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40
1
作者 谢联辉 魏太云 +2 位作者 林含新 吴祖建 林奇英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转录、表达策略及其分类地位、病毒分子变异和病害控制策略以及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植病经济与病害生态治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徐学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从植物病害及病害的不恰当防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污染损失,导出了植病经济与植病经济学产生的必然;从植病经济学和病害发生的规律性出发,提出植病管理的核心———是防不是治,是重在保护植物健康,而不是重在消灭病原生物,进而... 本文从植物病害及病害的不恰当防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污染损失,导出了植病经济与植病经济学产生的必然;从植病经济学和病害发生的规律性出发,提出植病管理的核心———是防不是治,是重在保护植物健康,而不是重在消灭病原生物,进而提出务必从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模式向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的新模式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病经济 植病经济学 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生态治理
下载PDF
福建烟草病毒种群及其发生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3 位作者 谢莉妍 段永平 周仲驹 胡翠凤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5-32,共8页
1984—199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烟区的烟草病毒有TMV-C,Tom,YM和RS株系,CMV-C,Yel和TN株系,以及TEV,TLCV,TRV,TRSV,TSV,TVBMV,ToAV,ToBRV,PVX,... 1984—199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烟区的烟草病毒有TMV-C,Tom,YM和RS株系,CMV-C,Yel和TN株系,以及TEV,TLCV,TRV,TRSV,TSV,TVBMV,ToAV,ToBRV,PVX,PVY,其中以CMV-C和TMV-C为优势株系,分别占样品总数的27.8%和27.7%。各种病毒(株系)及其发生的频率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在田间各种病毒(株系)的株发病率因烟草品种、烟苗来原和前作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种群 发生频率
下载PDF
中国水稻病毒病的诊断、监测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4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2 位作者 吴祖建 周仲驹 段永平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水稻病毒病是一群突发性病害,曾给中国水稻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中国稻区广阔,先后发生的水稻病毒及其类似病害已达11种.病害的准确诊断是病害监测和防治的前提.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包括诊断、监视、追踪和预警.针对水稻主要病毒... 水稻病毒病是一群突发性病害,曾给中国水稻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中国稻区广阔,先后发生的水稻病毒及其类似病害已达11种.病害的准确诊断是病害监测和防治的前提.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包括诊断、监视、追踪和预警.针对水稻主要病毒的致病特性及其流行特点,确立了“四看”预警原则,即一看冬春湿度,二看品种布属,三看带毒虫量,四看水稻苗情.根据预警结果,针对具体病害.灵活掌握抗、避、除、治“四字”原则,可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毒病 诊断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Ⅲ.病害的病原性质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联辉 周仲驹 +2 位作者 林奇英 宋秀高 谢莉妍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系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所致.病毒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持久性方式并经卵传播,介体灰飞虱有明显的间歇传毒现象.提纯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260nm,最小吸收245nm,... 水稻条纹叶枯病系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所致.病毒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持久性方式并经卵传播,介体灰飞虱有明显的间歇传毒现象.提纯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260nm,最小吸收245nm,A260/280=1.54.病毒粒体长丝状,粒体直径约8nm,与日本的水稻条纹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将提纯病毒制剂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其效价可达1∶2048.采用该抗血清,通过免疫扩散和ELISA间接法反应,可很灵敏地检测病叶中的R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病原 形态 血清学
下载PDF
水仙潜隐病毒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联辉 郑祥洋 林奇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中国水仙主产区水仙病毒病的系统调查中,从无症和褪绿斑驳的病叶中分离到3个分离物NC、Ⅱ-3和Ⅹ-3.经人工根接和汁液摩擦接种在昆诺藜和千日红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在番杏和苋色藜上,表现为局部褪绿或局部褪绿白斑;在克利夫兰烟和菜豆... 在中国水仙主产区水仙病毒病的系统调查中,从无症和褪绿斑驳的病叶中分离到3个分离物NC、Ⅱ-3和Ⅹ-3.经人工根接和汁液摩擦接种在昆诺藜和千日红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在番杏和苋色藜上,表现为局部褪绿或局部褪绿白斑;在克利夫兰烟和菜豆上产生系统褪绿;而对曼陀罗、豇豆和裂叶牵牛则不侵染。电镜观察病原病毒为635~660nm×13nm的线状粒体。体外抗性测定表明:TIP为65~70℃、DEP为10^(-2)~10^(-3),而LIV为3天。ELISA测定结果与来自荷兰水仙上的NLV标准抗血清起阳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3个分离物为同一病原,均属水仙潜隐病毒(N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 潜隐病毒 病原鉴定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3
7
作者 谢联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7,共3页
针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在农业生产的植物保护中做到少用/不用或正确使用农药,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作者认为在植保理念上要有新突破:即变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有害生物的杀灭为主要针对保护对象——植物群体的健康;... 针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在农业生产的植物保护中做到少用/不用或正确使用农药,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作者认为在植保理念上要有新突破:即变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有害生物的杀灭为主要针对保护对象——植物群体的健康;在植保模式上,要有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 PestManagement,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并以生态视角讨论了EPM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植物保护 农业生产 保健功能 植保理念 有害生物 植保模式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水仙病毒血清学研究 Ⅰ.