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下载PDF
南方鲇脑垂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碧文 岳兴建 +1 位作者 张耀光 敖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9-606,共8页
对不同发育阶段南方鲇脑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源自胚胎原始口腔顶壁的上皮细胞团构成垂体的前、中腺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 ;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神经垂... 对不同发育阶段南方鲇脑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源自胚胎原始口腔顶壁的上皮细胞团构成垂体的前、中腺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 ;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神经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受精后 32h ,原始口腔上皮细胞增生 ,口腔顶壁细胞群内凹 ,开始向内迁移 ;受精后 38h ,上皮细胞与口腔顶壁分离 ,形成实心细胞团 ,并沿着前脑腹面向间脑方向迁移 ;受精后4 5h ,细胞团迁移到间脑底部下方 ;初孵仔鱼原始口腔顶壁上皮细胞团位于间脑底部 ,与漏斗体接触 ;出膜后 36h ,上皮细胞团与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结合 ;出膜后 4 8h ,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清晰可辨 ;出膜后 4d ,腺垂体可区分前、后两部分 ;出膜后 6d ,GH细胞开始分化 ;出膜后 10d ,前、中、后腺垂体分化形成 ;出膜后 4 8d ,除GTH细胞外 ,其他分泌细胞均已分化 ;6月龄 ,分泌细胞分化完成。 1冬龄和 2冬龄幼鱼脑垂体仅前、中、后腺垂体体积及分泌细胞比例和部分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成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脑垂体 发育 超微结构 胚胎 上皮细胞团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脑垂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碧文 岳兴建 +1 位作者 张耀光 徐吉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对不同季节瓦氏黄颡鱼成鱼脑垂体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脑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神经垂体居中,前腺垂体位于垂体背面前部和后缘,由PRL细胞和ACTH细胞组成;中腺垂体位于垂体中部及背面后部,包括GH细胞、GTH细胞和TSH... 对不同季节瓦氏黄颡鱼成鱼脑垂体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脑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神经垂体居中,前腺垂体位于垂体背面前部和后缘,由PRL细胞和ACTH细胞组成;中腺垂体位于垂体中部及背面后部,包括GH细胞、GTH细胞和TSH细胞,后腺垂体位于垂体腹面后方,组织学研究仅见一种分泌细胞.前腺垂体ACTH细胞形态、中腺垂体GTH细胞形态和数量在繁殖前后有明显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脑垂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鲇形目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肝和胰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21
4
作者 谢碧文 岳兴建 张耀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5-649,653,共6页
采用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肝脏和胰腺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间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分解;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依据细胞质电子密度的高低可区分为"L"型肝细胞和"D"型肝细胞,偶见双核... 采用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肝脏和胰腺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间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分解;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依据细胞质电子密度的高低可区分为"L"型肝细胞和"D"型肝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2~3个相邻的肝细胞间形成毛细胆管;相邻肝细胞质膜连接处有紧密连接结构,肝细胞与毛细胆管、终末胆小管和肝血窦接触面则有许多微绒毛。胰腺腺泡细胞锥形,内含异常发达的粗面型内质网和核糖体,泡心细胞、成纤维细胞清晰可见;内分泌部细胞经组织化学染色,可分为A,B和D细胞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肝脏 胰腺 组织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碧文 张未丽 张耀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4,F0003,共4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被膜薄,仅由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构成,脾小梁明显,红髓和白髓混合,无明显的分界,鞘毛细血管发达;瓦氏黄颡鱼脾小梁细而少,白髓中...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瓦氏黄颡鱼和岩原鲤脾脏被膜薄,仅由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构成,脾小梁明显,红髓和白髓混合,无明显的分界,鞘毛细血管发达;瓦氏黄颡鱼脾小梁细而少,白髓中淋巴细胞密集,在靠近被膜的脾实质边缘区域密集的淋巴细胞形成外形类似淋巴小结的结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明显的巨噬细胞中心;岩原鲤脾小梁发达,伸入脾实质将脾脏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叶,白髓中密集的淋巴细胞较少,未见类似淋巴小结的结构,巨噬细胞分散存在,无明显的巨噬细胞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组织学 瓦氏黄颡鱼 岩原鲤
下载PDF
南方鲇成鱼垂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 被引量:5
6
作者 谢碧文 岳兴建 张耀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技术对南方鲇成鱼垂体结构在生殖周期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中央;腺垂体前外侧部位于腺体前部,由PRL、ACTH细胞和少量GH、GTH细胞组成;...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技术对南方鲇成鱼垂体结构在生殖周期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中央;腺垂体前外侧部位于腺体前部,由PRL、ACTH细胞和少量GH、GTH细胞组成;中外侧部位于腺体中部及后部腹面区域,由GH、GTH和TSH细胞组成;中间部位于腺体后部背面,包括MSH、GTH细胞和首次在鱼类报道的大型泡状细胞.GTH和ACTH细胞结构在生殖周期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南方鲇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谢碧文 王志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27,共6页
采用光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 ,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 ;胃 U形 ,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 ,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 ,肠粘... 采用光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 ,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 ;胃 U形 ,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 ,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 ,肠粘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 ,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 ,肝小叶分界不明显 ,肝细胞索明显 ,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胰腺 食道 瓦氏黄颡鱼 消化道 消化腺 组织结构 消化系统
