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1
作者 谢维炎 蔡爱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总结俯卧位手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经验。 方法对既往俯卧位手术的166例患儿的麻醉方法、术中监护以及病人的苏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6例中需作术中“唤醒”者78例,采用气管内吸入麻醉加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无须作术中“唤醒”者88例... 目的总结俯卧位手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经验。 方法对既往俯卧位手术的166例患儿的麻醉方法、术中监护以及病人的苏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6例中需作术中“唤醒”者78例,采用气管内吸入麻醉加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无须作术中“唤醒”者88例,行单纯气管内循环紧闭吸入麻醉。麻醉时间2h^7h,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 结论气管内吸入麻醉是俯卧位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须作“唤醒”试验者应辅以硬膜外阻滞麻醉以确保术野无痛,此时气管插管吸入麻醉的作用主要是便于管理呼吸。为确保病人安全,术中严密监测与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麻醉 方法
下载PDF
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儿童门诊手术
2
作者 谢维炎 蔡爱国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2期93-93,共1页
目的 :介绍一种适合于儿童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氯胺酮用生理盐水稀释成 1%溶液静脉缓慢注射 ,首次剂量是 2 3mg/kg ,一般能维持有效麻醉 10 15min。追加剂量按首次剂量一半给予 ,其维持有效麻醉时间可达 15 2 0min。结果 :总... 目的 :介绍一种适合于儿童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氯胺酮用生理盐水稀释成 1%溶液静脉缓慢注射 ,首次剂量是 2 3mg/kg ,一般能维持有效麻醉 10 15min。追加剂量按首次剂量一半给予 ,其维持有效麻醉时间可达 15 2 0min。结果 :总共施行小儿斜疝、睾丸鞘膜积液等门诊手术 2 36 2例次 ,全部效果满意。结论 :静脉氯胺酮麻醉是小儿门诊手术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小手术 儿童
下载PDF
10公斤以下婴儿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谢维炎 胡华锋 +4 位作者 黄芳 胡华琨 王小波 纪小平 吴小珍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3-63,66,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术后 镇痛
下载PDF
新生儿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四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夕华 胡华琨 谢维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6-1186,共1页
新生儿4例,男2例,女2例,出生1~6d,体重1.75~2.70k,均为足月产。其中1例为双胎,l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所有患儿术前均合并肺炎。
关键词 新生儿 麻醉处理 食管闭锁 胸腔镜 手术 Ⅲ型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增华 李香莲 +2 位作者 谢维炎 刘艳 王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行胃镜检查治疗的患儿60例,分为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操作组(A组)和常规胃镜操作组(B组),观察两组患儿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min心率、呼吸、血压...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行胃镜检查治疗的患儿60例,分为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操作组(A组)和常规胃镜操作组(B组),观察两组患儿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上消化道蠕动程度、胃镜操作时间,并记录异丙酚诱导后患儿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坐起时间。结果:A组患儿置镜反应小,胃镜操作时间短,异丙酚诱导后1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5、10、15min无明显差异,平均用药后60s即可进行胃镜操作,停止用药后(3.0±0.9)min即苏醒,平均用药(3.5±1.8)mg/(kg·h)。结论:异丙酚作全身麻醉,具有作用快、时效短、苏醒快、干扰小、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合于小儿胃镜操作的需要,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二异丙酚 儿童
下载PDF
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的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章征兵 明腾 +1 位作者 谢维炎 胡华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择20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在从气管插管到体外循环开始前吸入纯氧(P组)和空氧混合气体(M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择20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在从气管插管到体外循环开始前吸入纯氧(P组)和空氧混合气体(M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0、20、30min时抽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O2),抽中心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诱导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诱导后10、20、30min时M组PO2、cTnI及MDA较P组低,而SOD较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可以缩小机体与术前的氧分压差,从而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再氧合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外循环 紫绀型 再氧合损伤
下载PDF
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卫东 胡华琨 +3 位作者 许凯 彭夕华 谢维炎 肖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诊和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A)组和小潮气量通气(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0.5...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诊和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A)组和小潮气量通气(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泵注,0.5%~1.5%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L·min^(-1),潮气量(VT)10~12mL·kg^(-1)机械通气;B组新鲜气体流量2L·min^(-1),VT 6~8mL·kg^(-1),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49kPa机械通气。术中建立人工CO_2气胸,气胸压为0.53~1.33kPa。观察2组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_1),人工CO_2气胸后15min(T_2)、45min(T_3)及气胸结束后15min(T_4)4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功能指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进行血气分析(PaO_2、PaCO_2)。结果 2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2、T_3及T_4时MAP均显著低于T_1,T_2、T_3时Pplat、Ppeak较T_1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与T_1相比:2组T_2、T_3、T_4时A-aDO_2明显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T_2、T_3时PaCO_2明显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2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为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提供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机械通气方式,该方式能改善胸腔镜手术患儿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肺保护通气策略 新生儿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章征兵 明腾 +1 位作者 胡华琨 谢维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须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S组于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30 min,随后洗脱10 min,使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C组则单纯吸入...