水仙花叶病毒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联辉 郑祥洋 林奇英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经人工接种分离纯化的水仙花叶病毒(NMV),以表现局斑的苋色藜叶片为提纯材料,经聚乙二醇(PEG_(6000))沉淀、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后,进行6次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表明注射后3周左右效价最高,经毛细管沉淀方法测定可达... 经人工接种分离纯化的水仙花叶病毒(NMV),以表现局斑的苋色藜叶片为提纯材料,经聚乙二醇(PEG_(6000))沉淀、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后,进行6次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表明注射后3周左右效价最高,经毛细管沉淀方法测定可达1:5,000。用琼脂双扩散方法将此NMV抗血清与来自荷兰的NMV抗血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的抗体性相同。应用此法制成的NMV抗血清,以琼脂双扩散、ELISA方法分别对30份水仙组培脱毒试管苗样本进行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所测得的平均带毒率分别为33.3%和80.0%,并用IEM测定方法验证了ELISA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叶病毒 抗血清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水稻簇矮病毒:植物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被引量:3
9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1 位作者 谢莉妍 陈昭炫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12-319,共8页
水稻簇矮病毒(RBSV)是由黑尾叶蝉(Nephotetix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传播的持久性病毒,但不经卵传递;病害表现有奇特的多蘖症或节枝症,且其病株汁液与水稻矮缩病毒(RD... 水稻簇矮病毒(RBSV)是由黑尾叶蝉(Nephotetix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传播的持久性病毒,但不经卵传递;病害表现有奇特的多蘖症或节枝症,且其病株汁液与水稻矮缩病毒(RDV)抗血清不起免疫反应.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RBSV提纯制剂,提纯制剂经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A260/280=1.64.在电镜下观察提纯病毒,可见大量比较均一的球状粒体,直径为60.0nm.病毒粒体有双层衣壳,蛋白亚基清晰可辨.通过免疫扩散和免疫电镜试验,病毒粒体与RBSV抗血清有明显的血清学反应,而这种抗血清与RDV、水稻瘤矮病毒(RGDV)不起反应.提纯RBSV制剂以苯酚-甲基苯酚-SDS方法提取核酸.将其注射到昆虫介体内,具有侵染性.核酸制品有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曲线,A260/280=2.02.根据核酸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对RNase的稳定性等的测定,表明其核酸属双链RNA.根据紫外吸收测定,RNA在RBSV粒体中的含量为17.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RNA的总分子质量为16.66×106.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0×106、2.30×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簇矮病毒 病毒性质 传毒介质 呼肠孤病毒属
下载PDF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王少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采用人工接种发病的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株茎叶的榨出液,以低速离心(4000rpm)结合聚乙二醇(PEG)的方法所得部分提纯的病毒,进行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以注射后3~4周的效价最高,可达1:4096,α-最适比值为1:13。应用这种方法制备成的... 采用人工接种发病的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株茎叶的榨出液,以低速离心(4000rpm)结合聚乙二醇(PEG)的方法所得部分提纯的病毒,进行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以注射后3~4周的效价最高,可达1:4096,α-最适比值为1:13。应用这种方法制备成的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的抗血清,进行了水稻矮缩病毒(RDV)病株与RRSV病株的鉴别诊断和RRSV毒源寄主的检测。结果证明,具卷叶、缺刻的RDV病株确非RRSV复合感染所致。毒源寄主测定表明,在供试的7种田间常见杂草中,有5种表现为阳性反应;经生物学回接证实,5种中有蟋蟀草、水蜈蚣和游草3种能成功地将RRSV传给水稻而引起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SV 病株 抗血清 蟋蟀草 矮缩 水稻 锯齿
下载PDF
水稻簇矮病的研究Ⅴ.病害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1 位作者 谢莉妍 赖桂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病区四个县和非病区一个县1976~199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簇矮病毒(RBSV病害的发生、消长在年际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稻株易感阶段介体叶蝉的种群数量及其传病潜能一一带毒率、亲和率和传毒天率的变化而变化。有的... 病区四个县和非病区一个县1976~199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簇矮病毒(RBSV病害的发生、消长在年际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稻株易感阶段介体叶蝉的种群数量及其传病潜能一一带毒率、亲和率和传毒天率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年份虽然介体叶蝉带毒率不高,但其绝对虫口密度大,也能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簇矮病 植物病害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水稻病毒与检疫问题(摘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联辉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5-305,共1页
水稻病毒及其所致病害能给水稻生产造成十分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目前国际确认的15种水稻病毒,因其传播方式、传病特性、粒体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片段以及血清学反应和致病特征不同,而分属于下列9个组群:(1)植物呼肠弧病毒组(Plant reo... 水稻病毒及其所致病害能给水稻生产造成十分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目前国际确认的15种水稻病毒,因其传播方式、传病特性、粒体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片段以及血清学反应和致病特征不同,而分属于下列9个组群:(1)植物呼肠弧病毒组(Plant reovirus group),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virus)、水稻簇矮病毒(Rice bunc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病毒 检疫
下载PDF
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病害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联辉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3年第1期61-62,共2页
水稻病毒病是世界稻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60年代曾因水稻黄叶病(俗称黄矮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数度流行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70年代随着杂优水稻新品种的普遍推广,水稻黄叶病再次暴发,并和矮缩病并发流行。
关键词 稻黄叶病 水稻病毒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并发流 病害研究 调查采样 二点黑尾叶蝉 介体昆虫 病原种类 植物病毒学
下载PDF
植物病毒学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联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3期4-4,共1页
关键词 植物病毒学 病害控制 病害监测 病毒诊断 发展
