区80.0%以上的降雨量在雨季产生,其中沿海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重要大于内陆,且内陆(沿海)雨季降雨量一般集中在前汛期(后汛期)。在月尺度上,降雨量随月份变化呈现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处于6月、8月。其中1-4月、6-8月、12月降雨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5月、9-11月降雨量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在次降雨尺度,小雨、中雨、暴雨的平均次降雨强度有增大的趋势,而大雨、大暴雨降雨强度有微度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时间尺度 降雨 时空差异
下载PDF
华南红壤坡面侵蚀水动力学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太龙 卓慕宁 +4 位作者 李定强 蔡庆 谢真越 廖义善 胡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56-1563,共8页
华南红壤区是我国发生潜在水土流失危害的重点区域之一,红壤坡地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华南红壤地区气候温暖,雨量丰沛,降雨特点通常表现为强度大、历时长,暴雨或大暴雨事件频发,因此暴雨驱动因子影响作用更为显著,研究探讨华南红壤... 华南红壤区是我国发生潜在水土流失危害的重点区域之一,红壤坡地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华南红壤地区气候温暖,雨量丰沛,降雨特点通常表现为强度大、历时长,暴雨或大暴雨事件频发,因此暴雨驱动因子影响作用更为显著,研究探讨华南红壤坡面侵蚀过程及动力特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室内35场不同雨强(30、60、90、120、180、210、270 mm·h-1)、不同坡度(5°、10°、15°、20°、25°)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华南红壤侵蚀的水动力学机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红壤坡面侵蚀水流的流态大部分均处于"层流—缓流区",除平均流速随着模拟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他水动力参数(坡面侵蚀水流的阻力、曼宁糙率、径流剪切力、以及水流功)均会受到雨强和坡度改变的影响,但是不呈现特定的函数关系,规律不明显;(2)从水动力学角度解析了红壤坡面水蚀过程,得出了相对水深和曼宁糙率系数两种水动力因子共同组成的复合水动力特征参数,可作为表征不同雨强及坡度下的坡面水蚀侵蚀产沙的特征水动力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侵蚀 模拟降雨 水动力 流速
下载PDF
不同雨强及坡度下坡面流的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梁志权 卓慕宁 +4 位作者 郭太龙 谢真越 廖义善 张思毅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8-642,共5页
土壤侵蚀是中国南方多雨区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的水动力特性,对于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60、90、120、180、270 mm·h-1)和不同坡度(5°、1... 土壤侵蚀是中国南方多雨区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的水动力特性,对于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60、90、120、180、270 mm·h-1)和不同坡度(5°、10°、15°、20°、25°)条件下红壤坡面的侵蚀特征,分析测定了侵蚀过程中的流速、水深及单宽流量,探讨它们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雨强下沿程流速随着坡度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坡度为20°的流速大于另外3种坡度(10°、15°和25°)的流速;随着雨强的增加,坡面流平均水深不断增大。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度为10°的坡面径流平均水深相对较大,而在中大雨强下,当坡度为20°和25°时平均水深均处于较低水平;在同一坡度下,坡面单宽流量随着雨强增大而增大,两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91;随着坡度的增加,单宽流量在10°和20°附近分别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坡度对单宽流量影响存在临界坡度,其变化值在10°附近。试验结果揭示了试验槽内红壤坡面侵蚀过程中雨强、坡度与水动力特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红壤 坡面侵蚀 水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白三叶不同部位减沙效应及其对径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思毅 梁志权 +5 位作者 谢真越 卓慕宁 郭太龙 廖义善 韦高玲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6-1314,共9页
植被是控制土壤侵蚀的关键因子,研究植被不同部位的减沙效益及机理对于水土保持、植物保护和恢复具有指导意义。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红壤为实验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在坡度15°和雨强60、120、180 mm·h^(... 植被是控制土壤侵蚀的关键因子,研究植被不同部位的减沙效益及机理对于水土保持、植物保护和恢复具有指导意义。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红壤为实验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在坡度15°和雨强60、120、180 mm·h^(-1)条件下,测定完整植株坡面、根系坡面和裸坡的产流产沙过程和流速,研究草本植物完整植株、冠层、根系在红壤坡面的减沙效应及其对坡面径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盖度为85%的白三叶平均减沙效益为97.3%,根系、冠层的平均减沙效益分别为66.3%、31.0%,根系的减沙效益显著高于冠层。植被能够降低径流含沙量,尤其是降雨初期的径流含沙量。植被能够降低38.6%的坡面径流流速,其中冠层的平均减速效益为31.2%,根系的平均减速效益为7.3%,冠层的减速效益远大于根系。植被对坡面径流雷诺数影响较小,能够降低径流的弗劳德数,缓解径流流态,但坡面径流都为层流-缓流形态。植被能够显著增加坡面径流的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冠层的平均增阻效益为402.4%,根系的增阻效益为33.0%。随着雨强的增大,植被的增阻效益降低。白三叶具有良好的调控坡面侵蚀的能力,其中冠层主要通过对坡面径流的流速和阻力的影响来减少坡面侵蚀,而根系的减沙效益要大于其减速和增阻效益。植被调控坡面侵蚀的机理十分复杂,其中根系的减蚀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水力学参数 红壤 根系 冠层 白三叶
下载PDF
USLE/RUSLE模型中植被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义善 卓慕宁 +4 位作者 谢金波 韦高玲 郭太龙 谢真越 李定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87-1993,共7页