下载PDF
鱼类垂体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谢碧文 王志坚 张耀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关键词 垂体 发育 鱼类
下载PDF
南方鲇垂体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碧文 岳兴建 +1 位作者 王志坚 张耀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4,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产卵前、后性成熟野生雌性南方鲇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具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以及两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腺垂体观察到了8种类型分泌细胞...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产卵前、后性成熟野生雌性南方鲇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具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以及两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腺垂体观察到了8种类型分泌细胞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催乳激素(PRL)细胞、生长激素(GH1、GH2)细胞、促性腺激素(GTH)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细胞和首次在鱼类报道的大型泡状细胞.产卵前、后ACTH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参与促进卵母细胞的最后成熟和排卵活动;GTH细胞产卵前、后均存在激素合成和分泌等不同的生理状态,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排卵有关;首次在南方鲇观察到了两种超微结构差异明显的GH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GH1细胞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及排卵有关,GH2细胞与生长有关.SL细胞由于数量少,未在垂体中间部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超微结构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下载PDF
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碧文 黄琪 +1 位作者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36-105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垂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鱼类脑垂体结构与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碧文 王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3-57,共5页
有关鱼类脑垂体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八十多年来 ,从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细胞化学水平对鱼类脑垂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基本弄清了其细胞组成和各类细胞的功能。有关鱼类脑垂体起源和发育的研究表明 :鱼... 有关鱼类脑垂体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八十多年来 ,从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细胞化学水平对鱼类脑垂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基本弄清了其细胞组成和各类细胞的功能。有关鱼类脑垂体起源和发育的研究表明 :鱼类脑垂体的起源为双起源 ,不同鱼类脑垂体结构分化较为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脑垂体 结构 发育
下载PDF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碧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文论述了加强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实验教学的意义 。
关键词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实验教学 实验能力 实验技能 高等师范教育
下载PDF
中学生物教学论开放式实验教学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碧文 王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总结了近年来笔者在中学生物教学论实验中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体会。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 养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师范生的生物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教学研究 开放式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一例花斑副沙鳅苗种车轮虫病的有效防治
14
作者 谢碧文 梁灵玥 +3 位作者 刘杰 王永明 周怡 李宇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1期52-52,共1页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副沙鳅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其营养价值高、生长性能好,极具开发价值。2010年以来,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对其基础生物学、...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副沙鳅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其营养价值高、生长性能好,极具开发价值。2010年以来,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对其基础生物学、人工繁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实现全人工繁殖和池塘养殖。车轮虫(Trichodina)隶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寡毛亚纲、缘毛目、车轮虫科,主要危害养殖鱼类的鱼苗及鱼种,常引起苗种大量死亡。笔者结合近年的养殖经验,就花斑副沙鳅苗种生产过程中车轮虫病的发病和防治进行描述,以供苗种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病 苗种生产 成鱼养殖 养殖经验 养殖鱼类 池塘养殖 人工繁育 内江师范学院
下载PDF
沱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陶敏 谢碧文 +2 位作者 齐泽民 杨品红 李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4-861,共8页