下载PDF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发展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联辉 许文耀 +3 位作者 吴祖建 胡文平 陈福如 郭琼霞 《海峡科学》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回顾了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简史。概述了在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天然产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四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林植物病害疫... 本文回顾了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简史。概述了在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天然产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四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展望了福建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科 发展史 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水稻簇矮病的研究Ⅳ: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试验
16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1 位作者 谢黎明 赖桂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1984年第1期33-38,共6页
水稻簇矮病的两种介体中,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传毒率(为45.1%)显著高于N.virescens(24.7%)。但不同虫态、龄期和性别,以及采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叶蝉,其传毒力并无显著的差异。病害的潜育期在17~29℃下为8~44天,随温度的上升而缩... 水稻簇矮病的两种介体中,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传毒率(为45.1%)显著高于N.virescens(24.7%)。但不同虫态、龄期和性别,以及采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叶蝉,其传毒力并无显著的差异。病害的潜育期在17~29℃下为8~44天,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其有效毒源(带毒虫数量)、品种抗性及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抗病品种(如赤块矮3号、包胎矮、珍龙13和珍龙410等),结合测报调节播插时间,必要时辅以育秧返青阶段做好治虫防病工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叶蝉 传毒 介体 虫量 水稻 潜育期 防治试验
下载PDF
农业绿色生产与病害生态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联辉 《植物医学》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植物病害的流行,多是人为干预不当偶发或突发事件所致.针对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指出了农业绿色生产的紧迫性,并提出其原则要求与战略思考,强调坚持农业绿色生产,有利于调控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强调顺其自... 植物病害的流行,多是人为干预不当偶发或突发事件所致.针对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指出了农业绿色生产的紧迫性,并提出其原则要求与战略思考,强调坚持农业绿色生产,有利于调控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强调顺其自然才能维护自然本真的本质原理.最后阐述了在农业绿色生产中,强化植物医学工作对植物生态调控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旨在促进农业生态平衡,确保植物群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生产 植物医学 植物生命系统 病害流行 生态调控
下载PDF
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和现代农业
18
作者 谢联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7-8,共2页
农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近期所完成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使粮食单产大幅增长 ,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使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即将到来。文章在探讨新农业技术革命基本目标和四大特征的基础上 ,着重提出新... 农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近期所完成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使粮食单产大幅增长 ,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使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即将到来。文章在探讨新农业技术革命基本目标和四大特征的基础上 ,着重提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实施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步骤 ,是进入第四阶段——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并提出面对 2 1世纪和这一大好机遇的六方面对策 ,即我们应当积极主动 ,认真抓决策、抓规划、抓人才、抓投入、抓创新和抓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与科技产业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革命 目标 特征 现代农业 对策
下载PDF
发刊词
19
作者 谢联辉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1期I0005-I0006,共2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自然物种行为变异,频繁的国际贸易加剧了自然物种迁移,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境恶化改变了物种生存策略,外来入侵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自然物种行为变异,频繁的国际贸易加剧了自然物种迁移,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境恶化改变了物种生存策略,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对外贸易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些灾害极易因环境条件、人类社会活动等的变化而发生灾变,危害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生物 生态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 物种迁移 人类健康 对外贸易 生物多样性 农林业生产
下载PDF
内生菌BS-2菌株的抗菌蛋白及其防病作用 被引量:70
20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2 位作者 关雄 胡方平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8,共6页
BS 2菌株为一株能在多种植物体内定殖 ,对多种植物炭疽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并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 ,其BPY培养液经 30 %~ 70 %硫酸铵盐析、高温 (10 0℃ )处理后 ,以SDS PAGE、MALDI TOF检测 ,该菌株分泌的抗菌... BS 2菌株为一株能在多种植物体内定殖 ,对多种植物炭疽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并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 ,其BPY培养液经 30 %~ 70 %硫酸铵盐析、高温 (10 0℃ )处理后 ,以SDS PAGE、MALDI TOF检测 ,该菌株分泌的抗菌蛋白为分子量≤ 2 884 .39D的多肽 ;该抗菌多肽对热稳定并抗紫外线照射 ,对植物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并对辣椒果炭疽病具有 6 9.79% (9d后 )的防病效果 ;抑制病菌生长 ,引起菌丝 (或芽管 )细胞消融 ,导致菌丝畸形以及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等可能是该抗菌多肽主要的防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BS-2菌株 抗菌蛋白 防病作用 定殖 防治效果 植物病害 枯草芽孢杆菌 BPY培养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