植被因子是USLE/RUSLE模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数值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广受关注。以广东省五华县源坑水小流域2011—2013年的径流小区次降雨水沙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径流小区C值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受降雨、植被类型的... 植被因子是USLE/RUSLE模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数值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广受关注。以广东省五华县源坑水小流域2011—2013年的径流小区次降雨水沙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径流小区C值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受降雨、植被类型的影响。研究表明:(1)不同时段间C值存在一定波动,其中旱季的C值均大于雨季,夏秋两季的C值较大,且较为接近。各径流小区的C值普遍存在11、8、7月较大,6、5、1月较小的现象,且草本植物C值受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2)降雨量与径流小区C值呈正相关关系,桉树、松树、糖蜜草径流小区C值与次降雨量、各降雨量区间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349**、0.291**,0.912*、0.909*、0.822,相较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C值受降雨影响更大,仅以植被盖度衡量C值有待商榷。(3)相较裸土小区,桉树、松树、糖蜜草小区2011—2013年的土壤流失减幅分别为14.2%、21.5%、23.2%,其C值分别为0.814、0.748、0.772,3种植物中糖蜜草与松树均具有相对较好的水保效益,桉树的水保效益稍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因子 侵蚀量 影响因素 时间变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耕层土壤中氮磷淋溶损失特征 被引量:32
11
作者 韦高玲 卓慕宁 +3 位作者 廖义善 谢真越 张思毅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3-1031,共9页
采用负压式土壤溶液取样器采集不同施肥水平(常规、减量20%和减量30%施肥处理,即N1、N2和N3)下城郊菜地耕层土壤(10、20和30 cm)的淋溶液,分析了总氮(TN)、硝态氮(NO_3^-)、铵态氮(NH_4^+)、总磷(TP)和溶解态磷(DP)浓度,旨在研究不同施... 采用负压式土壤溶液取样器采集不同施肥水平(常规、减量20%和减量30%施肥处理,即N1、N2和N3)下城郊菜地耕层土壤(10、20和30 cm)的淋溶液,分析了总氮(TN)、硝态氮(NO_3^-)、铵态氮(NH_4^+)、总磷(TP)和溶解态磷(DP)浓度,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不同耕层土壤中氮素与磷素的淋溶损失特征。研究结果:(1)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耕层土壤TN、NO_3^-、NH_4^+、TP和DP淋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24~292、3.47~271、0.16~9.47、1.66~20.6和1.63~17.7mg·L^(-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8.9~113、36.0~105、1.01~2.13、3.75~12.7和3.55~11.8 mg·L^(-1);(2)氮素主要以NO3-形式发生淋溶损失,作物生长初期是菜地耕层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主要时期;减量施肥30%能有效降低耕层土壤氮素的淋溶损失,其TN和NO_3^-的淋溶质量浓度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58.4%和59.0%(P<0.05);不同深度耕层土壤中TN和NO3-淋溶质量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磷素主要以DP形式发生淋溶损失,耕层土壤中TP和DP的淋溶质量浓度为20 cm>10 cm>30 cm(P<0.05);减量20%和减量30%施肥均能有效降低耕层土壤中磷素的淋溶损失,减量20%施肥处理TP和DP的淋溶质量浓度分别显著下降了27.8%和27.6%(P<0.05),而减量20%施肥处理TP和DP的淋溶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了44.6%和43.8%(P<0.05)。结果表明,城郊菜地耕层土壤中氮素和磷素养分存在一定的淋失风险,减量施肥措施能有效降低菜地耕层土壤中氮素与磷素的淋溶损失,是降低耕层土壤氮磷淋失风险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耕层土壤 氮素 磷素 淋溶损失
下载PDF
华南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建 郭太龙 +4 位作者 卓慕宁 蔡庆 谢真越 廖义善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791,共5页
暴雨扰动和径流冲刷是华南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因,分析模拟降雨条件下华南红壤坡面的水流动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其内在机制以及构建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内35场不同雨强(30、60、90、120、180、210、270 mm.h-1)、不同坡度(... 暴雨扰动和径流冲刷是华南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因,分析模拟降雨条件下华南红壤坡面的水流动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其内在机制以及构建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内35场不同雨强(30、60、90、120、180、210、270 mm.h-1)、不同坡度(5°、10°、15°、20°、25°)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华南红壤侵蚀的产流产沙过程、红壤侵蚀的水动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红壤坡面模拟降雨条件下,次降雨过程中,坡面产流过程同时受降雨及下垫面状况变化的共同影响作用,产流产沙均表现为波动变化过程。径流过程表现为初期0~10 min为波动增加过程,10 min以后径流量的波动逐渐趋于平稳;径流量与降雨强度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雨强越大侵蚀产流的径流量也越大;产沙过程表现为侵蚀发生的前期波动过程比较剧烈,随着侵蚀过程逐渐趋于稳定,侵蚀产沙量值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总的来说大雨强下侵蚀产沙量趋于的稳定值也较大;对于不同坡度(5°、10°、15°、20°、25°)、30 mm.h-1的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仅产生径流,而无侵蚀产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红壤 侵蚀 产流 产沙 坡面
下载PDF
崩岗崩积体坡面糙度及其与侵蚀方式的耦合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义善 卓慕宁 +3 位作者 唐常源 谢真越 袁再健 李定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0-306,270,共8页