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须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S组于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30 min,随后洗脱10 min,使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C组则单纯吸入空—氧混合气体,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于诱导后、转流前及主动脉开放5、10、30 min抽血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测定诱导后及主动脉开放6 h后的CK-MB、cTnI。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主动脉开放6 h后S组CK-MB、cTnI低于C组(P均<0.05);在主动脉开放5、10、30 min时S组SOD活性较C组高,MDA较C组低(P均<0.05);但在转流前S组MDA较C组高(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过程中通过产生少量氧自由基提前启动机体的抗氧化机制,使体外循环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最终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预处理 体外循环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8
9
作者 章征兵 胡华琨 谢维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90-91,共2页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体外循环结束肝素拮抗后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1U,B组给予同等剂量...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体外循环结束肝素拮抗后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1U,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创面出血量、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量、出血时间及术后第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出血时间、创面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血凝酶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下载PDF
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和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德胜 邹音 +4 位作者 谢维炎 王保利 熊斌 吴欣乐 钟汉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损 神经延长 实验研究 组织扩张
下载PDF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急诊和亚急诊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华琨 谢维炎 +1 位作者 黄芳 万智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61例VSD+PH的婴儿,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27d至1岁,平均(5.44±2.82)个月。体重3.0~8kg... 目的: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61例VSD+PH的婴儿,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27d至1岁,平均(5.44±2.82)个月。体重3.0~8kg,平均(5.12±1.17)kg。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论:术中良好的呼吸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中术后重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可使VSD+PH婴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处理 婴儿 VSD 治疗 术中 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 结论 合并 目的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婴幼儿门诊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芳 罗春芳 +3 位作者 李强 胡华琨 章高平 谢维炎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用于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B组给予丙泊酚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用于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B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C组给予丙泊酚3mg/kg。观察和记录支气管镜诊疗前、过程中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呼吸的变化及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呛咳)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血压、心率较实验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B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快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最少,满意度最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中比单独应用丙泊酚更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婴幼儿 支气管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卫东 胡华琨 +3 位作者 彭夕华 谢维炎 肖煜 缑海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对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急诊或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60例新生儿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术中以瑞芬太尼0.5μg·kg^-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对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急诊或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60例新生儿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术中以瑞芬太尼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及0.5~1.5 MAC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D组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C组以生理盐水0.3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胸,气压≤10 mm Hg(1.33 k Pa)。分别记录麻醉前(T1)、切皮时(T2)、CO2气胸后15 min(T3)、气胸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及拔管后15 min(T7)7个时间点的HR、MAP、CVP、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同时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各临床监测时间点MAP、HR、CVP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术前(T1)(P〈0.05);HR、CVP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2—T4)C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5)。术后苏醒期(T6及T7),D组Ramsay镇静评分值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D组的呛咳、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呼吸抑制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术后苏醒期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减少,苏醒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胸腔镜手术 苏醒质量 新生儿
