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罄睿 王洪权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8期737-737,753,共2页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63例,按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除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外,给予降纤酶5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63例,按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除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外,给予降纤酶5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1例,积极控制血糖,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川芎嗪等药物治疗,14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变学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不同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谢罄睿 王洪权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8期2329-2329,2393,共2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控释片、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三组。在饮食、运动及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控释片、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三组。在饮食、运动及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瑞格列奈组(A组)给予瑞格列奈0.5mg/次口服,3次/d,依血糖结果逐步加量,最大剂量至1mg/次,3次/d;格列吡嗪控释片组(B组)5mg/次口服,1次/d,依血糖结果逐步加量,最大剂量至10mg/次,1次/d;α-糖苷酶抑制剂组(C组)50mg/次口服,3次/d,根据血糖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至100mg/次,3次/d。三组均给予二甲双胍0.5g/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值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A组和B组降低HbA1 c的幅度稍高于C组,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度大于C组,但2hPBG降低程度小于C组。结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控释片、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联合不同降糖药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普罗帕酮治疗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分析
3
作者 谢罄睿 邱文森 王洪权 《中国乡村医药》 2003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普罗帕酮 治疗 预激综合征合 快速心房颤动 分析
下载PDF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罄睿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4期269-269,295,共2页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阿斯利康公司产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式。选择17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4周,观察用该药期间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阿斯利康公司产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式。选择17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4周,观察用该药期间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均显著下降(P<0.01)。此效果一直维持至第4周,而且对不同年龄患者均有效。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不良反应少,价格适中,适合于中国国情,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对糖尿病患者现状感性教育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罄睿 王洪权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20期2597-2597,2599,共2页
目前全球人类的健康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起病隐匿,早期... 目前全球人类的健康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对终身治疗没有心理准备。因此,应早期诊断、控制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感性教育 健康教育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