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地区人群血浆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水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陶斯湄 朱冬林 +6 位作者 陈艳华 吴惠勤 周熙 徐长志 谢芝芝 陶玲 席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对珠三角地区人群血浆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样品预处理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正己烷液液萃取。结果表明,血浆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对珠三角地区人群血浆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样品预处理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正己烷液液萃取。结果表明,血浆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DCH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其中DEHP的检出率为100%;其次为DiBP、DnBP与DMP,检出率分别为98.0%、62.0%和49.0%;DCHP与BBP的检出率最低,均为5.00%。∑PAEs的含量为12.4~1399 ng/g,中值与平均值分别为39.8、57.7 ng/g。6种PAEs中DEHP占比最高,为90.01%~99.96%。对不同性别与年龄人群的PAEs暴露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女性与低年龄组(≤40岁)人群血浆中的PAEs浓度较高,但仅DMP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珠三角地区 血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重组14-3-3ε蛋白对胆管癌CCLP-1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芝芝 毛强 +5 位作者 余金芸 林金思 尚梅 宁丹 黄艳 余新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重组14-3-3ε蛋白(r Cs14-3-3ε)对肝内胆管癌细胞株CCLP-1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观察该过程中CCLP-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用不同浓度(1、5、10μg/ml)r Cs14-3-3ε与CCLP-1细胞共孵育24、48、...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重组14-3-3ε蛋白(r Cs14-3-3ε)对肝内胆管癌细胞株CCLP-1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观察该过程中CCLP-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用不同浓度(1、5、10μg/ml)r Cs14-3-3ε与CCLP-1细胞共孵育24、48、72 h后,通过Q-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vimentin的表达水平。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r Cs14-3-3ε对CCLP-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Q-PCR实验表明5μg/ml r Cs14-3-3ε刺激CCLP-1细胞72 h后及10μg/ml r Cs14-3-3ε刺激CCLP-1细胞24、48、72 h后,vimentin m RNA水平显著上调;Western blot实验显示,10μg/ml r Cs14-3-3ε刺激CCLP1细胞48、72 h后,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划痕实验表明,r Cs14-3-3ε(10μg/ml)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处理后的细胞迁移率增大(P<0.01);Transwell小室检测显示,r Cs14-3-3ε(10μg/ml)处理组中穿膜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78倍,显著增加(P<0.05)。结论 r Cs14-3-3ε可以通过上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株CCLP-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14-3-3ε 波形蛋白 CCLP-1 胆管癌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寄生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谢芝芝 黄艳 余新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161-1165,共5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结局之一,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某些致肝脏损伤的化学、物理及生物性因素,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肝脏纤维...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结局之一,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某些致肝脏损伤的化学、物理及生物性因素,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纤维化也是一些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所具有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如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本文对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肝纤维化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与华支睾吸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金思 陈桂珊 +7 位作者 孙恒昌 屈红伶 何蕾 谢芝芝 尚梅 陈雪晴 余新炳 黄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55-558,562,F0004,共6页
目的比较高血脂小鼠和正常血脂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的肝脏病理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以研究血脂水平对华支睾吸虫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向BALB/c小鼠投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用相同囊蚴数感染高血脂小鼠和正常血脂小鼠,比较感染... 目的比较高血脂小鼠和正常血脂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的肝脏病理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以研究血脂水平对华支睾吸虫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向BALB/c小鼠投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用相同囊蚴数感染高血脂小鼠和正常血脂小鼠,比较感染1个月后小鼠相关病理指标。通过Masson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判断肝胆纤维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α-平滑肌蛋白(α-SMA)定位情况和转录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在刀豆素(ConA)刺激48 h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血脂感染组小鼠相比,高血脂感染组小鼠出现较显著的肝胆管扩张、肝实质及汇管区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小胆管增生等病变。高血脂感染组α-SMA转录水平升高,并在肝脏组织汇管区及增生的纤维间隔内表达。高脂感染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6(IL-6)和IL-10表达水平比正常血脂小鼠高(P<0.05),高脂感染组IFN-γ水平比高脂未感染组低(P<0.05)。