崩岗崩积体是崩岗的主要沙源地。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过程。研究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数据能定量分析降雨前后坡面水蚀特征。全坡面及各坡位均为片蚀总量大于细沟侵蚀总量,但各坡位... 崩岗崩积体是崩岗的主要沙源地。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过程。研究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数据能定量分析降雨前后坡面水蚀特征。全坡面及各坡位均为片蚀总量大于细沟侵蚀总量,但各坡位的侵蚀强度有所差异,其细沟侵蚀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片蚀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坡面空间糙度由大到小大致呈现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面侵蚀方式可影响坡面糙度值及变化趋势,而坡面糙度亦能影响各侵蚀方式的侵蚀强度。整个降雨时段内全坡面侵蚀量最大、产沙量次之,沉积量最小,受坡面糙度变化影响,全坡面侵蚀、产沙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而上坡位的侵蚀、产沙量无明显变化,中、下坡位的侵蚀、产沙量呈对数减小趋势。此外,除上、下坡位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各坡位间侵蚀量、产沙量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崩积体 侵蚀方式 糙度 时空分异 三维激光扫描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4
作者 廖义善 唐常源 +5 位作者 袁再健 卓慕宁 黄斌 聂小东 谢真越 李定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7-1312,共16页
崩岗侵蚀威胁区域生态安全,是当前土壤侵蚀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崩岗侵蚀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崩岗的组成要素。随后重点从崩岗侵蚀类型、崩岗空间分布特征、崩岗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崩岗侵蚀驱动因素、崩岗侵... 崩岗侵蚀威胁区域生态安全,是当前土壤侵蚀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崩岗侵蚀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崩岗的组成要素。随后重点从崩岗侵蚀类型、崩岗空间分布特征、崩岗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崩岗侵蚀驱动因素、崩岗侵蚀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崩岗侵蚀及防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探讨了当前崩岗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崩岗水力重力侵蚀的耦合机理、崩岗发育与区域地貌发育的关系、崩岗产生及发育指标的建立、崩岗防治机理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侵蚀类型 发育阶段 驱动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崩岗崩积体坡面产沙与坡面形态的耦合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义善 卓慕宁 +5 位作者 谢真越 唐常源 梁志权 张思毅 刘平 李定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为了探究崩岗崩积体长时间序列的侵蚀变化,在崩积体典型坡度(30°)及研究区强降雨(3.33mm/min)条件下,进行了持续20场次降雨的崩积体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降雨溅蚀和径流冲刷对崩积体产沙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 为了探究崩岗崩积体长时间序列的侵蚀变化,在崩积体典型坡度(30°)及研究区强降雨(3.33mm/min)条件下,进行了持续20场次降雨的崩积体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降雨溅蚀和径流冲刷对崩积体产沙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6%和52.4%,在崩积体侵蚀过程中,其产沙量呈幂函数减小;弗劳德数、径流功率、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与崩积体产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沙源充足时,其参数可用于定量描述坡面径流产沙效能;崩积体侵蚀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含沙量为0.099kg/L,以片蚀为主,坡面未见粗化;(2)含沙量为0.052~0.101kg/L,以细沟侵蚀为主,坡面粗化不明显;(3)含沙量为0.011~0.064kg/L,以细沟侵蚀为主,坡面粗化显现;(4)含沙量为0.008~0.036kg/L,无明显的主导侵蚀方式,坡面持续粗化。降雨及其径流对崩积体的分选性搬运,致使崩积体坡面粗化,而崩积体坡面粗化,反过来又使得降雨及其径流产沙效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积体 降雨 径流 水动力学参数 坡面粗化
下载PDF
生物炭对红壤团聚体吸附Cd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玥言 袁再健 +2 位作者 黄斌 谢真越 刘永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02-2410,共9页
中国南方红壤区是Cd污染的集中地区,作为土壤修复材料的生物炭对Cd在土壤团聚体颗粒中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生物炭对Cd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提高土壤修复过程中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改良的针对性,通... 中国南方红壤区是Cd污染的集中地区,作为土壤修复材料的生物炭对Cd在土壤团聚体颗粒中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生物炭对Cd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提高土壤修复过程中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改良的针对性,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结合扫描电镜、FTIR红外等方法,探究了生物炭添加量(原土质量比例分别为0、1%、3%、5%、7%)、溶液初始pH值(2.0—6.5)等因素对不同粒径(>1 mm、1—0.25 mm、0.25—0.05 mm、<0.05 mm)红壤团聚体吸附Cd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能明显增加红壤中有机质、CEC以及游离氧化铁的含量;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Cd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显著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原土比例的1%时,对Cd的单位吸附量增加最大,过高的生物炭投加量会降低生物炭的利用效率;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很好描述生物炭添加前后红壤团聚体中Cd的等温吸附特性(0.9730≤R2≤0.9961),生物炭添加对增加不同粒径团聚体吸附Cd能力的大小不同,总体上,土壤颗粒粒径越小对Cd的吸附能力越强,但是Cd在>1 mm团聚体中的吸附量相对增加量最大(42.9%);生物炭的添加能降低不同团聚体中Cd的解吸量,并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Cd的解吸量呈减小趋势,大粒径(>1 mm)团聚体中Cd的解吸量降低最为明显;同时,生物炭添加使团聚体Cd吸附量在较高pH情况下仍能有效增加,不同pH条件下,<0.05 mm的团聚体无论在生物炭添加前后均表现出最高的Cd吸附量,总体上,生物炭对于花岗岩发育的酸性红壤团聚体中的Cd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团聚体 吸附 PH 花岗岩红壤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崩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星 王石英 +4 位作者 袁再健 郑明国 廖义善 黄斌 谢真越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6期55-58,共4页