下载PDF
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芳 谢维炎 万智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婴儿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用芬太尼、咪唑安定、万可松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 目的:探讨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婴儿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用芬太尼、咪唑安定、万可松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n及腹腔放气后5min的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气并将3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5例患儿均手术成功。麻醉期间无低氧血症发生。麻醉期间呼吸、循环相对平稳。与气腹前5min相比,气腹后5min的HR、SBP、DBP、PETCO2、PaCO2有明显上升,pH值下降(P<0.05)。结论:术中良好的呼吸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合理的气腹压,可使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婴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征兵 万彩云 +3 位作者 罗春芳 谢维炎 许凯 冯应辉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75-376,37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患儿90例,将患儿按麻醉诱导时间点不同分为M组(8:00-9:00)、A组(14:00-15:00)、N组(1:00-2:00);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入... 目的探讨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患儿90例,将患儿按麻醉诱导时间点不同分为M组(8:00-9:00)、A组(14:00-15:00)、N组(1:00-2:00);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入室后抽血对褪黑素浓度进行检测;在抽取标本后,经静脉每20s注射丙泊酚0.5mg/kg,直到脑电双谱指数(BIS)评分降至50,记录BIS评分达到50所需丙泊酚总剂量,同时抽血监测患儿此时丙泊酚血药浓度;并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HR、BP。结果 3组患儿在体质量、年龄、男女比例、手术时间、术前BIS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N组褪黑素浓度较M组和A组高,BIS值达50时N组丙泊酚用量及丙泊酚血药浓度低于M组和A组;患儿意识消失时N组丙泊酚的用量及HR、MAP均低于M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与A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丙泊酚的量效关系即药效学与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相关,即午夜婴幼儿体内褪黑素浓度越高丙泊酚的药效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褪黑素 丙泊酚 量效关系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腹腔镜下婴儿阻塞性黄疸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征兵 谢维炎 胡华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330-33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婴儿阻塞性黄疸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阻塞性黄疸患儿腹腔镜下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无一死亡,均安全渡过围术期.围麻醉手术期不良反应:血压下降13例,发生率为20.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婴儿阻塞性黄疸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阻塞性黄疸患儿腹腔镜下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无一死亡,均安全渡过围术期.围麻醉手术期不良反应:血压下降13例,发生率为20.9%,心动过缓13例,发生率为20.9%,经推注阿托品,泵入多巴胺后恢复正常.CO2潴留12例,发生率为19.3%,8例经调整呼吸参数ETCO2下降到正常,4例经手控呼吸半开放管道后降到正常 苏醒延迟6例,发生率为9.68%.未见呕吐、反流、误吸、大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测、良好的呼吸管理以及适当的麻醉药物选择对腹腔镜下婴儿阻塞性黄疸手术麻醉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麻醉
下载PDF
新生儿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征兵 吴小珍 谢维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3期95-95,97,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1例因心衰死亡,2例因吻合口瘘严重肺炎家属放弃治疗,余9例存活出院。术中8例出现SpO2下降,经对症处...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1例因心衰死亡,2例因吻合口瘘严重肺炎家属放弃治疗,余9例存活出院。术中8例出现SpO2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得以纠正。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气道管理、快捷有效的麻醉维持、及时正确的术中低氧血症的处理和严密的术中监测的条件下新生儿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是可以安全渡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闭锁 新生儿 麻醉
下载PDF
小儿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矫正术的临床麻醉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爱国 谢维炎 胡华峰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共2页
关键词 后凸畸形 脊柱侧凸 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矫正术 小儿
下载PDF
连体儿分离术麻醉处理体会
19
作者 黄芳 谢维炎 +1 位作者 胡华琨 许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103-1103,共1页
我院近期对一出生80余天的胸腹连体女婴进行分离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连体儿出生12d,总体重4.5kg入院。考虑两婴儿发育差,体重轻.胸腹皮肤不够,故等待至两婴80余天.体重增至8.9kg时手术。两连体儿为剑脐连体... 我院近期对一出生80余天的胸腹连体女婴进行分离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连体儿出生12d,总体重4.5kg入院。考虑两婴儿发育差,体重轻.胸腹皮肤不够,故等待至两婴80余天.体重增至8.9kg时手术。两连体儿为剑脐连体类型的面对面二女婴。其中一女婴(连体儿大)发育较好,估计体重约4,5kg。另一女婴(连体儿小)发育稍差,体重约4kg。CT示胸骨下段、肝脏相连。1.2麻醉过程术前30min连体儿各给予安定2mg,海俄辛0.04mg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儿 分离术 麻醉处理 婴儿发育 临床资料 胸骨下段 麻醉过程 体重
下载PDF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急诊和亚急诊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20
作者 胡华琨 谢维炎 +1 位作者 黄芳 万智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61例VSD+PH的婴儿,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27天~1岁。体重3.0~8kg。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 目的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61例VSD+PH的婴儿,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27天~1岁。体重3.0~8kg。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5例自动复跳,6例除颤后复跳,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有残余小VSD,58例痊愈出院。结论术中良好的呼吸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中术后重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可使VSD+PH婴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并发症 高血压 肺性/并发症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