为合理评价沱江水质现状,于2013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沱江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指标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1)丰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较高,尤其是上游江段,变化范围为47.4—64.6,平均56.3;枯水期TLI(∑)变化范围为43.4... 为合理评价沱江水质现状,于2013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沱江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指标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1)丰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较高,尤其是上游江段,变化范围为47.4—64.6,平均56.3;枯水期TLI(∑)变化范围为43.4—48.1,平均44.6。(2)检出浮游植物88种(属),主要为绿藻、硅藻和蓝藻。丰、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组分分别为绿藻+硅藻+蓝藻和硅藻+绿藻+隐藻。优势度分析显示,丰水期优势种主要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等,枯水期主要为脆杆藻(Fragilaria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线形舟形藻(Navicula graciloides)等。(3)丰水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均值分别为3.66、6.21和0.69,枯水期分别为3.67、4.12和0.88。(4)聚类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沿江水坝建设与空间分布格局对NH4+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有影响,表现出水坝上游湖泊型藻类数量增加、上游江段浮游植物密度高于下游江段的趋势。(5)分类回归树模型显示,营养水平与物种丰富度较高但均匀度偏低的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易出现高值。综合以上情况,沱江水质已处于中到富营养状态,尤其是丰水期与较上游的江段,富营养化程度更高。为预防水华的发生,出现丰富浮游植物种类的地段更应加强监控,尤其是丰水期上游的大坝坝上江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 水质评价 浮游植物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沱江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分布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陶敏 王永明 +6 位作者 谢碧文 覃川杰 齐泽民 岳兴建 邹远超 王淯 李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为研究沱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形成的环境因子,于2013年对沱江10个采样断面按季节进行采样分析。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13种,以中小型枝角类和剑水蚤为主;尽管桡足类密度与枝角类接近,但由于体型原因桡... 为研究沱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形成的环境因子,于2013年对沱江10个采样断面按季节进行采样分析。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13种,以中小型枝角类和剑水蚤为主;尽管桡足类密度与枝角类接近,但由于体型原因桡足类生物量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检出浮游植物7门95种,优势属7个,全年均以硅藻为主。两类生物在上游资阳市区的断面中总生物量最高,中游农村断面最低:其生物量季节变化也趋于一致,均在丰水季节8月取得最高值,枯水季节2月最低。与历史数据相比,呈现出浮游植物增多,浮游甲壳动物减少的趋势。根据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冗余分析(RDA)的结果,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在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溶氧高的环境中较大,桡足类对溶氧的要求比中小型枝角类高。浮游植物对高温、高营养和高pH较偏好,尤其是一些优势属。尽管受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力却极弱。在流速缓慢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江段浮游植物密度已高达2.7×10 7cells/L,浮游动物尽管能选择性地以部分浮游植物为食,对其控制力却极弱,如不加强污染控制,沱江可能有暴发水华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 浮游植物 浮游甲壳动物
下载PDF
白甲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勇 张耀光 +6 位作者 谢碧文 谭娟 何学福 刘本祥 薛治泉 谭国良 颜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2-147,共6页
对白甲鱼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发现:受精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卵径2.0~2.3mm,遇水膨胀后最大直径2.8~2.9mm,沉性卵,弱粘性.水温23~25℃时从受精到孵化历时约48h.胚孔封闭前肌节3对,封闭时肌节6对;出膜前血液循环明... 对白甲鱼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发现:受精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卵径2.0~2.3mm,遇水膨胀后最大直径2.8~2.9mm,沉性卵,弱粘性.水温23~25℃时从受精到孵化历时约48h.胚孔封闭前肌节3对,封闭时肌节6对;出膜前血液循环明显,具明显的古维尔氏管;出膜时胸鳍原基形成,肌节48对;出膜68d鳞片生长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甲鱼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覃川杰 陈立侨 +3 位作者 李二超 谢碧文 岳兴建 王永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5-491,共7页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代谢 鱼类 脂肪水平
下载PDF
沱江宽体沙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黄燕 岳兴建 +5 位作者 王芳 甘雷 谢碧文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6-920,共5页
2010年5~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 2010年5~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1~789粒/g,平均227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177.99GSI0.9872,FL=20.315GSI0.9592,FW=13.957GSI0.9542;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9.4876M1.9425,FL=2.2684M1.6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沙鳅 个体生殖力 沱江
下载PDF
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食性特征的C、N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斌 陶敏 +4 位作者 徐丹丹 倪露芸 王永明 王芳 谢碧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8-974,共7页
应用C、N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肠含物分析对我国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不同发育阶段食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中华沙鳅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2.48±0.85)‰、(10.09±0.69)‰;不同... 应用C、N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肠含物分析对我国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不同发育阶段食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中华沙鳅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2.48±0.85)‰、(10.09±0.69)‰;不同体长段δ^(13)C(P<0.05,F=2.44)、δ^(15)N(P<0.01,F=6.06)值差异显著,暗示了中华沙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现象;体长<80 mm的个体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藻类,属杂食偏肉食性鱼类;体长>80 mm的个体,其食物以虾类、淡水壳菜和水生昆虫为主,属肉食性鱼类。中华沙鳅营养级位于2.02—2.47,与长江上游多种底栖型鱼类生态位相似;食物竞争可能是导致其摄食强度弱和资源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沙鳅 稳定同位素 肠含物分析 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