全面梳理了近十多年来崩岗研究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相关文献,分别从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人机(UAV)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不同信息化技术在崩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 全面梳理了近十多年来崩岗研究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相关文献,分别从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人机(UAV)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不同信息化技术在崩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无人机与遥感技术是当前小范围崩岗研究中基础数据的重要获取方式,GIS技术主要用于崩岗数据的空间分析和三维模型构建。今后的崩岗研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注重构建多种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天地空一体化”崩岗研究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信息化技术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基于“径流-地类”参数的非点源氮磷负荷估算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义善 卓慕宁 +2 位作者 李定强 谢真越 郭太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6-2132,共7页
东江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上游农业集水区非点源氮磷流失量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以东江上游上莞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11年的集水区水质监测数据,在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径流-地类"参数的非点源... 东江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上游农业集水区非点源氮磷流失量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以东江上游上莞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11年的集水区水质监测数据,在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径流-地类"参数的非点源氮磷负荷计算式,其径流、地类参数分别通过校正后的SCS模型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获取,并分别对上莞河流域及流域各地类的非点源氮磷流失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汛期上莞河流域氮磷流失量主要来源于非点源污染,其非点源氮、磷流失量分别占氮、磷流失总量的97.32%、98.05%.坡度对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影响较小,地类是影响非点源氮磷输出的重要因素.构建的计算式能较好地估算非点源氮、磷负荷量,在次暴雨尺度非点源氮、磷输出量模拟精度分别为84.78%、81.06%.2011年度上莞河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量分别为48923.4、7189.3 kg,耕地、居民地分别是非点源氮、磷输出的关键源区,其非点源氮、磷输出量分别占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总量的84.20%、5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模型 农业非点源污染 氮磷流失 地类 负荷估算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葛小君 黄斌 +4 位作者 袁再健 王栋栋 王泉泉 陈佳村 谢真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18-3127,共10页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大,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清单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1999~2019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情况,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投入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农业面源污...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大,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清单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1999~2019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情况,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投入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农业面源污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总负荷下降6.08%,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增幅分别为-11.88%、4.99%和26.17%,耕地化肥和农药投入强度分别上升112.19%和60.38%.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地区,其次分别是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畜禽养殖是COD的主要来源,化肥和畜禽养殖是TN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是TP的主要来源,且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来源存在一定差异,粤西、粤北和粤东地区COD和TP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TN的主要来源是化肥;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业成为TN和TP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广东省面源污染负荷总量下降主要源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总体而言,广东省面源污染存在时间阶段性变化与空间差异,应当采取全面治理与针对性污染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全面加强化肥减量措施和养殖业污染治理,重点加强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粤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污染负荷 清单分析法 时空变化 污染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