结论高血脂可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胶原纤维增生、胆管扩张更明显,血脂水平高低还可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宿主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高血脂 肝纤维化 α-平滑肌蛋白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晓杰 王庆亮 +4 位作者 周文营 李玉哲 谢芝芝 胡波 梁家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564-2566,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7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际临床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转归等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7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际临床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转归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头痛和呕吐;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呈现"一高二低"现象;76.00%患者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以肝病多见;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增菌培养,共检出新型隐球菌菌株42株,分离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上主要采用5组治疗方案,其中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治愈率较高。结论 CNM患者以颅内高压为特点且多伴有慢性基础病;隐球菌对多种抗菌药敏感,临床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及时有效控制是良好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 药敏 治疗
原文传递
肝移植受者术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芝芝 霍玮 +5 位作者 陆平兰 傅斌生 徐长志 朱冬林 刘剑戎 席云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诊治的54例肝移植术后KP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6例;年龄7个月~75岁,中位年龄54岁。分...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诊治的54例肝移植术后KP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6例;年龄7个月~75岁,中位年龄54岁。分析KP感染发生、分布及耐药性。PCR检测2018年33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携带的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blaKPC等)和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情况。结果同期共完成699例肝移植,KP感染率7.7%(54/699),其中CRKP感染率5.2%(36/699)。KP和CRKP感染率逐年增加,KP感染率2018年达高峰(9.7%),CRKP感染率2017年达高峰(7.7%)。KP和CRKP的感染时间集中在术后30 d内,占比分别为80%及81%。78株KP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其次分别是腹腔及血液。KP的多部位检出率逐年上升。药物敏感分析显示KP对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在2017年达高峰;对于氨基糖苷类和氨曲南,2017年耐药率达最高;对于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2016年的耐药率最高。耐药基因检测显示33株CRKP中有16株携带blaKPC基因,3株CRKP携带blaIMP基因。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后KP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早期流行,多部位感染呈增长趋势,CRKP比例有所增加,耐药机制主要以产碳青霉烯酶为主,临床应加强早期综合防治,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克雷伯菌 肺炎 碳青霉烯酶
原文传递
器官保存液病原体与肝移植受者感染关系分析
7
作者 刘剑戎 谢芝芝 +7 位作者 黎利娟 吕海金 安玉玲 易小猛 魏绪霞 席云 易慧敏 熊天威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器官保存液病原微生物培养情况及其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273例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38例,... 目的探讨器官保存液病原微生物培养情况及其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273例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38例,女35例;年龄16~77岁,中位年龄49岁。对器官保存液和受者移植术后血、尿、痰、腹腔积液等标本行细菌、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分析,分析器官来源的病原体传播和导致移植受体感染的情况。结果器官保存液病原体培养阳性率45.8%(125/273),常见细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0例,人葡萄球菌12例,屎肠球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10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不同抗生素具有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1%,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也高达30%。肝移植术后出现可能器官来源的病原体传播9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例,屎肠球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出现可能器官来源的病原体感染2例,分别为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器官来源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常见阳性部位为腹腔,其次为肺部、血液、腹部伤口。结论器官保存液中微生物复杂多样,多数来源于皮肤或肠道定植菌群。多重耐药菌易导致受体感染并产生不良后果。腹腔是器官来源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保存液 供者来源感染
原文传递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雪瑛 陈洪平 +3 位作者 龚娇 谢芝芝 周文营 胡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812-281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将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28例)和非排斥组(72例),随机抽取40例健康查体...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将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28例)和非排斥组(72例),随机抽取4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人员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临界值,分析其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排斥组、非排斥组、对照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00.00%、11.11%、0.00%,急性排斥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用于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临界值为0.295×109/L时,AUC为0.94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临界值为8.75%时,AUC为0.978。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